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节能环保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0电企年中工作会 2020电力安全生产月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专题 > 节能环保 > 观点访谈 > 正文

政府舍不得“摇钱树” 节能令下高耗能企业该咋办?

  2006-08-18 13:22:23    来源: 
A- A+
电力18讯:    上半年我国GDP能耗不降反升,国家有关部门随即发布了更加严格的节能政策。企业将如何面对?记者近日采访了高耗能企业集中的内蒙古中西部地区。

    企业不得不节能,盼望多用经济手段    

    据了解,内蒙古几乎所有能源产区都在发展高耗能产业。在自治区重点扶持的20家工业园区中,有一半以高耗能产业为主,有5家被冠以“高载能工业园区”之名。听闻国家的节能措施,这些高耗能企业一下子紧张了起来。

    “节能降耗是大势所趋,国家这么要求,企业也要服从。”包头铝业集团董事长芦林表示。他介绍说,今年包铝引进法国技术,每生产1吨精铝锭的耗电量从过去的16000多度减少到5000多度,因此面对节能令,企业并未感到太大压力。不过,他认为,节能降耗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涉及工艺装置、技术应用,不是说降就能立刻降下来的。“只有通过淘汰落后工艺、调整产品结构这样一个比较长的过程,才能在节能降耗中使企业正常发展。”

    相比先行一步的包铝,另外一些高耗能企业则开始恐慌。“当初电卖不出去的时候,想方设法让我们来,现在政策突然变了,让企业的日子怎么过!”乌海市一家高耗能企业叫苦连天。原来,在2000年前后,由于全国电力普遍过剩,内蒙古、贵州等发电大省都曾出台优惠政策,鼓励高耗能企业前来办厂,甚至在电价上给予优惠。“企业都是经批准兴建的,怎么能忽然提高标准让我们为难呢?”很多企业不理解,担心会不会因为能耗高而被关掉。

    不少企业表示,希望政策不要一刀切,多用经济手段。芦林说:“比如说价格调控。如果工业用电每度上涨9分钱,那么电解铝吨生产成本就会上涨1350元。企业自然会想办法节能。”

    政府舍不得“摇钱树”,电力护着“大客户”

    针对国家的节能要求,最近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已表态,要把能耗降下去,并研究建立GDP能耗指标考核机制。对此,基层政府却有点为难。

    近两年高耗能产业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搞得如火如荼。“高耗能企业为我市经济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我们不能让它死,而是要让他们堂堂正正地活得更好。”乌兰察布市政府一位领导说。

    虽然这个“活”,当地政府解释说是要通过技术改造来降低能耗,但也有人怀疑政府目前会想方设法让高耗能企业继续生产,毕竟技术改造需要投入、也需要时间。

    甚至能源供给方电力企业也感到了压力。“到今年下半年,内蒙古的电力有可能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国家限制高耗能企业落地,无异于掐了电力企业的脖子!”内蒙古电力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据了解,近年高耗能企业用电量占自治区用电量的40%以上,两个行业已形成一种相生相存的关系。按内蒙古电力部门的安排,今年下半年计划还有500多万千瓦发电容量投运,针对的客户就是高耗能企业。“如果新企业不来了、老企业还在整顿,发电企业的日子要难过了。”

    据了解,这种情况在能源大省很普遍。当电力供求矛盾趋于缓和,一些地方政府就开始酝酿吸引高耗能企业。电力供应与高耗能产业“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的恶性循环能否彻底解决,已成为节能降耗的一个关键环节。     今年上半年,全国单位GDP能耗同比上升0.8%。其中,全国煤炭行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上升5.5%,石油石化行业上升8.7%,有色金属行业上升0.4%,电力行业上升0.8%。

    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十一五”期间我国要实现单位GDP能耗下降20%左右的目标,其中,今年的目标是下降4%左右。上半年我国能耗增长速度快于经济增长速度,单位GDP能耗不降反升,实现全年节能目标面临严峻挑战。
  
    来源:人民日报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江亿:我国未来的低碳能源系统

2018-12-22

热点排行
  • · 北方农村清洁取暖面临的问题与建议
  • · 文件解读|发改委《关于创新和完善促进绿色发展价格机制的意见》
  • · 上海能源专家认为“十一五”能耗降低20%目标可以达到
  • · 垃圾发电厂“待遇不同”前景悬殊
  • · 环保企业无用武之地 污染企业为何能掐住其咽喉
  • · 数据调查丨创新技术和手段是节能减排关键
  • · 光大国际总裁王天义:不能用未来技术和财力处理今天的垃圾
  • · 高道平:山西清洁取暖“煤改电”推进情况探析
  • · 贵州提高煤层气利用率有待政策推动
  • · 王志轩:碳市场对电力行业意味着什么——推动全国碳市场建设,降低电力碳减排成本
推荐阅读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