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生产人员中暑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急救措施
2015-05-29 12:27:41 来源:
A-
A+
电力18讯:
摘 要 阐述了电力生产防止中暑的必要性,分析了电力生产人员中暑的原因,针对电力生产的特点,提出了中暑的预防和急救措施。
关键词 电力生产;中暑;预防;急救
1 前 言
中暑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的症状的总称。电力生产环境大部分是露天、高温、闷热的,尤其是南方的酷暑季节,环境温度过高,空气湿度大,从事电力生产的少数人员,由于工作繁重,劳动强度大,体内余热难以散发,热量越积越多,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失控而发生中暑,重度中暑的个别人员由于抢救不及时或者救治不当而死亡,造成电力生产事故。
2 电力生产人员中暑的原因分析
2.1从事电力建设的施工人员的中暑
电力建设有火电厂的建设、水电厂的建设、风电厂的建设、核电站的建设、变电站的建设和输电线路的架设等,这些施工作业,大多是在露天、高温、闷热、潮湿的环境中进行的,施工人员极易引起中暑。
(1)酷暑高温季节,锅炉钢架、脱硫吸收塔等的吊装人员,由于长时间在露天、高温环境中作业,受阳光直接曝晒,容易发生中暑。
(2)电焊(切割)工及其他安装人员长时间在容器内、循环母管内、地下设施内、沟洞井内作业,由于产热集中,通风不良,散热困难,高温闷热,容易发生中暑。
(3) 土建施工人员、输电线路架设人员、变电站安装人员、风电厂的安装人员及其他露天作业人员,长时间在露天的、高温的环境中作业,容易发生中暑。
(4) 炎热天气,安装施工人员长时间在狭窄、高温、闷热的环境中作业,出汗较多,容易发生中暑。
(5)水电厂建设的土建、安装施工人员,长时间在通风不良的地下设施(导流隧道、地下机房)里作业,也容易发生中暑。
2.2 从事火(热)电厂、核电厂检修人员的中暑
火(热)电厂、核电厂检修人员的工作,常常是在高温、闷热的环境中,如果不注意防暑,也容易发生中暑。
(1)火(热)电厂、核电厂检修人员,一般是在锅炉(或者是核反应堆)、汽轮发电机组停止运行后或者单台辅机设备发生故障后,进行检修作业的,往往作业场所温度特别高,动一动就出汗,尤其是在高温天气,容易发生中暑。
(2)在炉膛、烟道内作业,温度常常在40-60℃之间,作业人员特别容易中暑。
(3)酷暑高温季节,电力检修人员在露天、密闭容器内或者地下空间的环境中作业,高温、闷热,通风差,极易发生中暑。
2.3 从事火(热)电厂、核电厂运行人员的中暑
火(热)电厂、核电厂运行人员,巡视检查运行设备、倒换操作、事故处理,常常是在高温环境中进行的,中暑的现象也常有发生。
2.4 供电局(电业局)从事输电线路巡视检查人员的中暑
从事输电线路巡视检查人员的工作,往往在高温酷暑季节(或者是冰冻时期)是最频繁的。线路巡检人员,顶着烈日,冒着酷暑,爬山越岭,受阳光直接曝晒,再加上大地受阳光的曝晒,使大气温度再度升高,使人的脑膜充血,大脑皮层缺血而引起中暑。
3 中暑的预防、急救措施
3.1 中暑的预防
(1)提高防暑意识。安监部门的年度安全培训计划,应当纳入防暑安全教育。在暑季到来时,安监部门应对施工、检修、运行人员进行防止中暑的安全教育,如:领导会上讲,宣传窗内贴,企业报上登,通过多种形式,提高工作人员的防暑意识。要使大家知道,如何防止中暑;发现中暑人员怎么救治;中暑人员得不到及时救治的话,会造成死亡的严重后果。
(2)保持充足睡眠。夏天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劳。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既利于工作,也是预防中暑的措施。
(3)避开高温时段。从事电力建设或检修的施工人员,在高温时节,每天应尽量避开高温时段的露天作业,上午早出工,7 00或7 30出工, 11 00或11 30收工;下午晚出工,15 00或15 30出工,19 00或19 30收工。中午休息时间尽量安排长一些。酷暑季节,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有的露天作业可以安排晚上进行。
输电线路巡视检查人员,也应尽量避开高温时段进行巡检。
(4)缩短作业时间。在酷暑高温季节,施工人员在露天或闷热场所作业,感觉十分难受。施工管理人员应视情况,适当缩短施工人员的工作时间或者安排轮换作业。
(5)加强通风、降温。温度高、通风不良的作业场所有:地下室、炉膛、烟道、容器、沟井、隧道、管道内等,在这些场所作业,应当加强通风、降温。尤其是炉膛、烟道内,温度在60℃以上时,工作人员不准进入检修和清扫工作。应当保证引风机正常运行,进行冷炉,使炉膛、烟道内的温度降到60℃以下时,方可进入检修和清扫工作。容器、沟井、隧道、管道内作业,在保证良好通风条件下,还应加强监护,不允许单人作业。
(6)配备凉茶、药品。暑季来临,有关管理部门应当安排,保证每天施工、检修现场有凉茶或者有可饮用含盐的清凉饮料、绿豆汤等,每个施工、检修人员手中有防暑药品,如:仁丹丸、十滴水、清凉油、风油精、藿香正气水等。
(7)自我防范、治疗。工作人员在高温环境下作业时,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先兆中暑或者轻度中暑症状,就应当尽快停止作业,迅速到阴凉的地方或者房屋内(空调房更好),吹吹风,饮用凉茶、凉盐水或含盐的清凉饮料,服用防暑药品,用冷水洗脸、擦身,尽快散热,消除中暑症状。如果出现轻度中暑或重度中暑症状时,应及时找医生救治。在发现自己有中暑症状时,千万不要硬挺。中暑是一种威胁生命的急诊病,若不给予迅速有力的治疗,可引起抽搐和死亡。
3.2 中暑的急救措施
轻度或重度中暑,除头晕、头痛、心慌、口渴、恶心、呕吐外,往往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等表现,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晕厥或神志模糊等表现。发现重度中暑症状的人员时,应采取以下急救措施:
(1)移。立刻将中暑人移到阴凉的地方或者通风良好的房屋内,然后垫高其头部,解开衣裤,以利于呼吸和散热。
(2)敷。用冷水毛巾敷头部,或用冰袋、冰块置于中暑人头部、腋窝、大腿根部等处。
(3)促。将中暑人放置于4℃-18℃的水中,并按摩四肢皮肤,使皮肤血管扩张,加强血液循环,促进散热。待肛门温度降至38℃时,可停止降温。
(4)浸。将中暑人躯体呈45度的角度浸在18℃左右的井水中,以浸没乳头为度。心血管患者,水温过低不能耐受。
(5)擦。4人同时用毛巾擦浸在水中的中暑人身体四周,把皮肤擦红,一般擦15分钟至30分钟左右,即可把体温降至37℃-38℃,大脑未受严重损害者多能迅速清醒。
(6)服。取十滴水2-3滴,加适量温水灌服,或内服仁丹丸两三粒,也可起到作用。
(7)呼。边在现场进行急救的同时,边应迅速呼叫“120”急救中心或者当地医院急救电话,请求快速派医师前来救治。
4 结束语
在炎热的天气里,电力生产(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发生人员中暑现象。但只要我们认真地做好预防工作,就可以避免或减少中暑事件发生。当发现有人重度中暑,迅速采取一切正确的急救措施,极力挽救生命,使患者转危为安,避免人身死亡事故的发生。(大唐华银攸县能源有限公司 何铁光)
摘 要 阐述了电力生产防止中暑的必要性,分析了电力生产人员中暑的原因,针对电力生产的特点,提出了中暑的预防和急救措施。
关键词 电力生产;中暑;预防;急救
1 前 言
中暑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的症状的总称。电力生产环境大部分是露天、高温、闷热的,尤其是南方的酷暑季节,环境温度过高,空气湿度大,从事电力生产的少数人员,由于工作繁重,劳动强度大,体内余热难以散发,热量越积越多,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失控而发生中暑,重度中暑的个别人员由于抢救不及时或者救治不当而死亡,造成电力生产事故。
2 电力生产人员中暑的原因分析
2.1从事电力建设的施工人员的中暑
电力建设有火电厂的建设、水电厂的建设、风电厂的建设、核电站的建设、变电站的建设和输电线路的架设等,这些施工作业,大多是在露天、高温、闷热、潮湿的环境中进行的,施工人员极易引起中暑。
(1)酷暑高温季节,锅炉钢架、脱硫吸收塔等的吊装人员,由于长时间在露天、高温环境中作业,受阳光直接曝晒,容易发生中暑。
(2)电焊(切割)工及其他安装人员长时间在容器内、循环母管内、地下设施内、沟洞井内作业,由于产热集中,通风不良,散热困难,高温闷热,容易发生中暑。
(3) 土建施工人员、输电线路架设人员、变电站安装人员、风电厂的安装人员及其他露天作业人员,长时间在露天的、高温的环境中作业,容易发生中暑。
(4) 炎热天气,安装施工人员长时间在狭窄、高温、闷热的环境中作业,出汗较多,容易发生中暑。
(5)水电厂建设的土建、安装施工人员,长时间在通风不良的地下设施(导流隧道、地下机房)里作业,也容易发生中暑。
2.2 从事火(热)电厂、核电厂检修人员的中暑
火(热)电厂、核电厂检修人员的工作,常常是在高温、闷热的环境中,如果不注意防暑,也容易发生中暑。
(1)火(热)电厂、核电厂检修人员,一般是在锅炉(或者是核反应堆)、汽轮发电机组停止运行后或者单台辅机设备发生故障后,进行检修作业的,往往作业场所温度特别高,动一动就出汗,尤其是在高温天气,容易发生中暑。
(2)在炉膛、烟道内作业,温度常常在40-60℃之间,作业人员特别容易中暑。
(3)酷暑高温季节,电力检修人员在露天、密闭容器内或者地下空间的环境中作业,高温、闷热,通风差,极易发生中暑。
2.3 从事火(热)电厂、核电厂运行人员的中暑
火(热)电厂、核电厂运行人员,巡视检查运行设备、倒换操作、事故处理,常常是在高温环境中进行的,中暑的现象也常有发生。
2.4 供电局(电业局)从事输电线路巡视检查人员的中暑
从事输电线路巡视检查人员的工作,往往在高温酷暑季节(或者是冰冻时期)是最频繁的。线路巡检人员,顶着烈日,冒着酷暑,爬山越岭,受阳光直接曝晒,再加上大地受阳光的曝晒,使大气温度再度升高,使人的脑膜充血,大脑皮层缺血而引起中暑。
3 中暑的预防、急救措施
3.1 中暑的预防
(1)提高防暑意识。安监部门的年度安全培训计划,应当纳入防暑安全教育。在暑季到来时,安监部门应对施工、检修、运行人员进行防止中暑的安全教育,如:领导会上讲,宣传窗内贴,企业报上登,通过多种形式,提高工作人员的防暑意识。要使大家知道,如何防止中暑;发现中暑人员怎么救治;中暑人员得不到及时救治的话,会造成死亡的严重后果。
(2)保持充足睡眠。夏天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劳。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既利于工作,也是预防中暑的措施。
(3)避开高温时段。从事电力建设或检修的施工人员,在高温时节,每天应尽量避开高温时段的露天作业,上午早出工,7 00或7 30出工, 11 00或11 30收工;下午晚出工,15 00或15 30出工,19 00或19 30收工。中午休息时间尽量安排长一些。酷暑季节,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有的露天作业可以安排晚上进行。
输电线路巡视检查人员,也应尽量避开高温时段进行巡检。
(4)缩短作业时间。在酷暑高温季节,施工人员在露天或闷热场所作业,感觉十分难受。施工管理人员应视情况,适当缩短施工人员的工作时间或者安排轮换作业。
(5)加强通风、降温。温度高、通风不良的作业场所有:地下室、炉膛、烟道、容器、沟井、隧道、管道内等,在这些场所作业,应当加强通风、降温。尤其是炉膛、烟道内,温度在60℃以上时,工作人员不准进入检修和清扫工作。应当保证引风机正常运行,进行冷炉,使炉膛、烟道内的温度降到60℃以下时,方可进入检修和清扫工作。容器、沟井、隧道、管道内作业,在保证良好通风条件下,还应加强监护,不允许单人作业。
(6)配备凉茶、药品。暑季来临,有关管理部门应当安排,保证每天施工、检修现场有凉茶或者有可饮用含盐的清凉饮料、绿豆汤等,每个施工、检修人员手中有防暑药品,如:仁丹丸、十滴水、清凉油、风油精、藿香正气水等。
(7)自我防范、治疗。工作人员在高温环境下作业时,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先兆中暑或者轻度中暑症状,就应当尽快停止作业,迅速到阴凉的地方或者房屋内(空调房更好),吹吹风,饮用凉茶、凉盐水或含盐的清凉饮料,服用防暑药品,用冷水洗脸、擦身,尽快散热,消除中暑症状。如果出现轻度中暑或重度中暑症状时,应及时找医生救治。在发现自己有中暑症状时,千万不要硬挺。中暑是一种威胁生命的急诊病,若不给予迅速有力的治疗,可引起抽搐和死亡。
3.2 中暑的急救措施
轻度或重度中暑,除头晕、头痛、心慌、口渴、恶心、呕吐外,往往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等表现,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晕厥或神志模糊等表现。发现重度中暑症状的人员时,应采取以下急救措施:
(1)移。立刻将中暑人移到阴凉的地方或者通风良好的房屋内,然后垫高其头部,解开衣裤,以利于呼吸和散热。
(2)敷。用冷水毛巾敷头部,或用冰袋、冰块置于中暑人头部、腋窝、大腿根部等处。
(3)促。将中暑人放置于4℃-18℃的水中,并按摩四肢皮肤,使皮肤血管扩张,加强血液循环,促进散热。待肛门温度降至38℃时,可停止降温。
(4)浸。将中暑人躯体呈45度的角度浸在18℃左右的井水中,以浸没乳头为度。心血管患者,水温过低不能耐受。
(5)擦。4人同时用毛巾擦浸在水中的中暑人身体四周,把皮肤擦红,一般擦15分钟至30分钟左右,即可把体温降至37℃-38℃,大脑未受严重损害者多能迅速清醒。
(6)服。取十滴水2-3滴,加适量温水灌服,或内服仁丹丸两三粒,也可起到作用。
(7)呼。边在现场进行急救的同时,边应迅速呼叫“120”急救中心或者当地医院急救电话,请求快速派医师前来救治。
4 结束语
在炎热的天气里,电力生产(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发生人员中暑现象。但只要我们认真地做好预防工作,就可以避免或减少中暑事件发生。当发现有人重度中暑,迅速采取一切正确的急救措施,极力挽救生命,使患者转危为安,避免人身死亡事故的发生。(大唐华银攸县能源有限公司 何铁光)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 省级调峰辅助服务市场运营规则
2019-09-14
- 大唐科研院:我国宏观经济和煤电
2019-01-22
- 一文看懂分散式风电开发难点及
2019-01-12
- 吐槽!那些年,所经历的电厂惊心动
2018-05-09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