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考量中的法治担当
2015-02-12 09:19:09 来源:
A-
A+
电力18讯: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向国内外鲜明宣示,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今日中国,“法治”正在成为国家治理理念和社会共同信仰!
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陈进行在集团公司2015年工作会上强调指出的“法治”关键词,不仅扣紧了十八届四中全会的主旋律,同时,也定义了“法治”在大唐事业中更为重要的地位。在新常态视角下,审视大唐山东发电公司的发展现状与发展阶段,以法治的思维构筑强企路线图,企业做强做优的发展重任,才会势如破竹、利剑出鞘!
运筹于法治“信仰”
法国思想家卢梭曾说:“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没有法治信仰,依法治企只能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增强依法治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要在全系统培养和树立依法治企的精神和信仰,使全体干部职工都成为法律治企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深扎信仰之根。一要以理论指引方向,在培育法治信仰中,必须突出强调“以法治思维治国理政”的理论观点,要把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作为最前端的引领,把领导干部依法用权、法治施政视为与时俱进的风向标,不断为把大局、定方向、观大势、谋大事的从政能力打牢法治基础;二要以宗旨承托信念,要想修炼法治信念,必须明确党的宗旨、灵魂、命脉和方向,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企的全过程和各方面,以此来承托法治信念;三要以正义拓宽视野,要恪守政治纪律,努力拓宽法治视野,恪尽职守,在涉及个人和局部利益等问题上,看得透、想得开、放得下,永葆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
增强法治定力。一要在政治考验中把控定力,越是在事关坚持还是否定四项基本原则等大是大非的重大政治考验面前,越是“试金”时刻,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有法治主见,有法治定力,有法治警觉,才不会误入歧途;二要在抵御诱惑中提升定力,必须把廉洁自律作为从政风范来自律,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确保思想和行为始终符合党的要求,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抵得住诱惑、经得起考验;三要在实践检验中凸显定力,增强政治自觉,严守政治纪律,认真查找党员干部在政治品质、思想作风、廉洁自律等方面潜在的廉政风险点,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在实践中锤炼出法治定力。
坚定法治自信。央企要做依法治企的力行者,除了头上必须悬着一把“法治”之剑,心中还必须握着一张“法治”盾牌,以最强大的“法治”自信强力推进依法治企。一要全民自信,在“新常态”发展大局中,对法治目标和法治方略不动摇,对法治措施推进落实不动摇,找对路子、走对方向,不仅要在领导干部的思想中产生自信,而且要在群众中形成共识,从自上到下形成全民性的法治自信;二要全局自信,领导干部要敢于扫清法治盲区,纠正法治偏差,补齐法治短板,让法治阳光照亮全局,让法治力量覆盖全局,下活依法治企全局之棋;三要全程自信,依法治企之路既有“浅水区”,又有“深水区”,要走得稳,踏得实,从开始就要拿出自信的劲头,拿出动真碰硬的坚决态度,敢于打硬仗,勇于中流击水,迎着风雨走,啃掉全程的硬骨头,依法治企才能见到实效。
肩负起法治“担当”
新常态下,依法治企,贵在担当。在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多次强调“担当”的语境中,依法治企成为最醒目的度量衡。各级干部只有肩负起法治“担当”,在治企中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才能不负重托,才能更加顺畅地完成集团公司部署的各项任务目标。
强化党组织的领导。必须要加强党对依法治企的领导,才能为法治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一要重核心,要正确把握公司党组的领导和依法治企的关系,坚持公司党组对依法治企的领导,充分发挥公司党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二要建机制,要完善依法治企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公司党组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筹协调,各方分工负责、齐抓共管,全体干部职工广泛参与的法治工作推进机制;三要强本领,要提高依法治企能力和水平,自觉增强法治修养,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维护稳定能力;四要抓作风,要始终坚持群众路线,持之以恒抓好作风建设,发扬敢于担当、勇于负责的精神,以过硬作风确保依法治企各项部署落地生根,为企业改革和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亮出法治本色。新常态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我们要旗帜鲜明地亮出身份特色:一要有旗帜特色,要高举中国社会主义法治的旗帜,把握中国社会主义的法治方向,坚持中国社会主义法治的正确道路,坚决抵制改变中国社会主义法治的各种图谋,坚定不移地维护党的尊严;二要有公仆特色,要把法治看作是为人民服务的责任,而不是累赘,把法治看作是为人民服务的岗位,而不是一种约束,要走在法治素养的前列,真正把对党和对人民负责高度统一起来,立牢一心为公、一身正气、一切唯实的公仆形象;三要有雷锋特色,发扬雷锋的奉献精神,为人民设立寻法途径、依法维护人民权益,发挥雷锋的“螺丝钉”精神 ,立志在平凡中干出不平凡的业绩,发挥雷锋的艰苦奋斗精神,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坚决抵制腐败。法治面前,对于反腐败的态度折射出领导干部担责的胸怀。一要担责发力,充分认识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党委要旗帜鲜明地承担起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纪委要承担党风廉政建设监督责任,要创新实施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让铁规发力,让禁令生威;二要严纠四风,按照陈进行董事长提出的“严教育、严管理、严监督、严惩治”具体要求,要深化作风建设,持之以恒严纠“四风”,同时要解决好是与非、公与私、真与假、实与虚等四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坚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坚持,不断巩固和扩大纠“四风”成效;三要高压反腐,要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按照集团部署,坚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查处一起点名道姓通报一起”,坚定反腐败工作的决心和勇气。
勾勒出法治“版图”
怎样推动法治实践,营造出遇事懂法、办事依法的行为习惯,我们必须着力于“依法从严治企”,不断提高规范运作、监督、审计的法治化水平,不遗余力地开启大唐山东法治建设新局面。
以最完备的制度规范运作。强企之强,法治是极为重要的维度。新常态下,法治建设能否跟上效益增长的脚步,企业行为能否在法治轨道上规范运转,直接决定了我们能否实现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一要深化“四全”管理,要充分发挥计划和预算的价值引领和经营管控功能,强化计划和预算的硬约束,确保全年各项计划、预算执行到位,要进一步加强内控体系建设和重大风险防控,健全风险评估常态化机制,深入推进全面风险管理;二要加强对标管理,要健全涵盖各业务领域、覆盖各个岗位、延伸各单位的指标体系,从查找差距、整改落实、事后评价,到考核奖惩的对标机制,使每项业务、每个职工都能找准标杆和努力方向;三要推进制度建设,以科学决策、信息公开、风险防控为重点,进一步推进管理制度立、改、废和工作流程梳理修订工作,努力形成系统、科学、协调、规范的制度体系和内控管理机制。
以最有力的措施加强监督。一要强化权力监督,一板一眼地执行党内各项监督制度,尤其加强对“三重一大”决策制度落实情况的检查,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作风;二要强化廉洁风险防控,紧紧抓住影响企业效率和效益的关键问题及主要环节开展监督检查,建立健全以重点岗位为“点”、工作流程为“线”、制度管控为“面”的廉洁风险防控机制,围绕招投标、燃料和物资采购、工程建设管理等重点领域进行分析、监督,形成“靠制度管理,用规则约束,按流程办事,让数字说话,凭机制奖惩”常态机制;三要强化党风廉政教育,警醒各级领导干部远离中央八项规定、12项“禁令”以及《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等相关规章制度设置的底线、红线和高压线。
以最坚定的方式强化审计。要发挥出审计“眼睛”和“耳朵”的功能,为依法从严治企保驾护航。一要把审计整改工作与风险防控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诊断、咨询三大功能。对重大和疑难问题全程参与研究,凡涉及“三重一大”事项,坚持集体决策、依法决策,发挥集体智慧和力量,防范决策风险。二要支持审计工作依法监督,严格执行审计决定,对审计结果进行跟踪,并责成相关职能部门、基层企业进行整改,对整改情况要进行再监督再检查。如果发现整改不彻底或有意隐瞒的情况,要严格追究考核,坚决根治前审后犯、屡审屡犯现象。三要通过纪委对人、监察对事、审计对财,三位一体大监督格局嵌入企业生产链条的各个环节,实现全过程监察。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杜绝领导“一言堂”,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防止决策失误。(大唐山东发电公司总经理 王英坤)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向国内外鲜明宣示,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今日中国,“法治”正在成为国家治理理念和社会共同信仰!
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陈进行在集团公司2015年工作会上强调指出的“法治”关键词,不仅扣紧了十八届四中全会的主旋律,同时,也定义了“法治”在大唐事业中更为重要的地位。在新常态视角下,审视大唐山东发电公司的发展现状与发展阶段,以法治的思维构筑强企路线图,企业做强做优的发展重任,才会势如破竹、利剑出鞘!
运筹于法治“信仰”
法国思想家卢梭曾说:“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没有法治信仰,依法治企只能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增强依法治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要在全系统培养和树立依法治企的精神和信仰,使全体干部职工都成为法律治企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深扎信仰之根。一要以理论指引方向,在培育法治信仰中,必须突出强调“以法治思维治国理政”的理论观点,要把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作为最前端的引领,把领导干部依法用权、法治施政视为与时俱进的风向标,不断为把大局、定方向、观大势、谋大事的从政能力打牢法治基础;二要以宗旨承托信念,要想修炼法治信念,必须明确党的宗旨、灵魂、命脉和方向,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企的全过程和各方面,以此来承托法治信念;三要以正义拓宽视野,要恪守政治纪律,努力拓宽法治视野,恪尽职守,在涉及个人和局部利益等问题上,看得透、想得开、放得下,永葆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
增强法治定力。一要在政治考验中把控定力,越是在事关坚持还是否定四项基本原则等大是大非的重大政治考验面前,越是“试金”时刻,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有法治主见,有法治定力,有法治警觉,才不会误入歧途;二要在抵御诱惑中提升定力,必须把廉洁自律作为从政风范来自律,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确保思想和行为始终符合党的要求,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抵得住诱惑、经得起考验;三要在实践检验中凸显定力,增强政治自觉,严守政治纪律,认真查找党员干部在政治品质、思想作风、廉洁自律等方面潜在的廉政风险点,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在实践中锤炼出法治定力。
坚定法治自信。央企要做依法治企的力行者,除了头上必须悬着一把“法治”之剑,心中还必须握着一张“法治”盾牌,以最强大的“法治”自信强力推进依法治企。一要全民自信,在“新常态”发展大局中,对法治目标和法治方略不动摇,对法治措施推进落实不动摇,找对路子、走对方向,不仅要在领导干部的思想中产生自信,而且要在群众中形成共识,从自上到下形成全民性的法治自信;二要全局自信,领导干部要敢于扫清法治盲区,纠正法治偏差,补齐法治短板,让法治阳光照亮全局,让法治力量覆盖全局,下活依法治企全局之棋;三要全程自信,依法治企之路既有“浅水区”,又有“深水区”,要走得稳,踏得实,从开始就要拿出自信的劲头,拿出动真碰硬的坚决态度,敢于打硬仗,勇于中流击水,迎着风雨走,啃掉全程的硬骨头,依法治企才能见到实效。
肩负起法治“担当”
新常态下,依法治企,贵在担当。在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多次强调“担当”的语境中,依法治企成为最醒目的度量衡。各级干部只有肩负起法治“担当”,在治企中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才能不负重托,才能更加顺畅地完成集团公司部署的各项任务目标。
强化党组织的领导。必须要加强党对依法治企的领导,才能为法治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一要重核心,要正确把握公司党组的领导和依法治企的关系,坚持公司党组对依法治企的领导,充分发挥公司党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二要建机制,要完善依法治企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公司党组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筹协调,各方分工负责、齐抓共管,全体干部职工广泛参与的法治工作推进机制;三要强本领,要提高依法治企能力和水平,自觉增强法治修养,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维护稳定能力;四要抓作风,要始终坚持群众路线,持之以恒抓好作风建设,发扬敢于担当、勇于负责的精神,以过硬作风确保依法治企各项部署落地生根,为企业改革和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亮出法治本色。新常态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我们要旗帜鲜明地亮出身份特色:一要有旗帜特色,要高举中国社会主义法治的旗帜,把握中国社会主义的法治方向,坚持中国社会主义法治的正确道路,坚决抵制改变中国社会主义法治的各种图谋,坚定不移地维护党的尊严;二要有公仆特色,要把法治看作是为人民服务的责任,而不是累赘,把法治看作是为人民服务的岗位,而不是一种约束,要走在法治素养的前列,真正把对党和对人民负责高度统一起来,立牢一心为公、一身正气、一切唯实的公仆形象;三要有雷锋特色,发扬雷锋的奉献精神,为人民设立寻法途径、依法维护人民权益,发挥雷锋的“螺丝钉”精神 ,立志在平凡中干出不平凡的业绩,发挥雷锋的艰苦奋斗精神,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坚决抵制腐败。法治面前,对于反腐败的态度折射出领导干部担责的胸怀。一要担责发力,充分认识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党委要旗帜鲜明地承担起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纪委要承担党风廉政建设监督责任,要创新实施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让铁规发力,让禁令生威;二要严纠四风,按照陈进行董事长提出的“严教育、严管理、严监督、严惩治”具体要求,要深化作风建设,持之以恒严纠“四风”,同时要解决好是与非、公与私、真与假、实与虚等四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坚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坚持,不断巩固和扩大纠“四风”成效;三要高压反腐,要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按照集团部署,坚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查处一起点名道姓通报一起”,坚定反腐败工作的决心和勇气。
勾勒出法治“版图”
怎样推动法治实践,营造出遇事懂法、办事依法的行为习惯,我们必须着力于“依法从严治企”,不断提高规范运作、监督、审计的法治化水平,不遗余力地开启大唐山东法治建设新局面。
以最完备的制度规范运作。强企之强,法治是极为重要的维度。新常态下,法治建设能否跟上效益增长的脚步,企业行为能否在法治轨道上规范运转,直接决定了我们能否实现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一要深化“四全”管理,要充分发挥计划和预算的价值引领和经营管控功能,强化计划和预算的硬约束,确保全年各项计划、预算执行到位,要进一步加强内控体系建设和重大风险防控,健全风险评估常态化机制,深入推进全面风险管理;二要加强对标管理,要健全涵盖各业务领域、覆盖各个岗位、延伸各单位的指标体系,从查找差距、整改落实、事后评价,到考核奖惩的对标机制,使每项业务、每个职工都能找准标杆和努力方向;三要推进制度建设,以科学决策、信息公开、风险防控为重点,进一步推进管理制度立、改、废和工作流程梳理修订工作,努力形成系统、科学、协调、规范的制度体系和内控管理机制。
以最有力的措施加强监督。一要强化权力监督,一板一眼地执行党内各项监督制度,尤其加强对“三重一大”决策制度落实情况的检查,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作风;二要强化廉洁风险防控,紧紧抓住影响企业效率和效益的关键问题及主要环节开展监督检查,建立健全以重点岗位为“点”、工作流程为“线”、制度管控为“面”的廉洁风险防控机制,围绕招投标、燃料和物资采购、工程建设管理等重点领域进行分析、监督,形成“靠制度管理,用规则约束,按流程办事,让数字说话,凭机制奖惩”常态机制;三要强化党风廉政教育,警醒各级领导干部远离中央八项规定、12项“禁令”以及《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等相关规章制度设置的底线、红线和高压线。
以最坚定的方式强化审计。要发挥出审计“眼睛”和“耳朵”的功能,为依法从严治企保驾护航。一要把审计整改工作与风险防控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诊断、咨询三大功能。对重大和疑难问题全程参与研究,凡涉及“三重一大”事项,坚持集体决策、依法决策,发挥集体智慧和力量,防范决策风险。二要支持审计工作依法监督,严格执行审计决定,对审计结果进行跟踪,并责成相关职能部门、基层企业进行整改,对整改情况要进行再监督再检查。如果发现整改不彻底或有意隐瞒的情况,要严格追究考核,坚决根治前审后犯、屡审屡犯现象。三要通过纪委对人、监察对事、审计对财,三位一体大监督格局嵌入企业生产链条的各个环节,实现全过程监察。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杜绝领导“一言堂”,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防止决策失误。(大唐山东发电公司总经理 王英坤)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 省级调峰辅助服务市场运营规则
2019-09-14
- 大唐科研院:我国宏观经济和煤电
2019-01-22
- 一文看懂分散式风电开发难点及
2019-01-12
- 吐槽!那些年,所经历的电厂惊心动
2018-05-09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