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口援藏丨安徽泾县供电:跟着老季下工地
跟着老季下工地
陈巍巍
老季,名叫季雪松,来自安徽泾县供电公司,现在是安徽省电力公司对口援建西藏山南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主网安全员、错那县业主项目部经理。1973年出生的他,因为在同行的14名帮扶人员中年龄偏大,所以大伙儿都叫他老季。
8月18日早晨,笔者跟随老季去错那县施工点,查看工程安全、进度情况。从山南市区出发,一路向南,连续翻越两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大山,到达隆子县日当镇已是13时。笔者的后脑勺隐隐作痛,老季说是正常的高原反应。源于军人出身,长期保持体育运动,老季没有出现“高反”现象,但遗憾的是他喜欢的篮球运动在高原很难进行。
到达错南县施工项目部,老季叫上施工经理朱顺华,直奔勒布沟。勒布沟地处西南边境,是少数民族门巴族集聚地。从海拔4500米的波拉山口下到2800米的沟底,一路上,老季不时指点江山,叙说着山峦间那一排排电力银线的故事。
一下车,老季突然叫住了朱顺华。“怎么没人干活?你这杆子立了多长时间啦,横担和金具还没有安装?”“上午还在下雨,一时没有安排过来。”“进度太慢了,不能再拖啦。”……说话间,一行人来到了门巴新村通大网电施工项目部。老季拿起手机拍了几张照片,“930农网结束后,我将继续接任通大网电项目,现在就得做好准备啊。”
第二天一早,当笔者碰到老季时,体质很好的他眼睛里却布满了血丝。原来,前一天晚上,老季叫上帮扶人员与朱顺华就错那县36个项目一一进行再梳理,直到凌晨两点多。老季解释,高原施工力量有限,管理较为粗放,既要严格管理,更要用心帮扶。
沿着崎岖的盘山公路,越野车载着一行人从沟底爬升到海拔4200米的吉巴门巴族乡。遇到水毁路段,车子不时颠簸,再看一眼路边的悬崖峭壁,笔者不禁有所紧张。老季忙安慰说:“路况熟悉,不会有事的。”前一段时间,他们从错那县前往措美县,翻越一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峰时突然下起大雨,越野车走在泥路上歪歪扭扭。“吓得我们3个大男人都要哭了!相比于泥巴路,我们现在走得是柏油路,很安全。”
来到吉巴门巴族乡吉巴村,1号台区已经竣工,在阳光的照射下银光闪闪。继续往村里走,看到施工人员正在进行10千伏线路放线作业,老季赶忙走过去帮忙。“他们都是家里的顶梁柱,把大家带出来了,就要对他们和他们的家庭负责。安全带一定要打好、脚扣一定要牢固。”施工结束,老季向朱顺华叮嘱道,高原施工,安全更要时刻注意。
“能不能给我们拍一个合影?我们想告诉家里人,在西藏挺好的。”快门声中,一张席地而坐的集体照定格在蓝天白云之下。老季告诉笔者,其实在高原深处,每一个人都会想家。援藏以来的这大半年时间,他除了春节回去过一趟就再也没有回家过,不是不想,而是不敢。
“既然来了,就要把事情干好。”返程路上,这是老季说得最多的话语。老季说,或许受他的影响,去年,刚上大一的儿子就加入到了学校志愿者队伍。毕业之后,也要像他一样上高原。等到寒假,在驻点开展通大网电工程时,他想邀请儿子也来看一看。
王萍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