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 核电“走出去”已是国家战略
不管是在最近两会中,各个核电提出的核电愿景和渴求,抑或是在《2018年能源指导意见》里,点明的,推动核电建设和在年底推动六台左右核电站开工建设,都让行业看到了希望。
从2011年以来,虽然受到日本福岛事件影响,但我国的核电事业依然保持着蒸蒸向上的发展态势。
不管是在运机组,还是新投产的装机容量、在建规模都雄踞全球之首,核电站建设能力、设备制造能力、核电站运营能力逐渐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轨。
同时在走出去这块,中国核电也积极谋划。
一则是在多国特别是巴基斯坦都已有了核电项目在建运行经历,而关于中国广核集团牵头的中方联合体与法电集团合作,共同投资兴建英国欣克利角C核电项目,并共同推进塞兹维尔C和布拉德韦尔B后续两大核电项目,则是我国企业首次主导开发建设西方发达国家核电项目,其中亮点就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华龙一号”将能得以运用,实现我国自主核电技术向发达国家出口的突破,标志着“华龙一号”技术得到欧洲发达国家的认可。
自2011年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后,中国便暂停审批所有核电项目,核电重启一直是新能源领域讨论的焦点。直到2012年年底,核电华能石岛湾核电才正式开工。
随后,福清4号、阳江4号、山东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田湾核电二期工程1号机组等4台机组先后开始建设。
中国核电出海步伐加快,核电“走出去”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
在政策方面,国家也不断指引。
那么针对我们的核电出口事业,都有哪些可值得出口呢?
技术层面,目前,国际公认的技术是三代核电,而在这方面,我国已有两大自主品牌———“华龙一号”和CAP1400。
“华龙一号”技术由中核集团的ACP1000以及中广核集团的ACPR1000+两项技术融合而来,是以我国20多年核电建设运营成熟经验为基础,汲取世界先进设计理念的三代核电自主创新成果。
2014年8月,“华龙一号”通过了由国家能源局、国家核安全局牵头组织的专家评审,2016年5月7日,“华龙一号”示范项目福清5号机组正式开工建设。2017年2018年,华龙一号福清两台机组相继实现穹顶吊装。
而CAP1400示范工程也加已开工建设
中国凭借“华龙一号”迈入欧美高端市场,迈入“核电精英俱乐部”的大门,核电成为中国的新名片。
布局:从沿海到内陆
中国目前核电从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沿海。
中国辐射防护学会名誉理事长潘自强院士曾在中科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主办的第二届核能安全技术高峰论坛上呼吁:内陆核电站启动是时候了。
关于内陆核电。
实际上,早在2008年1月3日,国务院核电领导小组会议就决定启动内陆核电项目,同年2月1日,国家发改委主持召开内陆核电协调会议,明确湖南桃花江核电站、湖北大畈咸宁核电站、江西彭泽核电站可以开展项目前期工作。
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核发生重大事故。国务院迅速做出决定:暂停审批包括已开展前期工作的核电项目,并对在建和将建的核电站开展安全大检查。
2012年1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稳妥恢复正常建设”,且“十二五”时期只在沿海安排少数经过充分论证的核电项目厂址,不安排内陆核电项目。
实际上,湖南桃花江、湖北咸宁、江西彭泽3个内陆核电厂址在2008年就获发改委批准并随后以AP1000为技术堆型开展了前期工作,已做出了大量的经济投入。
但因为要确保安全性,和时值今日,AP1000还未发电成功,内陆核电自然也停滞不前。
实际上,从切尔诺贝利事件到福岛事件,核电事故对公众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尽管核电安全的模拟一直没有停止过,但福岛还是给核电安全提供了一个不可复制的样本。
以“华龙一号”为例,在很多安全指标上还超越了现有三代核电技术的要求。“华龙一号”总设计师咸春宇介绍,“华龙一号”有两个突出优势,一是在安全性上达到了日本福岛核事故后国家核安全局提出的新核安全目标和需求,满足国际最高要求,比如抗震、防飞机撞击设计、水源的多样性和可靠性等;二是采用的都是经过实践考验的成熟技术,降低了核电站在建设工期和质量上的风险。
在核电走出去,中国完全具备技术和安全信心。
以此看来,我们有足够自信推动中国核电走出去。
- 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领导班子
2020-07-22
- 广核集团总经理杨长利出任中广
2020-05-31
- 田佳树任华龙国际总经理
2020-05-06
- 一图了解运行核反应堆最多的国
2020-02-22
- 低温恒温器交付安装,35个国家继
2019-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