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山供电局携手“电”亮脱贫希望
齐心“供”谋扶贫道路,携手“电”亮脱贫希望
――万山供电局助力精准扶贫纪实
中电新闻网通讯员 王思露
为进一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助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万山供电局充分践行南网总纲“主动承担三大责任”的企业使命,积极派遣驻村干部扎根基层,鼓励全体党员干部要定期到扶贫帮扶点,走访帮扶、出谋划策,把该局企业爱心汇聚成盏盏“心灯”,照亮扶贫道路。
能手驻点帮扶,用真心结深情
2016年3月,对于原工会办主任兰丽华同志来说,是一个难忘的日子。曾先后担任局财务部主任、工会主任、工会副主席的她,从此又新增了一个身份――谢桥街道办事处楚溪社区驻村干部。
2017年9月25日,兰丽华领着青年志愿者、城区供电所有关同志,前往万山区楚溪社区,走访慰问了廖保祯、廖如国2位“五保户”老人。廖保祯现居住在他哥哥家,在一楼隔间房间即成“家”。走进廖保祯家中,第一印象就是“黑”,房间电灯明显已坏了些时日,患智障的他根本无法更换灯泡,每晚仅靠手电筒照明。看到这样的情景,兰丽华倍感心酸。与同行人员一起,立刻着手为廖保祯老人检查了线路、更换了灯泡,房子终于又亮堂了起来。明亮的灯光照亮了房间,也给廖保祯老人心中点亮了一盏灯。
来到廖如国家中,兰丽华亲切地称呼“廖叔”。老人看见兰丽华很是高兴,马上拿出新添置的衣服给大家看。经过讲述,原来这是老人上山采野菌售卖后购买的。兰丽华一行与他促膝交谈,不断鼓励他要自立自强、自力更生,同时也要注意安全、保重身体。当发现电线严重老化到“脱皮”后,同行同志立即免费为老人更换了电线,并把家里的电器、电开关、灯泡都检查了一遍,保证了廖如国老人用电安全,老人脸上都笑开了花。
近年来,万山供电局加快脱贫攻坚步伐,从“扶贫先扶志、救急不救懒”的理念,充分激发驻村干部和全体干部的动手、动脑能力,全力助推脱贫攻坚工作,实现从“慰问”式扶贫向“动手”式扶贫转变。
上下同心协力,解实难办实事
年近八旬的杨金保老人,家住大坪乡地幔村杨家组,夫妇二人年事已高,儿子儿媳存在严重智障,孙子孙女年纪幼小,家境十分贫寒,是万山区建档立卡贫困户。考虑到他家的特殊困难,乡里将他列为危房改造帮扶对象。更为不巧的是,有档入组的输电线路恰恰从他家自留地上横空而过。要想修房子,必须迁改电线,而迁改电线至少需要7000元钱。这笔不小的迁改资金,一下子难住了杨金保一家。老实巴交的杨金保老人,准备将危房改造指标退回乡里,一辈子就住在危旧的老房子里了。
万山供电局主要领导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即向上汇报,并表示7000元的线路迁改经费由供电局承担,明确由鱼塘供电所尽快拿出方案,半月内完成迁改。
接到指令的鱼塘供电所立即行动起来,立即制定方案,于9月12日清早赶到现场,仅用一个多小时即全部完成线路迁改任务,并将原来供电裸线全部改成绝缘线路,确保了群众的用电安全。望着自留地上空的电线被拆迁一空,想着新的房屋马上就可以动工,全家人很快就可以告别危房,杨金保老人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近年来,万山供电局积极响应区政府的号召,走向了扶贫攻坚的第一线,与区政府多次协作听取贫困户心声、解决困难、办实事,真正做到上下同心协力,只为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倾力公益帮扶,积小流成大海
去年,谢桥养殖大户汪焕前因为龙升组土地征收,之前的养殖场临时搬迁至凯潮溪,急需用电解决建场问题。万山供电局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安排城区供电所前往现场查看,三线电源最近的电源点距离养殖场也有4公里左右,施工难度相当大。尽管面对如此困难,但该局坚持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通过重新规划线路,立电杆、拉线路,切实解决了养殖大户的用电难问题。汪焕前激动地说:“谢谢你们了,我的300多头猪终于有救了。”据介绍,该养殖场建成后,预计饲养1000头,年收入可达20多万元,可解决5至10名人员就业。
古人云,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近两年,万山供电局“电亮公益队”联合团支部及城区供电所“同心服务队”,前往谢桥楚溪、廖家湾等4个村组开展了“电亮?自立梦”青年志愿服务主题活动共10余次,为困难党员、残疾“五保户”等困难家庭多次送去大米和粮油,共计价值20000余元。走访过程中,帮扶干部热情耐心询问他们生产生活,用心用情用力去帮助了需要帮助的人。
周小博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