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节能环保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0电企年中工作会 2020电力安全生产月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专题 > 节能环保 > 观点访谈 > 正文

孙锐:一位电力工程设计大师的高调与低调

  2012-08-24 09:21:19    来源:中国能源报 
A- A+
电力18讯:    
  8月7日,电力规划设计总院与华北电力设计院工程有限公司联合研究的项目《直接空冷汽轮发电机组高位布置设计技术研究》启动会在北京召开。作为项目负责人,孙锐主持了会议。

  首次与孙锐谋面,感觉他要比实际年龄“年轻”许多。从1982年参加工作至今,孙锐孜孜不倦活跃在火电工程设计、咨询评审、技术研究工作的第一线,已经整整30年。对于工作与荣誉,他表现出一种融合高调与低调的辩证智慧。

高调:追求最好的目标

  孙锐大学毕业后首先进入东北电力设计院工作。在担任设计总工程师和副总工程师以后,他组织完成了首台国产化60万千瓦机组――哈尔滨第三发电厂二期(2×60万千瓦)工程设计工作,获得第七届国家优秀设计金奖。2000年调入北京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后,组织了几十项大型火电厂的设计评审、咨询工作;他组织完成的国内首台2×60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示范工程――江苏徐州阚山电厂工程机组选型论证报告,并获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一等奖。其成果对降低全国火电机组的煤耗影响深远,对促进我国电力工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

  孙锐还带领技术团队开展了很多工程设计技术研究工作,其中完成了国家重大装备研制项目“大型直接空冷机组国产化空冷系统关键设计技术”的研究工作,完成了大型直接空冷机组国产化示范工程通辽电厂3期1×60万千瓦机组空冷系统的全部设计工作,并获得中国电力科学技术一等奖。该示范工程的顺利投运,一举打破了外国公司在此领域的长期垄断格局,填补了我国火电领域的一项空白,为实现空冷系统设计的自主化、设备的国产化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目前,我国已有几十台空冷机组项目应用了其研究成果。

  孙锐感慨自己遇上了“好年代”。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成长,他不仅亲历了我国电力工业的腾飞,更重要的是能一直为自己所热爱的电力设计咨询工作付出心血。

  因为热爱,他30年如一日,一直处于对高标准、严要求的不懈追求之中,完美地取得一项又一项开创性成果。孙锐说:“我们搞设计的人养成的职业习惯是‘追求最好的目标,想到最坏的结果’,要把各种不利因素都想到,才能考虑周全,确保设计万无一失。”

  “我们的每一个尺寸、每一个标注,包括签的每一个文件都不能出错,有时候我们还挺怕他。”对于孙锐的“苛刻”,他的设计团队里有成员说:“但我们都佩服他这股认真劲,这也是他能出那么多成绩的原因。”

低调:不能徒有虚名

  国家优秀设计金奖、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一等奖、全国电力科学技术一等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特级专家、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这足以描绘出孙锐30年清晰的奋斗轨迹。但这一切,对孙锐来说,没有“夸夸其谈”,只是“简简单单”。

  孙锐认为,荣誉对团队是一种激励,对自己则是“鞭策和压力”。他笑称:“把奖励给了你,是希望你今后做更多事,发挥更大作用。不能名不副实、徒有虚名,这样自己也难受。如果戴了一顶高帽子,结果不能发挥作用,那我宁可不要。”

  尽管已经是公认的“火电行业的技术带头人和引领者”,但他并不认为个人的贡献能成为项目的“主角”。他很清楚,电厂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个人的作用与整个团队相比是有限的,关键是发挥团队的作用,尤其是代表着未来的年轻技术骨干,他把更多的机会和空间让给他们。

  孙锐坦陈自己更像是个只顾埋头苦干的人:“首先是把自己分管的工作做好,然后将重点放在技术创新和新技术的研究、推广上。”

  关于未来,他特别谈到了关于褐煤的利用――怎么样把褐煤里的水份提取出来,作为资源来加以利用的问题。“北方是褐煤的集中产地,同时又是缺水地区。褐煤的水分很高,有的高达30%-40%,导致发电效率低;水资源的短缺制约当地火电的发展。如果能把褐煤里的水分提取出来再加以利用,不仅能提高发电效率还能解决缺水问题。有的设计单位已有了一些好的思路并申请了专利,下一步我们将和对方共同开展试验研究工作,使其尽快地转化为工程技术,应用到工程里面去……”孙锐说。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江亿:我国未来的低碳能源系统

2018-12-22

热点排行
  • · 北方农村清洁取暖面临的问题与建议
  • · 文件解读|发改委《关于创新和完善促进绿色发展价格机制的意见》
  • · 上海能源专家认为“十一五”能耗降低20%目标可以达到
  • · 垃圾发电厂“待遇不同”前景悬殊
  • · 环保企业无用武之地 污染企业为何能掐住其咽喉
  • · 数据调查丨创新技术和手段是节能减排关键
  • · 光大国际总裁王天义:不能用未来技术和财力处理今天的垃圾
  • · 高道平:山西清洁取暖“煤改电”推进情况探析
  • · 贵州提高煤层气利用率有待政策推动
  • · 王志轩:碳市场对电力行业意味着什么——推动全国碳市场建设,降低电力碳减排成本
推荐阅读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