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供电农网升级改造助力贫困苗乡蜕变
中电新闻网通讯员 曾宪芳
阳春三月,山花烂漫,当你走进彭水县鹿角镇周家寨村,巍巍铁塔屹立于崇山峻岭间,一排排电杆整齐划一,一条条银线将安全电流输送给千家万户,一栋栋崭新的亭堂楼阁,红墙绿瓦,依山伴水而建,矗立于青山绿水间,峰峦叠障,古树参天,碧波荡漾,渔歌晚唱,呈现一片欣欣向荣景象….在自然景观中,让你感受到,这里的百姓过着温馨、富裕的生活,这是彭水县供电分公司对该村实施农网升级改造后,让贫穷落后的苗乡旧貌换新颜,实现了美丽兑变,彰显了电力为新农村建设带来的改变和希望。
贫困苗乡用电难
“穷山寨里石头多,常把江水当酒喝,电灯不如油灯亮,饿了只能啃窝窝…”这首世代相传的民谣,描述了从前周家赛村贫穷落后的面貌,周家寨村位于彭水县善感乡,邻接酉阳龚滩古镇,与贵州省洪度镇仅一江之隔,这里是苗族村民聚居地,十分偏僻贫穷,村民靠种植玉米和捕鱼为主,多少年来,由于交通不变,加之一期农网改造工程年代久远、绝缘老化严重,线径细,供电半径长,导致该村低电压现象严重,村民大功率家电常因电压不足无法启动,成为家中摆设,为了切实解决该村低电压问题,该公司超前谋划,积极行动,周密安排,提前查勘,合理规划,科学设计,精心制定低电压治理实施方案,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加快推进低电压治理工作,着力解决该村低电压问题,提高供电可靠性,保障村民用上满意电。
电靓苗乡生态旅游旺
“经过农网升级改造后,现在电压稳定了,我们村电力有保障了,善感政府投入专项资金打造了“玉龙神剑、怪石迷宫、水月洞天、登山健身步道”等著名景点,突出乡村生态旅游文化,优化旅游环境,将乌江自然风光与新农村建设融为一体,形成休闲度假、旅游风光的现代乡村旅游区,当地外出打工的年轻人都选择留在家乡做特色旅游”, 纷纷回家创业。
在农网升级改造的强力助推下,善感政府先后实施“一乡一品牌”生态村建设,各种绿色蔬菜种植基地、果园、农家乐等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使贫困村破茧化碟,乡村农家乐产业不断崛起,为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注入新活力。
“以前电压不稳经常停电,家里的电灯昏暗,电视闪雪花,现在电压稳了,电量充足了,不仅冰箱、空调、彩电、洗衣机样样能用,而且我家还办起了农家乐,用电池炉煮鱼火锅,清洁环保,游客很满意,从前我家只能靠种植玉米填饱肚子,现在我家的农家乐年收入可达10万余元。”谈到农网升级改造给村民带来的变化,周家寨农家乐负责人喜笑颜开的介绍道。
据了解,近年来,该村农家乐越来越红火,这不仅带动了当地的特色旅游和经济发展,也带动了用电负荷的快速增长。彭水县供电公司始终坚持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保障电力可持续供应,以市场化改革为方向,提高行业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并结合实际情况,创新优质服务举措,在加快推进农网改造的同时,还与当地农家乐进行便民服务对接, 简化业扩流程,主动上门检修线路,为客户提供差异化服务。截止目前,全村农家乐已发展到10余家,村民收入达到了100万元。
电助村民养殖致富路
“ 从前,我们村原来3台变压器,总容量才180千伏安,由于村子大,供电半径长、线路绝缘老化严重,线路如同蜘蛛网,遇到用电高峰期,经常停电,家里的电视不显图像、电灯如同萤火虫,村民怨声载道。现在经过农网升级改造后,村里线路加粗了、供电半径缩小了,线路规范整齐了,而且又新增了4台变压器,村民用电不发愁了。
“现在电压质量好了,我们村养殖户逐年增多,目前已有10多家,人均收入达到1万元,感谢供电公司给我们村提供了可靠的电力保障!”村民谈到农网升级改造带来的实惠喜上眉梢的感叹道。
原来生猪养殖场,以前靠几家合伙拉了一根临时线路用电,每天用潜水泵抽水要等到下半夜才能用电,电压低带不起来,猪饲料更是靠人工,要用几个小时才能打一吨饲料,费时费力。“现在,供电公司给我们养殖户架了专线,电压稳了,抽水、打猪饲料也不用人工了,用电动机10多分钟1吨猪饲料就打完了,省心省力。”电网改造后,电量足了,养殖效率增加了,增加了养殖数量,现在我家养了3000头猪,一年可收入3万余元。农网升级改造,彭水供电公司为我们村庄规划的养殖小区全部架设了专线,现在晚上村里亮堂堂的,心里也敞亮了,养殖致富有后劲了,!”谈道农网升级改造带来的变化,养猪户吴家群脸上乐开了花。
据悉,2014年3月开始,该公司共投入130万元专项资金对周家寨村一组3个台区低电压进行全面整治。施工人员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保质量,抢进度,冒严寒、斗风雨,顶烈日,加班加点,倒排工期,在他们的辛勤劳作下,于2016年底全部完工,共新增变压器4台,总容量760千伏安,新架10千伏线路400米,0.4千伏6000米,新立电杆60余基,彻底解决了该村低电压问题,有效提高了设备健康运行水平,保证了供电可靠性,让该村百姓用上了满意舒心电。
张媛媛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