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有权不可任性”看基建状态依法治企
2015-03-16 14:59:29 来源:
A-
A+
电力18讯:
两会万众瞩目,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从头至尾贯穿法治政府理念,“法味”十足。而严肃又不失活泼的一句“大道至简,用权不可任性”,更是迅速成为网络热词引来无数点赞,也激发笔者对基建状态如何依法用权、依法治企的思考。
基建状态,是企业人力物力财力大投入阶段,土地征收、工程招标、设备采购、贷款融资,建设者举手投足,关乎金钱,涉及利益,决定方向。这是建设者们大权在握的时候,用权任性,带来的不仅是企业经营风险,还有建设经营者个人的职业风险。
基建状态,是现场管理难度最大的时候,时间紧、任务重,安全、质量、造价、工期,每一项都要管理到位,如果管理任性,轻则不能按期建成达标,重则留下安全、质量隐患,危及企业后续发展。
基建状态,也是锤炼队伍、树立团队形象的时候。将帅无能,累死三军。一个有人格魅力的领导,带出的将是一个有战斗力的团队。有权任性,就是不守本分,权重则傲骄,位高则放纵,流失的是人心,还有一个企业的精神。
以大唐华银攸县能源公司为例。该公司尚处在基建状态,正在建设的电厂和煤矿工程,预计2016年投产。相比一般电力企业,该公司的基建状态呈现三大特点:一是工程投资大,煤电一体,煤电项目同步建设、同步投产;二是从电到煤,跨行业管理,点多线长,管理难度大;三是企业管理成为新课题。既要完成经营使命,又要做到有权不任性,笔者以为最基本的就是依法依纪依规治企:法无授权不可为,列出权力清单,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让权力在阳光下运作;法定职责必须为,理出责任清单,一份权力一分担当,防止为官不为,廉而不勤;唯有这样,才能筑起企业经营安全的藩篱,才能守住职业安全的底线,才能打造过硬的工作作风。具体来说,就是做到三个突出:
突出尊法,坚定法治信仰,有权不想任性。法律的权威源自内心的拥护和真诚信仰,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说过,“一切重大的法律,并不是刻在大理石或铜板上,而是铭记在公民的心中。”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上强调,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尊法排在第一位。尊,是敬重、敬畏。对于法律不是被动的遵守,而是主动的尊崇,心中有底线,眼中有红线,三尺之上有法律。只有这样,在管理决策的时候,才能始终保持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而不是拍脑袋、拍胸脯任意为之;也只有这样,才能在金钱面前有定力,在利益面前不动摇,在诱惑面前不迷失。
突出制度,强调执行力,有权不能任性。用制度管人,用制度控权,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是有权不能任性的关键。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制度高开低走,视制度如橡皮筋、稻草人、纸老虎,在制度执行上开天窗、选择性执行,都是任性的表现。制度能否执行到位,一要抓制度制定,基建企业,百事待兴,规章制度是管理之基,特别是要如集团公司陈进行董事长强调的“制定规章制度,不能只泛泛地提要求,要有‘负面清单’,有问责条款。执行不到位怎么办?不执行怎么办?要讲清楚”;二是“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领导对制度的遵从态度,决定了制度的权威程度。制度面前没有例外,领导要带头做到知行合一,在制度规则框架内行使权力;三要抓惩戒,盯住不落实的事,追究不落实的人,把不按制度执行的人和事管起来,形成震慑。攸县能源公司在2014年修编颁布143个制度标准,其后又出台了管理制度的制度,领导班子对“三重一大”等制度的彻底执行,既主张了权力,又实现了科学决策,更重要的是为制度的执行带了好头。
突出问责,强化考核监督,有权不敢任性。大事难事看担当,基建状态更要有担当。新常态下,工程建设面临的困难、压力很多,有优化降造的压力,有跨行业管理的压力,有融资贷款、停工索赔的难题。担当,就是要求每一个管理人员、每一位领导干部积极应对难题,不拖不等不靠,挑起担子。问责,就是对那些因为责任重大就逃避、不敢担当的人要问责,就是对轻意决定、随意签字缺乏责任意识的人问责;问责,既问管理责任,还问党风廉政建设之责;问责,一要问主体责任,对“守土”不担责、不尽责的人问责;二是问领导责任,对领导不力、不抓不管的人问责;三是问监管责任,对纪检、审计、安监等监管部门不闻不问、不查不办问责;领导班子成员工落实一岗双责。
有权不可任性,是总理的谆谆告诫,也是法治社会的基本要求。我们当铭记于心,把法律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把工作抓在手上,奋力开创基建工作新局面,为全力打造效益工程、阳光工程、精品工程贡献力量。(攸县能源公司总经理 陈立新)
两会万众瞩目,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从头至尾贯穿法治政府理念,“法味”十足。而严肃又不失活泼的一句“大道至简,用权不可任性”,更是迅速成为网络热词引来无数点赞,也激发笔者对基建状态如何依法用权、依法治企的思考。
基建状态,是企业人力物力财力大投入阶段,土地征收、工程招标、设备采购、贷款融资,建设者举手投足,关乎金钱,涉及利益,决定方向。这是建设者们大权在握的时候,用权任性,带来的不仅是企业经营风险,还有建设经营者个人的职业风险。
基建状态,是现场管理难度最大的时候,时间紧、任务重,安全、质量、造价、工期,每一项都要管理到位,如果管理任性,轻则不能按期建成达标,重则留下安全、质量隐患,危及企业后续发展。
基建状态,也是锤炼队伍、树立团队形象的时候。将帅无能,累死三军。一个有人格魅力的领导,带出的将是一个有战斗力的团队。有权任性,就是不守本分,权重则傲骄,位高则放纵,流失的是人心,还有一个企业的精神。
以大唐华银攸县能源公司为例。该公司尚处在基建状态,正在建设的电厂和煤矿工程,预计2016年投产。相比一般电力企业,该公司的基建状态呈现三大特点:一是工程投资大,煤电一体,煤电项目同步建设、同步投产;二是从电到煤,跨行业管理,点多线长,管理难度大;三是企业管理成为新课题。既要完成经营使命,又要做到有权不任性,笔者以为最基本的就是依法依纪依规治企:法无授权不可为,列出权力清单,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让权力在阳光下运作;法定职责必须为,理出责任清单,一份权力一分担当,防止为官不为,廉而不勤;唯有这样,才能筑起企业经营安全的藩篱,才能守住职业安全的底线,才能打造过硬的工作作风。具体来说,就是做到三个突出:
突出尊法,坚定法治信仰,有权不想任性。法律的权威源自内心的拥护和真诚信仰,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说过,“一切重大的法律,并不是刻在大理石或铜板上,而是铭记在公民的心中。”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上强调,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尊法排在第一位。尊,是敬重、敬畏。对于法律不是被动的遵守,而是主动的尊崇,心中有底线,眼中有红线,三尺之上有法律。只有这样,在管理决策的时候,才能始终保持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而不是拍脑袋、拍胸脯任意为之;也只有这样,才能在金钱面前有定力,在利益面前不动摇,在诱惑面前不迷失。
突出制度,强调执行力,有权不能任性。用制度管人,用制度控权,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是有权不能任性的关键。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制度高开低走,视制度如橡皮筋、稻草人、纸老虎,在制度执行上开天窗、选择性执行,都是任性的表现。制度能否执行到位,一要抓制度制定,基建企业,百事待兴,规章制度是管理之基,特别是要如集团公司陈进行董事长强调的“制定规章制度,不能只泛泛地提要求,要有‘负面清单’,有问责条款。执行不到位怎么办?不执行怎么办?要讲清楚”;二是“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领导对制度的遵从态度,决定了制度的权威程度。制度面前没有例外,领导要带头做到知行合一,在制度规则框架内行使权力;三要抓惩戒,盯住不落实的事,追究不落实的人,把不按制度执行的人和事管起来,形成震慑。攸县能源公司在2014年修编颁布143个制度标准,其后又出台了管理制度的制度,领导班子对“三重一大”等制度的彻底执行,既主张了权力,又实现了科学决策,更重要的是为制度的执行带了好头。
突出问责,强化考核监督,有权不敢任性。大事难事看担当,基建状态更要有担当。新常态下,工程建设面临的困难、压力很多,有优化降造的压力,有跨行业管理的压力,有融资贷款、停工索赔的难题。担当,就是要求每一个管理人员、每一位领导干部积极应对难题,不拖不等不靠,挑起担子。问责,就是对那些因为责任重大就逃避、不敢担当的人要问责,就是对轻意决定、随意签字缺乏责任意识的人问责;问责,既问管理责任,还问党风廉政建设之责;问责,一要问主体责任,对“守土”不担责、不尽责的人问责;二是问领导责任,对领导不力、不抓不管的人问责;三是问监管责任,对纪检、审计、安监等监管部门不闻不问、不查不办问责;领导班子成员工落实一岗双责。
有权不可任性,是总理的谆谆告诫,也是法治社会的基本要求。我们当铭记于心,把法律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把工作抓在手上,奋力开创基建工作新局面,为全力打造效益工程、阳光工程、精品工程贡献力量。(攸县能源公司总经理 陈立新)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 省级调峰辅助服务市场运营规则
2019-09-14
- 大唐科研院:我国宏观经济和煤电
2019-01-22
- 一文看懂分散式风电开发难点及
2019-01-12
- 吐槽!那些年,所经历的电厂惊心动
2018-05-09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