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汗中条山——山西芮城100兆瓦“领跑者”光伏项目施工纪实
中条山,位于山西省南部,黄河、涑水河间。横跨临汾、运城、晋城三市,居太行山及华山之间,山势狭长,故名中条,整个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东北高西南低,横广170公里,纵深50公里。
2017年的金秋,在华北平原的中条山展现的是一个秋高气爽的时节,漫山的淡蓝色光伏板在秋日阳光的照射下闪动着耀眼的光芒。随着山势的起伏,与一方青山远黛交相辉映的天蓝色光伏电池板,一列列整齐排列在蜿蜒的山坡上,像为大山披上了威武的“铠甲”,成为中条山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9月6日上午,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局工程局有限公司承建的100兆瓦“领跑者”光伏发电项目率先全容并网,成为中国首个清洁能源开发的代表,标志着中国国家清洁能源与环境治理保护项目的研发,走上一个了全新的台阶。
川军跃进大中原
美丽古朴的芮城,地处山西省最南端,为晋、秦、豫三省交界处,有着山西“南大门”之称。作为古今兵家必争之地,名声在外的中条山则耸立在芮城县域的北缘。这里地势北高南低,一面阳坡,呈阶梯状分布,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气候,是光伏发电的实验基地的理想地域。作为中国大西南三大水电建设施工特级企业之一的水电十局,首次代表中国电建集团旗下的“川军”,为了国家清洁能源和环境保护治理的综合研发跃进大中原,登上了中条山。首次代表中国电建集团拿下全国光伏领跑者项目,这是水电十局在新能源领域新的尝试。能否如期达到并网发电的要求,真正发挥清洁能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治理的综合研发效能,按设计规划时间节点完成全容并网发电,可真是对水电“川军”的一次全面检验。
2017年初,水电十局项目负责人初次到芮城现场实地勘查,初步对区域地形势了解后,结合之前对光伏发电工程设计规划和建设理念的了解,初步设定了分区域进行施工队伍引进和营区规划建设,作了详细规划。 2月,第一批工程建设施工队伍先期进驻现场,同业主工程技术主管部门协商,共同确定了最终的阵列区域和项目营地的建设规划,同时进行了施工测量放样。本项目综合考虑经济性、技术先进性及示范效应,采用固定式和固定可调式为主,辅以水平单轴跟踪系统,经过对地形图进行方案设计,确定固定式35兆瓦,固定可调式60兆瓦,部分场地平整,安装为平单轴,安装容量为5兆瓦。3月24日,项目一期工程开工,主干道基础施工拉开序幕。
在项目成立初期,面临人员少、设备未进场的困难,项目经理赵平说,“一期工程500兆瓦,七家单位,有两个上百兆的,公司拿下一个,也是一种考验,也是一种突破。”因此,每一个施工环节,项目经理都动手参与。
本是一片寸草不生的荒山坡,现如今要荒地变成光的“海洋”、山之“铠甲”,光电能源的基地,困难和挑战成了无法回避的现实。项目部发扬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拼搏精神,下决心要通过艰苦努力和技术创新,按期实现发电目标。
轻装扬帆荡长河
线路)齐头并进。
山西芮城项目作为全国光伏行业领跑者,是唯一获批的县级示范建设基地。水电十局作为工程建设主承包单位,各级领导都高度重视这一新能源开发试验工程建设质量、安全、工程进度和环境保护治理保障的综合进程。从项目团队的组建到施工队伍的选择,均倾注了很大的资本,最终确认6 个工程区域(单元)的建设(含集电项目共设置60个阵列方阵,占地近4000亩,1号、2号、4号区山坡布置,其特点是施工道路只能修筑到箱式变压器的位置。也就说每个阵列近300车(均已13米挂车设计)的设备材料均要从这里依靠人工搬运至阵列单元,最大搬运距离800余米。由于该区域地形复杂,山势陡峭,倾角超过50度,部分坡度甚至超过60度,在一定的程度上讲这是制约施工安全和工程进度面貌的瓶颈之一。3号、5号施工区为山地梯田,梯田分部不均、高差较大,较为平坦开阔的梯田里喷灌使用的水管星罗密布,这一系列的梯田同样是施工的一个制约点。针对上述施工难度难点,项目部组织施工技术人员对不同的问题召开专题会议,就实际解决问题的方案、措施制订专项施工安全保证措施、计划,指定专人负责措施执行过程中的的监督检查,严格生产安全、质量和进度管控,并在公司领导的关心指导下一一破解工程施工难题。
六月的山西芮城,骄阳似火。地处中条山上的施工现场更是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光和热的交替更换,项目采用“农光”“林光”互补模式,以光伏产业与现代农业、特色林业的有机结合,探索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的深度融合,对当地县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发展全域旅游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光热转换成为发电的能量基础,通过光伏板吸收转换成为电能。其次是施工场地位于山坡沟谷,沟壑纵横,地形复杂,多为花岗岩地质,平均高差超过400米,施工难度大,危险系数高,组件布置受限制,方阵区域分布相对分散,施工人员要在烈日和高温下展开设备安装工作,炽热的太阳就像火一样烘烤着炎热的山坡。
夏季施工,炽热和高温让现场工人的安装速度明显变得缓慢,工期紧、任务重依然是项目面临的最大难题。由于后期光伏支架和电池板安装又只能靠人工来精确调试完成,要想加快进度,唯一的办法就是增加现场安装人员数量,增补安装人员数量,就意味着增加了施工队伍的人工成本和生产安全监管风险。项目部必须以合理的理由来说服协作单位进行人员增补,经过项目班子和各部门负责人与协作队伍管理代表的多次沟通交流,最终现场施工人员得到了迅速补充,设备安装进度按照计划顺利推进。
吹尽狂沙始到金
2017年2月,初进驻施工的项目部人员由于没有道路可以通车,在规划施工道路和检修路径以及集电线路敷设时,都需要每个阵列去实地查探,尤其是一些相对独立的山头,工程技术规划人员只能徒步登山,明确基点定位后,才能漫山遍野的去跑子系统扩展区域划定。全部前期现场施工区域策划期间,包括业主、监理和项目主要负责人、施工队技术骨干等从早上出门,带上勘测设备、干粮、水等装备到了,天黑才能回到临时驻地。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要提高后期施工效率,项目部克服一切困难先从修路开始。近4000亩的施工区域,驱车走完每个阵区,至少花上几个小时。点多面广,项目员工说,“我们必须要起早贪黑,追着太阳跑,才能确保施工进度。”
光伏阵列占地面广,地里的果树、水管、坟地等迁移赔偿工作的开展十分困难,加上当地村民委员会的协调工作滞后,没有及时收到赔偿款的少数村民便以此为借口阻工。少则阻工半天一上午,多则阻工时间长达几个月。其中48号阵列有一块地,从开工修路到最后的桩基础施工完成时间段,只要进行施工他就来阻扰,从3月初一直持续到8月中旬,给协作施工单位和项目部都造成了一系列不必要的麻烦。
项目经理赵平说:“参加水电施工30余年,从事管理工作20多年,管理的大小型项目几十个,临危受命芮城光伏项目,对我来说是机会也是挑战。对于这个新的清洁能源工程建设,从项目团队组建到协作队伍的选择,都必须全程参与。经过多方考察,才能最后确定敢于担当、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专业协作队伍,这也是工程施工建设期间的生产安全基础保障措施之一。从经验的不足,到经验的积累,其过程有心酸,也有可望,坚持到最后,换来的总是喜悦”。
光伏工程特殊的施工特点是各区域阵列均可平行施工,只要施工工艺、现场规划和保证措施合理,是能够在短期实现并网发电目标的。一旦前期条件成熟,在两三个月要求完成发电,必须在短时间汇集大量的设备物资、材料、机械设备以及专业施工人员,所以,芮城光伏项目施工高峰期施工人员最多时接近千人。
施工人员业务能力和业务素养的现场差距,是项目面临的最大挑战,项目部仅有的11名管理人员,把几千人的队伍带好也是一门必修课。项目部定期进行周会、月会。在工程节点目标已经明确,要保证生产安全、工程质量和进度面貌的同时,面对艰苦的施工环境条件,坚守已成为项目权益人员的标准。在工期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公司各级主管部门综合协同,调遣精兵强将,统筹布置,举全公司之合力全面推进了芮城光伏建项目设的前进步伐。
为了确保按时投产,项目部和业主、监理、地方行政主管部门专门成立土地协调小组及施工领导组,积极协调征地事宜,组织好施工建设。项目全体人员积极发扬“白加黑”的连续作战精神,认真践行岗位职责和施工生产安全“一岗双责”,在抢工期、抢速度的过程中全力以赴,确保了实现工程节点目标期间的安全坚守。公司领导也多次莅临现场指导工作,与项目员工同吃同住,及时解决问题。工程技术管理部门倒排工期,将工程量化细化到每一天的作业单元进度和质量安全措施保证。
唯有源头活水来
新科技、新技术的突起,只有起点没有终点。2017年6月12日,项目顺利通过山西省电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中心首次质量监督检查。实现光伏电站方阵的首批全网发电,是管理团队面对未来清洁新能源和环境保护治理的一次大磨练,也是中国电建人在环保新能源领域工业技术革新的一个突破。期间,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对领跑者项目做了采访报道,新华社客户端现场云、新华网新华炫闻客户端,同步直播并网全过程。
芮城光伏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是水电十局积极推进新科技、新工艺、新能源开发下创造的又一个亮点。十局未来的发展改革之路还很长,“川军”将继续勇敢面对每一次新的战场、新的战役,去攻破一道道难关,挖掘集体智慧的巨大潜能。年轻的十局光伏项目管理团队将紧紧团结在一起,共谋发展和革新。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