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辐公司:借“市”蝶变,做大做强做优核技术应用产业
——访中国同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孟琰彬
7月6日,港交所,随着铜锣声落,非动力核技术企业正式亮相港股市场,中国同辐股份有限公司挂牌上市,成为H股核技术应用第一股。
2018年资本市场风云激荡。年中,多家知名“独角兽企业”即将在香港上市的消息频频传出,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目光。但风云变幻的资本市场向来不缺乏“冰与火之歌”。与前期预热大相径庭,股市低迷、招股遇冷,迫使一些企业或暂缓上市,或选择此前披露招股价格区间的下限。
而在这场资本角逐中,中国同辐如同一匹黑马,逆势突围,激发市场热度,取得了超乎想象的佳绩——“招股期间实现了价格区间全段覆盖,并实现了多倍覆盖”。
在国际化港股市场,中国同辐是如何做到首战告捷的?投资者的信心又源于哪里?在中国同辐登陆H股之际,本报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中国同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孟琰彬。
亮相:“核药龙头”瞄准未来
拨开“核”的神秘外纱,投资者们看到的是中国同辐的“硬实力”,以及可期的未来
7月6日上午9点,港交所汇聚着国内外众多投资者的目光。中国同辐1763.HK以每股发行价格21.6港元,发行7996.87万股,其中约70%为国际发售,约30%为公开发售,另有15%超额配股权……伴随响亮的铜锣声,中国同位素及辐射应用技术应用领域的领军企业——中国同辐向世界展示着“核药龙头”的风采,宣告H股核技术应用第一股降生。
对此,孟琰彬百感交集:“我们成功了!为了这一刻,中核集团和中国同辐两年多来付出了太多的心血。”
时间回到2016年,这一年中国同辐正式启动上市工作。
“当时就选择A股还是H股进行了战略考量。H股是国际股。中国同辐是一个完全市场化的企业,选择在香港上市能够提高集团公司与中国同辐的国际知名度与影响力,有助于未来开拓国际市场。另外,从时间成本来说,相比A股的审核制上市,H股为注册制上市,所需时间较少。”孟琰彬表示,“基于这些考虑,集团公司最终决定优先选择了H股。”
非动力核技术亮相港股市场,绝对称得上是一股“清流”。“核药”的独特与神秘,吸引了众人的目光,而拨开“核”的神秘外纱,投资者们看到的是中国同辐的“硬实力”,以及可期的未来。
根据全球最大的企业增长咨询公司Frost & Sullivan弗若斯特沙利文咨询公司资料显示,按2017年的收益计,中国同辐分别是中国最大的显像诊断及治疗用放射性药品、尿素呼气试验药盒及测试仪、放射免疫药分析药盒制造商以及医用放射源产品制造商,占据中国显像诊断及治疗用放射性药品制造的40.4%市场份额,占据尿素呼气试验药盒及测试仪制造的78%市场份额,占据放射免疫分析药盒制造的35%市场份额,占据医用放射源制造的84.5%市场份额。
中国同辐的业务包括放射性药品、放射源产品的研究、开发、制造及销售,以及辐照、独立医学检验实验室服务及其他业务,拥有放射性药品生产许可证、放射性药品经营许可证等重要牌照。近年来,公司业务稳定增长,收益由2015年的人民币21.52亿元增至2016年的人民币23.63亿元,及进一步增至2017年的人民币26.72亿元。近三年来,尤其是药品分部,占总收益的82%以上,并逐年递增,毛利率达到74%以上。
而与这份成绩单一起呈现在投资者眼前的还有非动力核技术亿万市场空间。
非动力核技术是世界强国重点发展方向,目前已广泛应用到工业、医学、农业、环保、公共安全、科研等诸多领域,并正在向现代科学技术前沿和若干新产业领域渗透。全球产业规模近万亿美元,未来仍将保持持续增长。而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核技术应用产业的贡献约占其国民生产总值中约3%~4%。2013年,美国核技术应用产业年产值超过6000亿美元。再反观我国,2015年,我国核技术应用产业规模达3000亿元,尽管近几年,国内核技术应用步入发展快车道,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核技术应用产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占比非常小,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中国同辐实现上市,可以为下一步发展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和更大的资本运营空间,促进加快核技术产业发展,同时打造提升中核集团与中国同辐的国际品牌,为中国同辐成为国际一流的核技术应用产品和服务供应集团提供支撑。”孟琰彬表示,“更为重要的是,核技术应用是中核集团全产业链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同辐上市凸显了集团公司对加快发展核技术应用的坚定决心与引领,也向外界传递了更加清晰的信号——核技术产业与人类生命健康有关,中核集团将致力于推进核技术发展,全力让核技术为老百姓提供更加美好的、高品质的生活,努力缩短与西方国家差距。”
履历:“破”与“立”中重构肌理
组建精干领导团队、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解决同业竞争——在一轮轮的资源配置、一次次的“破”与“立”中,重新构建着公司的新的肌理
6月,深圳。明亮的阳光透过如洗的蓝天照进现代楼宇,让简洁、宽敞的会议室更加明朗。一群身着西装革履的商务人士聚首于此,正在开展企业家精神培训。他们正是中国同辐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也正是这个团队,在过去两年半的时间里,协同作战,扫除上市道路上的重重障碍,为中核集团核技术应用产业阔步走进资本市场,铺就平坦之路。培训会上,孟琰彬宣贯了中国同辐发展新战略,并强调,要打破以往“按部就班”的惯性思维,快速进入角色,迅速适应跟上上市公司新环境新要求。
这是中国同辐上市前冲刺的又一次“号角”。
事实上,在过去两年半的时间里,这样的“号角”持续奏响。为满足上市要求和未来的发展,中国同辐进行着全面的革新——组建精干领导团队、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解决同业竞争——在一轮轮的资源配置、一次次的“破”与“立”中,重新构建着公司的新的肌理。
2011年,中国同辐正式组建,由原同位素公司、原子能院所属原子高科、核动力院所属中核高通等三家单位,以市场和产品为导向组建板块,锻造出一个全新的核技术应用行业龙头企业,一定程度上为今天的上市奠定了基础。但不得不说,中国同辐的这三部分,隶属关系不同、产权结构不同,其业务领域、经营范围多有交叉,同时又存在竞争关系。这些历史遗留问题长期存在,阻碍着公司上市进程。
其中,身份转变是阻碍上市的最大问题之一。“上市要求人员身份必须转企。这个问题不解决永远上不了市。中国同辐未来也没有办法‘甩开膀子干’。”孟琰彬表示。但这涉及众多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牵一发而动全身。人员身份该如何平稳转变?职工的利益又该如何保证?问题千头万绪,一骨脑地砸了过来。“为了上市,中核集团党组全力推动改制。原子能院、核动力院的领导职工给予了很大支持。而在反复沟通解释、耐心说服下,历经一年的时间,身份转换问题最终得到全部妥善的解决。这期间,中国同辐管理团队分工明确、团结协作,付出了很多心血,承担了很多压力。”孟琰彬说。
而同业竞争也是资本运作的“红线”之一,是监管部门核查的重点。回顾中国同辐当时的构架,核技术应用方向多、品种多,资源多,要把它们有效地组合起来发挥作用,实属不易,同时还要符合繁细的上市要求,更是难上加难。为满足H股资本市场的要求和规范,中国同辐将分布在不同单位中面向市场的技术资源、人力物力资源等进行了重新规范梳理。“可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其间做了大量的工作。”孟琰彬说。
“在集团内部防止同业竞争,应对市场发展有效整合资源才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才能实现做大做强做优。此次借助上市契机,实现中国同辐资源整合,对于中国同辐未来发展意义重大。”
在过去两年半时间里,中国同辐围绕上市规范,解决了众多难题,主要问题和矛盾全部解决,到2017年上半年,已基本具备了上市条件。
单就时间来看,用两年半的时间筹备上市,对任何一家待上市公司来说都可以算得上是“绝对的高效”。而在这段并不算长的时间里,中核集团和中国同辐解决了大量历史遗留的不符合上市项,不仅展现了中国同辐管理团队的高效协作,更体现了中核集团对其强大的支持和助推其上市的决心。而拥有这样一份“履历”,无疑有利于增加投资者的信心。
愿景:新起点上更好造福社会
中国同辐距离世界一流的企业还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公司挂牌上市,借势推动,将加快提高各方面能力与实力,打造国际一流的核技术应用产品和服务供应集团
上市并非终点,在跨越里程碑式节点后,中国同辐又将迎来一个全新的开始,而在这个新征程里,需要公开透明、规范管理,接受公众的监督;需要对社会、公众、投资者负责,拥有更加有前景的战略目标;需要更好地发挥资本的力量,推进产业发展——“甚至需要突破自我,树立上市公司形象,保证在股市上的稳定。”孟琰彬说,“这就需要我们做足功课,迎接中国同辐上市时代的到来。”
在孟琰彬看来,筹备上市期间,制定与上市公司相匹配的、更具前景的战略目标与发展路径意义重大。这既落实中核集团做大做强做优的要求,也将确保股东利益、真正对投资者负责。
结合新时代、新形势,着眼公司改革发展大局,中国同辐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经过多次专题讨论,基本形成了中国同辐发展战略体系——确立了“做大做强做优”的战略目标,明确了“投控源头、做强核心、扩张应用”的战略实现路径,肯定了资本运作是产业延伸的关键抓手,提出了打造八大产业发展方向。
为此,中国同辐提出了雄心勃勃的战略目标:围绕“做大做强做优”核技术应用产业,以“做大”为第一要务,以“投控源头、做强核心、扩张应用”为路径,坚持“产业化、国际化”战略理念,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较2017年翻两番,达到100亿元,成为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产业布局初步完善、管理能力全面提升的国际核技术应用行业有影响力的知名企业。2030年,实现营业收入较2020年翻两番,达到400亿元,国际业务收入占比20%以上,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成为国际一流的核技术应用产品和服务供应集团。
为确保战略落地,中国同辐系统化地提出了战略实现路径。其中,“投控源头”是指向核技术应用产业链上游延伸,掌控同位素上游资源;成为同位素国际供应商,“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供应大循环。“做强核心”是指加强同位素产品的技术创新、销售理念和模式创新、管理创新以及投融资创新。“扩张应用”是指要从专业向行业渗透,从产业中端向上下游延伸,从提供产品向提供系统、服务和解决方案转变,从有限市场向无限市场进军。
而中国同辐八大产业发展方向是:放药,医学诊断,核医学装备,核医疗,放射源,辐照应用,进出口贸易,核素制造。
要实现战略目标、确保路径的顺利实施,就要求中国同辐具备一流的自主创新能力、一流的经营管理能力、一流的国际化运营能力,拥有一流的人才队伍。孟琰彬强调:“有了好的方向、好的项目、好的渠道,还需要强大的能力,唯有此才能确保战略落地。”
巨大的市场空间,即将开启的资本市场,以及系统全面的发展战略体系,不断提升着核技术应用可期未来的指数。而面对中同同辐上市,孟琰彬激动之余却不敢有一丝懈怠,采访的最后他表示,中国同辐作为集团公司核技术应用产业发展平台,担负着发展我国核技术应用产业的重任。但目前,中国同辐距离世界一流的企业还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公司挂牌上市,借势推动,将加快提高各方面能力与实力,打造国际一流的核技术应用产品和服务供应集团。
“中国同辐的每一次前进、每一次扩大,都可以使更多的病人得到治疗,让生命得以延续。在生活质量不断提升的当下,让核技术为人类创造幸福,就是我们的使命与愿景。”孟琰彬说。
这或许就是中国同辐招股取得佳绩的根本原因。(胡春玫)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 一张图看懂中广核技2018年年度
2019-05-05
- 中核资本成为同方股份(600100)
2019-04-09
- 核电新增市场空间盘点
2019-03-24
- 东兴证券:待开工核电项目及核准
2018-12-26
- 小堆供热:升温进行中
2018-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