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节能环保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0电企年中工作会 2020电力安全生产月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专题 > 节能环保 > 观点访谈 > 正文

3年亏近3000万 芜湖垃圾发电厂闹心事一串

  2006-05-08 14:21:34    来源: 
A- A+
电力18讯:    企业呼吁:发展循环经济亟需电力等部门切实支持

    本报记者  董祥玉

  走进安徽芜湖绿洲环保能源有限公司垃圾焚烧热电厂,映入眼帘的是花园式的美景,无论如何也与垃圾联想不到一起。只是大门边的一块“告示牌”有点另类,上书该企业2006年三大管理目标,第一条便是“今年目标360万元亏损”。把亏损360万元作为利用城市生活垃圾发电企业的奋斗目标,让记者大为吃惊。

  在记者采访该公司总经理姚晓东时,他露出一脸的无奈。“我厂的社会效益有目共睹,芜湖市的城市垃圾几乎被我们全部烧掉,保护了环境,节约了掩埋垃圾要占用的土地。但经营情况却很不理想,企业亏损严重。”姚晓东告诉记者,他们投资2.2亿元建成的垃圾发电厂,从2003年3月正式并网发电至去年底,已累计亏损2700万元。

  让他感到欣慰的是,芜湖市政府对他们的工作给予了诸多关爱和支持。在得知他们亏损严重、难以为继时,芜湖市政府决定从2005年10月1日起,把垃圾处理补偿标准由每吨8元提高到16元。“要不是政府支持,我们今年的亏损会更加严重,远不止360万元。”谈到政府对他们的支持,姚晓东心存感激。

  但政府的支持毕竟有一定的限度,企业继续亏损在所难免。“关键原因是上网电价太低,关联行业支持不够。”在谈到企业亏损症结时,姚晓东告诉记者,浙江省垃圾发电厂上网电价统一为每千瓦时0.546元,江苏省和广东省垃圾电厂上网电价统一为每千瓦时0.55元,而芜湖垃圾发电厂上网电价为每千瓦时0.393元,远低于周边省份的上网电价,比同城的常规发电企业的上网电价还低。

  焚烧垃圾发电,还要在城市垃圾中掺入20%左右的电煤才能达到燃烧值。而垃圾发电企业用煤完全从市场采购,无法享受常规大发电企业重点合同待遇,每吨电煤要多支出150元左右。再者,芜湖垃圾发电厂启动、检修、维护时,需要从电网消耗用电,但却不能和自己并网的电量进行抵扣,一样按照工业用电支付电费。如此这般,体现不出有关行业对垃圾发电企业的支持。“如果上网电价得不到政策扶持,得不到电力等有关行业的支持,我们还将继续亏损下去,直至关门停产。”谈到他们的前景时,姚晓东黯然神伤。

  日前刚并网发电的安徽马鞍市山鹰垃圾发电厂就幸运得多。该发电厂由马鞍山山鹰纸业公司投资建成,主要利用造纸残渣进行焚烧发电,尽管目前还解决不了城市垃圾问题,但解决了造纸企业自身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同时,垃圾发电厂生产的电并网后可以抵扣企业用电量,仅需要与供电公司结算差额电价。据该厂王书记介绍,实际上他们的垃圾发电厂推算并网电价在0.55元/千瓦时左右,对此,他们很满意,认为既保护了环境,又获得了效益。

  垃圾焚烧发电是对城市生活垃圾进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最有效的方式,也是发展循环经济最重要的实现形式。只有让垃圾发电企业有利可图,才能引导更多的资本投向这一产业,既可达到保护环境、节约土地的目的,又可实现“变废为宝”的循环发展之路。

    《市场报》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江亿:我国未来的低碳能源系统

2018-12-22

热点排行
  • · 北方农村清洁取暖面临的问题与建议
  • · 文件解读|发改委《关于创新和完善促进绿色发展价格机制的意见》
  • · 上海能源专家认为“十一五”能耗降低20%目标可以达到
  • · 垃圾发电厂“待遇不同”前景悬殊
  • · 环保企业无用武之地 污染企业为何能掐住其咽喉
  • · 数据调查丨创新技术和手段是节能减排关键
  • · 光大国际总裁王天义:不能用未来技术和财力处理今天的垃圾
  • · 高道平:山西清洁取暖“煤改电”推进情况探析
  • · 贵州提高煤层气利用率有待政策推动
  • · 王志轩:碳市场对电力行业意味着什么——推动全国碳市场建设,降低电力碳减排成本
推荐阅读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