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在湖北省荆门市石牌镇彭墩村9000亩现代农业基地,数十名农民正忙着采摘、装运“夏黑”葡萄,这批葡萄将以高于国内市场一倍的价格销往泰国。彭墩村村党支部书记张德华说:“电网改造后,满足了新农村建设用电需求,也帮助我村实现了由过去单一的经济结构向优质麦棉、有机瓜果蔬菜、畜禽水产养殖等特色产业的转变。”
今年以来,荆门供电公司为80多个重点特色产业示范点新增及改造高低压线路200多千米,增加供电容量28万千伏安,增幅达百分之三百。
机井通电 送水到田间
“还是电泵给力,一天能浇1000多棵树。”5月29日9时,荆门市漳河镇苏集村橘农吕向法在田间抽着旱烟,悠闲地看着汩汩清水灌入自己的60余亩橘园,“机井通电确实好,今年我的橘园预计能增收3~4万元。”
柑橘种植是漳河镇的特色农业产业之一,“漳河”牌蜜橘在欧盟国家享有盛名。近两年,随着该镇种植户数和规模的扩大,橘园的抽水、排灌一时成为了产业发展的“拦路虎”。吕向法说:“前些年浇树种橘,得先用三轮车把装满水的大桶从水库转运到橘园,一人一天才浇70多棵树,费时费力还费油。”为此,荆门供电公司加快机井通电建设,提前完成漳河镇机井通电工程,将变压器新增至210台,及时保障了橘农的用电需求。
依据荆门生态农业灌溉用电需求旺盛的调研报告,荆门供电公司抢抓机井通电专项改造有利契机,逐乡、逐村、逐井摸排通电情况,将机井分布、坐标、产权等信息登记造册,建立详细档案,先后与57个乡镇政府领导召开座谈会,摸清供区内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结合机井分布和地质地形差异,逐台区、逐井制订建设、改造方案,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并通过政企联动、精准改造,实现农村机井泵站供电全覆盖,为农田灌溉、防汛抗旱奠定坚实基础。
2017年,荆门供电公司累计投入机井通电专项改造资金4.06亿元,完成55个乡镇4511眼机井的建设,保障了125.7万亩农田灌溉,为现代农业生产生活用电提供了坚实保障。
用电实惠 基地火起来
5月29日13时,荆门供电公司员工在沈集镇沙河村育苗基地里忙碌着,正为该村新增一台315千伏安变压器,以满足该基地负荷增长和用电需求。
荆门市年产300万亩优质油菜籽和1000万亩优质小麦、水稻,是国家重要的油菜籽、小麦和水稻基地。电气化改造后,育种省时省工省力,一个个育苗基地里的“电气化”育种模式正成为荆门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常态。
白明创办的湖北丰收种业公司是沈集镇最大的育苗基地。今年,为扩大经营规模,该基地引进了几条电气化生产线,新建了几个电气化仓库,急需新增一台500千伏安变压器,扩大用电容量。收到其业扩申请后,沈集供电所立刻开通绿色通道,实行流程优先、作业并行,按照其送电时间要求,倒排工期计划,全面整合内外部资源,大大缩短了业扩流程时间。并联系带电作业班对其安装工作实行带电作业,很大程度上缩短了停电时间。
白明说,从前使用煤炭烘烤种子,温度不好控制,原材料损失较大,同时不够环保。现在整条生产线都是电气化设备,温度、干湿度的设定按几个按钮就行,省时、省力、省人工,烘烤水平十分稳定,种子品质越来越好,既卫生又安全。他还算了一笔经济账:“原来一年的煤炭加电费不会低于27万元,现在用电,14万元左右就够了,节约了不少成本。”
目前,荆门市建有各种类型的育苗基地300多个,充足的电力让现代农业示范区得到了飞跃发展。2017年,荆门供电公司加快农网建设步伐,改造低电压台区212个,重过载台区136个,惠及22个乡镇8万多户20多万人,农网供电可靠率达99.862%。
补强电网 保障农业用电
“单相电压为223伏,三相电压为389伏,电能质量合格。”5月28日,荆门供电公司党员服务队上门服务客店镇香菇菌源厂,确保企业生产用电可靠。
客店镇香菇菌源厂占地6000多平方米,该厂的核心设备是6台国内最先进的电力智能灭菌锅,热能利用率高达99.8%。老板张晓龙说,“电网改造前,一次只能用3台设备,6台全部投运就会有低电压问题,香菇菌棒灭菌质量不高,影响香菇苗的成活率。”
近年来,荆门市政府充分挖掘区域内香菇、核桃等各种资源禀赋潜力,着力培植农产品深加工产业。荆门供电公司紧跟地方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从电网规划源头着手,以乡镇供电所为单元,将产业发展用电的实际情况与电网总体规划相结合,实施主网及配网协调发展、多专业共同策划、各层面广泛参与的配电网规划建设新模式。
“变压器架到了厂门口,订单用电再多也不愁了。”张晓龙介说。今年荆门供电公司投资60余万元,新上3台变压器,新架设高低压线路11.8千米,为香菇菌源厂发展提供了持久动力。看到地方产业致富带来的经济效益,外出打工的村民纷纷归乡创业,客店镇明灯村电力网格员袁斌说:“以前村里每年用电量不到5万千瓦时,现在每年达到25万多千瓦时,电量增长了5倍多。”
2017年,荆门供电公司投资村村通动力电专项改造资金2.9亿元,为264个村改造动力电,128个中心村升级网架,有力释放了农村用电潜力,推动了300多个农村特色产业合作社和个体家庭农场蓬勃发展,吸引了三万多名青壮劳力返乡创业,荆门市农村用电量呈现大幅增长态势。
荆门供电公司借助“中国农谷”地方生态农业发展区位优势,按照“全省样板、全国一流”的标准,以服务“三农”发展为重点,增强地区“造血功能”,走出一条“产业、绿色、创新、富民之谷”的新路子。
――荆门市市长 孙兵
2017年荆门供电公司完成我镇64个村的动力电改造,28个中心村网架升级,解决低电压台区42个、重过载台区36个,推动了200多个农村特色产业合作社和个体家庭农场蓬勃发展。
――荆门市沈集镇党委书记 王志刚
电网改造后,村里仅养牛羊500头以上的养殖户就有24家,养鸡鸭1000只以上的就有28家,农产品加工、农村电商等经济合作社35家,电跟上去了,村民也就富了。
――荆门市客店镇明灯村党支部书记 刘保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