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东方之星沉船事故看发电企业的基建期的安全生产
2015-06-15 11:37:20 来源:
A-
A+
电力18讯:
6月1日,东方之星沉船事故举国震惊。按照中华民族传统的丧殡习俗,逝者去世后的第七日为“头七”,为的是祭奠亡灵。“头七”这天,回荡在长江上的致哀鸣笛却成了一首让人肝肠寸断的殇魂曲,让一个个支离破碎的家庭变得风雨飘摇。
对于整起事故,笔者一直不敢提笔妄自非议,一是生恐惊扰到逝者安眠,让生者更加悲恸,二是道听途说、凭空臆想得来的东西,难免有失偏颇。但无论如何,“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每一个活着的人应该引以为戒、警钟长鸣。
眼下,以“加强安全法治,保障安全生产”为主题的第14个“安全生产月”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中,作为一个正在建设当中的发电企业,与安全生产休戚相关的我们,更应该汲取经验教训,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工作人员牢筑安全壁垒。
――要时刻保持居安思危的清醒头脑
历年来,飞机、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发生的重大事故不胜枚举。而长江游轮,在大家心目中一直是最安全的交通工具,但事故的发生却颠覆了人们的认知。可见,在任何生产活动中并没有绝对的安全,基建中的发电企业更是如此。
安全这东西,无影无形,但安全生产却是我们发电企业从未改变过的话题,面对老生常谈,大唐华银攸县能源公司员工尤其是生产一线的年轻员工,在项目停建、借调在外的漫长时间里,真正与发电生产接触的机会不多,对于安全的感触也不深,可能会因为实践经验、理论知识、成长环境等各种原因就轻视工作中的安全。
所以,要想实现真正让员工做到居安思危,首要任务就是增强员工对安全事故的认知和对安全的重视程度,扼杀司空见惯、麻痹大意的思想萌芽,时刻保持如履薄冰的危机感;其次是要有“归零”的心态,正确看待发电企业现场安全施工时间的长短,做到不骄不躁,蹄疾步稳地把安全管理做到实处;最后还得做到“时时讲安全,处处讲安全,事事讲安全”,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地灌输安全理念,强化安全意识,营造出“人人讲安全”的浓厚氛围。
――要健全和完善安全保障机制
我们暂且不论东方之星沉船事故是否是由于人力不可抗拒的天灾导致的,但如果船上的管理人员在遇到恶劣天气时选择靠岸停泊,事故是否能够被避免?如果船上有完善的监测预警设备及机制,事故是否又能够被避免?如果……但现实却是没有那么多的如果。
但,安全生产没有“如果”、“假如”,更不可能依靠“亡羊补牢”,我们需要明确的措施和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机制体系来支撑和保障。攸县能源公司作为一个基建状态的发电企业,领导班子带头整章建制,但不可否认的是,标准制度尚有完善的空间,尤其是在形成长效机制方面依然存在些许的“漏子”,覆盖范围并非面面俱到。
因此,要想安全生产就必须以“安全生产月”活动为契机,把《安全生产法》普及、警示教育、隐患排查等活动中涌现出来的“金点子”进行及时的归纳、总结,巩固现有成果,形成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必须定期进行事故预演,提高员工自保、互保技能和事故的防范处理能力,提高员工自身综合素质;必须适时跟进制度执行、安全承诺、预警监控、协调联动、应急救援、未履职尽责的追究等关键机制的完善,确保安全生产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要使安全责任制落地生根
东方之星长76.5米,总吨2200,型宽11米,型深3.1米,属大型船舶,遇到此类突发事件就迅速翻船,难道游轮是纸糊的吗?怎么会一两分钟就倾覆了?是否存在设计不合理、改造不合理、避险设施不完善、运营前检修不到位等情况?这些疑问谁又能解答?
由此可见,安全生产工作容不得半点敷衍和虚假,不能靠 “花拳绣腿”,必须要把责任落实到个人。若是把企业比作是一辆自行车,管理人员提供动力、控制方向,而安全就像是与飞轮齿合的链条,每个安全管理人员都是链条的组成部分,无论哪个人或者是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链条就会断裂,无论再如何努力,依旧只能是做无用功。
可以预见,想要实现安全生产就必须要加大对制度贯彻落实的监督考核力度,奖优罚劣,在积极宣传先进典型的同时,曝光一批反面教材,将“还凑合”先生、“差不多”先生剔除在外;必须将安全管理进一步规范化、标准化,做到真真切切找问题,脚踏实地抓落实,雷厉风行见成效,将日常工作做出特色、做成精品;必须严格落实各项安全生产责任制,层层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状,确保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岗位、每一个人,实现生产全过程可控。
诚然,“逝者已矣,生者如斯。”这首东方之星的殇魂曲在祖国大地上轻轻地荡漾开来,却如暮鼓晨钟般,给所有与安全生产工作有关的企业,尤其是正在基建状态的发电企业敲响了警钟。虚无缥缈的歌声里在如歌如泣地诉说着什么呢?笔者认为,这是对每一个从事安全生产的工作人员的告诫,也是对他们都能平安地回到自己温馨的小窝,回到让人牵肠挂肚的亲人身边的莫名希冀。(大唐华银攸县能源公司 肖胜付)
6月1日,东方之星沉船事故举国震惊。按照中华民族传统的丧殡习俗,逝者去世后的第七日为“头七”,为的是祭奠亡灵。“头七”这天,回荡在长江上的致哀鸣笛却成了一首让人肝肠寸断的殇魂曲,让一个个支离破碎的家庭变得风雨飘摇。
对于整起事故,笔者一直不敢提笔妄自非议,一是生恐惊扰到逝者安眠,让生者更加悲恸,二是道听途说、凭空臆想得来的东西,难免有失偏颇。但无论如何,“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每一个活着的人应该引以为戒、警钟长鸣。
眼下,以“加强安全法治,保障安全生产”为主题的第14个“安全生产月”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中,作为一个正在建设当中的发电企业,与安全生产休戚相关的我们,更应该汲取经验教训,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工作人员牢筑安全壁垒。
――要时刻保持居安思危的清醒头脑
历年来,飞机、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发生的重大事故不胜枚举。而长江游轮,在大家心目中一直是最安全的交通工具,但事故的发生却颠覆了人们的认知。可见,在任何生产活动中并没有绝对的安全,基建中的发电企业更是如此。
安全这东西,无影无形,但安全生产却是我们发电企业从未改变过的话题,面对老生常谈,大唐华银攸县能源公司员工尤其是生产一线的年轻员工,在项目停建、借调在外的漫长时间里,真正与发电生产接触的机会不多,对于安全的感触也不深,可能会因为实践经验、理论知识、成长环境等各种原因就轻视工作中的安全。
所以,要想实现真正让员工做到居安思危,首要任务就是增强员工对安全事故的认知和对安全的重视程度,扼杀司空见惯、麻痹大意的思想萌芽,时刻保持如履薄冰的危机感;其次是要有“归零”的心态,正确看待发电企业现场安全施工时间的长短,做到不骄不躁,蹄疾步稳地把安全管理做到实处;最后还得做到“时时讲安全,处处讲安全,事事讲安全”,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地灌输安全理念,强化安全意识,营造出“人人讲安全”的浓厚氛围。
――要健全和完善安全保障机制
我们暂且不论东方之星沉船事故是否是由于人力不可抗拒的天灾导致的,但如果船上的管理人员在遇到恶劣天气时选择靠岸停泊,事故是否能够被避免?如果船上有完善的监测预警设备及机制,事故是否又能够被避免?如果……但现实却是没有那么多的如果。
但,安全生产没有“如果”、“假如”,更不可能依靠“亡羊补牢”,我们需要明确的措施和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机制体系来支撑和保障。攸县能源公司作为一个基建状态的发电企业,领导班子带头整章建制,但不可否认的是,标准制度尚有完善的空间,尤其是在形成长效机制方面依然存在些许的“漏子”,覆盖范围并非面面俱到。
因此,要想安全生产就必须以“安全生产月”活动为契机,把《安全生产法》普及、警示教育、隐患排查等活动中涌现出来的“金点子”进行及时的归纳、总结,巩固现有成果,形成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必须定期进行事故预演,提高员工自保、互保技能和事故的防范处理能力,提高员工自身综合素质;必须适时跟进制度执行、安全承诺、预警监控、协调联动、应急救援、未履职尽责的追究等关键机制的完善,确保安全生产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要使安全责任制落地生根
东方之星长76.5米,总吨2200,型宽11米,型深3.1米,属大型船舶,遇到此类突发事件就迅速翻船,难道游轮是纸糊的吗?怎么会一两分钟就倾覆了?是否存在设计不合理、改造不合理、避险设施不完善、运营前检修不到位等情况?这些疑问谁又能解答?
由此可见,安全生产工作容不得半点敷衍和虚假,不能靠 “花拳绣腿”,必须要把责任落实到个人。若是把企业比作是一辆自行车,管理人员提供动力、控制方向,而安全就像是与飞轮齿合的链条,每个安全管理人员都是链条的组成部分,无论哪个人或者是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链条就会断裂,无论再如何努力,依旧只能是做无用功。
可以预见,想要实现安全生产就必须要加大对制度贯彻落实的监督考核力度,奖优罚劣,在积极宣传先进典型的同时,曝光一批反面教材,将“还凑合”先生、“差不多”先生剔除在外;必须将安全管理进一步规范化、标准化,做到真真切切找问题,脚踏实地抓落实,雷厉风行见成效,将日常工作做出特色、做成精品;必须严格落实各项安全生产责任制,层层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状,确保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岗位、每一个人,实现生产全过程可控。
诚然,“逝者已矣,生者如斯。”这首东方之星的殇魂曲在祖国大地上轻轻地荡漾开来,却如暮鼓晨钟般,给所有与安全生产工作有关的企业,尤其是正在基建状态的发电企业敲响了警钟。虚无缥缈的歌声里在如歌如泣地诉说着什么呢?笔者认为,这是对每一个从事安全生产的工作人员的告诫,也是对他们都能平安地回到自己温馨的小窝,回到让人牵肠挂肚的亲人身边的莫名希冀。(大唐华银攸县能源公司 肖胜付)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 省级调峰辅助服务市场运营规则
2019-09-14
- 大唐科研院:我国宏观经济和煤电
2019-01-22
- 一文看懂分散式风电开发难点及
2019-01-12
- 吐槽!那些年,所经历的电厂惊心动
2018-05-09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