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服务队丨汉中供电服务万亩春茶香四溢
中国电力新闻网讯 通讯员 周琼 报道 春回大地,茶香四溢。随着气温的持续回升,汉中勉县阜川小河庙漫山遍野的茶树纷纷冒出了嫩绿的芽头。3月21日清晨,当第一缕朝阳笼罩着大地,在海拔1000余米的阜川茶园中,茶农张利军背着背篓,手指翻飞,麻利地穿梭于自家茶园间,抢抓晴好天气采摘“明前茶”,迎来了一年之中春茶采摘最为繁忙的时节。不远处,汉中供电公司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正在认真检查用电线路和设备,积极宣传安全用电知识,全心全意做好茶农的“电保姆”。
电力扶贫 茶农拔穷根
阜川镇小河庙村地处勉县南部,海拔1000米左右,层峦叠嶂、气候温润、土地肥沃,具有发展茶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优质“汉中仙毫”的主产区之一。目前,该县茶园面积达16万亩,年加工能力100吨以上的茶叶企业31家,茶叶年产量7200余吨,年产值逾6亿元,茶叶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又一特色产业。
而张利军却没这么幸运,眼瞅着乡亲们制作的茶叶远销外地,腰包渐鼓,日子越过越红火,没有田地的他只能干着急。张利军年近60,老伴走得早,儿女常年在外打工,平日里仅靠给邻村的砖厂打零工维持生计。随着年岁增高,砖厂的力气活愈发吃力。
正当张利军盘算着新出路的时候,2017年初村上的扶贫工作人员上门走访,了解到他的困难后,便给他划拨了几亩田地,摘掉贫困的帽子总算有了一线希望。而用电问题又成了他的烦心事。原来老张家地处偏远,处于村子最东头,在线路末端,平日里电压都极不稳定,一到晚上灯光就跟萤火虫一样忽明忽暗,而茶叶种植及生产加工对用电的要求都极高,电不给力,一切都是纸上谈兵。
然而,张利军的苦日子在2017年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切得益于国家的好政策和供电公司送到家门口的动力电。
了解到张利军的难处后,勉县公司供电所工作人员主动上门,现场勘查并询问用电需求,根据实际情况为老张量身定制了一套用电方案。为了彻底改变用电难的问题,勉县公司充分发挥行业扶贫作用,积极对接地方政府,将该村优先纳入农网改造升级工程,优先设计、优先施工。
2017年11月,在老张的翘首企盼中,小河庙村通动力电的工程开工建设。短短一周时间,3基笔直的电杆,近1000米闪光的银线蜿蜒在村子的群山之间,一台硕大的新配电变压器正式上岗。
通了动力电后,种植茶叶有了着落,到茶叶种植的关键时刻,供电公司还邀请专业人士上门讲授种植技术。为了提高茶叶品质,张利军还专门购置了炒茶机,说起动力电的好处,如数家珍“用上炒茶机后,一次炒得茶多,茶叶茶叶的清香也出来了!”
悉心服务 茶农用电无忧
近年来,随着阜川小河庙制茶业由传统产业逐渐向现代产业转变,当地茶农成为用电大户。除了采摘、晒青之外,杀青、揉捻、烘焙等制茶工序以及茶叶的冷藏、包装等,都需要用电,对用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和张利军一样感受到充足电力带来的实惠还有很多茶厂老板和茶农。
黄富强是当地有机茶种植"大王",他办起了制茶厂,不光加工自家的茶叶,同时也为外地的茶叶炒制加工。供电公司工作人员获悉后,针对该厂的用电新情况,将原来50千伏安的变压器增容至100千伏安,有效保障了茶厂的用电需求。
茶厂负责人黄富强感激地告诉笔者:“供电公司真是为我们着想,赶在明前茶生产之前,为茶厂增设了一台大容量变压器,现在,用电省心了,制出的茶叶质量好,不愁买个好价钱了。”
笔者在村民余向银家中了解到,今年很多村民家中都购买了电炒机,除了用于自己炒茶外,还为其他村民提供加工服务,通常每天都要炒制茶叶三、四十斤。但是由于电炒机的功率较大,一般都在5千瓦左右去,前几年一到制茶高峰期,村里炒茶机同时启动,电压质量就差,影响了春茶生产。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汉中供电公司组织共产党员服务队赶在采茶旺季前上门服务,共为9户茶农更换电缆230余米,放导线700余米,更换闸刀5把。“供电公司的工人给咱解决了用电问题,现在电压稳定了,我们心里的石头也落地了。”余向银兴致勃勃地向记者展示着精心制作的仙毫,满怀感激地说道。
据了解,早在三月初,汉中供电公司就提前对茶农进行了用电走访,挨家挨户记录茶叶种植的规模和用电需求,提前谋划,合理布局,制定增容方案,并及时消除用电隐患,宣传安全用电知识,确保让茶农用上优质电,舒心电。
周小博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