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节能环保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0电企年中工作会 2020电力安全生产月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专题 > 节能环保 > 观点访谈 > 正文

潘家华:节能减排中国不是问题

  2015-03-23 15:29:50    来源:新浪财经 
A- A+
电力18讯: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5”于3月21日-23日在北京举行。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潘家华出席并演讲。潘家华表示,发展都是有这么一个阶段的,日本也好、欧盟也好,这样一个经济体一旦到了这样一种成熟和这样一种发达阶段,这样一种外延扩张是没有的也不必要的,中国还没有到欧盟、日本、美国这样的阶段,但是我们工业的产能应该说也是已经抵达或者接近抵达峰值了。

  以下为演讲实录:

  潘家华:谢谢主持人。尼古拉斯・斯特恩教授和李俊峰主任的观点都非常鲜明,也非常好。我只想就巴黎协议和中国的趋势谈两点。

  关于巴黎协议他们讲的都很有道理,但是我觉得巴黎协议这个难点实际上也就只是集中在两个方面四点。

  一个方面是根本性的,就是减排和资金。减排就是谁减多少,减的如果不够,2度目标怎么办?另外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就是钱从哪儿来,谁出钱。至于其他的,什么适应啊,能力建设啊,所有的一切都是这两个问题所决定的,这是根本性的问题。

  另外一类也是两个方面,这一类就是技术性问题,技术性问题一就是这样的法律的约定性的问题,究竟是非常严格的法律约定还是宽松的法律约定,这是一个技术性问题。

  第二级技术性问题,其实很简单,就是我们这样一个叫MRV,也就是测量、报告和确认的问题,你说出钱了,你说减排了,是不是真的出了?是不是真的减了?要有一个测量、报告和确认的问题。那么其他的这样一些技术性问题也都不是特别重要。

  所以巴黎协议最关键的焦点也就在四个方面:第一目标,第二资金,第三法律的约束力,第四MRV,测量、报告和确认。如果这四个问题得以解决的话,其他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那么巴黎协议我们感觉我是很乐观的,肯定是会有,但是我们没有必要有过高的预期,我觉得巴黎协议应该是这样一个协议。第一它是明确的目标,就是2度的目标的确认,第二是各个国家贡献的目标确认,这是巴黎协议的第一个成功点。第二个成功点就是分步推进,我们不可能一步到位,因为到2030年还是有比较长的时间,我们一步一步往前推进。所以第二就是分步推进。第三就是行动导向,因为我们要实现这样一个目标,然后我们大家采取相应的行动,所以应该是行动导向。这样我觉得我们能够实现这三点,应该是没有问题的,这就是我们巴黎协议的成功所在,但是我们没有必要有太多的太高的预期。

  所以这是我对巴黎协议的这么一点点看法,这跟前面尼古拉斯・斯特恩教授有很多的共同点,我只是谈我的看法。

  第二方面关于中国贡献的问题。我觉得大家现在真是没有必要太过分的考虑中国的问题,中国已经不是问题了。这个道理很简单,2014年就是一个转折点,为什么是这样呢?因为发展都是有这么一个阶段的,日本也好、欧盟也好,这样一个经济体一旦到了这样一种成熟和这样一种发达阶段,这样一种外延扩张是没有的也不必要的,中国还没有到欧盟、日本、美国这样的阶段,但是我们工业的产能应该说也是已经抵达或者接近抵达峰值了。

  我们的钢铁,举个例子讲我们产能超过10亿吨,我们在2014年粗钢的产量是8.23亿吨,你说我们还有多少再增加钢铁产量的空间?我们这8.23亿的粗钢,实际上1亿吨进行出口,实际上我们没有必要生产这么多。我们说在2014年生产了17亿部手机,我们13.5亿人口,世界就60多亿人口,我们还要生产50亿部手机吗?没有这个必要。我们住房应该说存量已经足够了,我们只有13.5亿人口,我们还要那么多住房摆在那干嘛,房子是住的,不是看的,房子慢慢也会折旧贬值,因为没有那么大的增长的需求。

  所以应该说这些存量资产某种程度上来讲已经接近饱和,所以再增加这么多煤炭干什么?我们2014年的发电装机刚才李主任讲了,但是我们发电利用小时数不到4000小时,我们把现有的装机容量到5000小时,就可以增加20%的产出了。我们现在整个东北电网管线是过剩的,我们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转型增长的空间实际上也没有多大,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中国这样一种再增长我觉得也没有多大的必要,且不说空间。这样看来中国真的不是问题,大家不用太担心!

  现在担心的是谁?我觉得应该是印度,印度钢的产量只有不到8000万吨,印度人口很快要超过中国,印度的基础设施现在基本上还处于起步,甚至没有起步的阶段,所以现在大家普遍关注中国我觉得没有这个必要,我觉得中国没有必要关心,欧盟没有必要关心,日本也没有必要关心,美国再增长也没有多大的重要,现在真正要关注的是美国、欧盟、日本如何能够下降的快一些,中国如何能够尽快的下降,现在我们关注的是印度如何慢的增长,还能保证他的发展,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所以大家把这个关注点要重新考虑一下。

  谢谢。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江亿:我国未来的低碳能源系统

2018-12-22

热点排行
  • · 北方农村清洁取暖面临的问题与建议
  • · 文件解读|发改委《关于创新和完善促进绿色发展价格机制的意见》
  • · 上海能源专家认为“十一五”能耗降低20%目标可以达到
  • · 垃圾发电厂“待遇不同”前景悬殊
  • · 环保企业无用武之地 污染企业为何能掐住其咽喉
  • · 数据调查丨创新技术和手段是节能减排关键
  • · 光大国际总裁王天义:不能用未来技术和财力处理今天的垃圾
  • · 高道平:山西清洁取暖“煤改电”推进情况探析
  • · 贵州提高煤层气利用率有待政策推动
  • · 王志轩:碳市场对电力行业意味着什么——推动全国碳市场建设,降低电力碳减排成本
推荐阅读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