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丨漳州供电接通"电动脉"助脱贫
中电新闻网讯 通讯员 林俐 田晓伟 报道 “听说没有,屋顶上那板子能赚钱呢!”“而且还不少,听说一年好几万呢……”最近,漳州诏安太平镇科下村迎来了一项高科技:该村的光伏扶贫项目正式开始并网发电,还赚上了钱。新鲜的事物引得村民在茶余饭后热议。
福建诏安太平镇科下村是省级重点扶贫村,也是名符其实的“双薄弱”村,村财政收入来源单一。两年前,到该村挂职村书记开展工作的钟爱,决心帮助科下村“脱贫”。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首先要有村财资金,才能投入带动扶贫项目,帮助贫困村脱贫。由于当地太阳光照时间长,对发展光伏发电项目有得天独厚的天然优势。为此,科下村借助国家新能源发展政策和当地太阳能资源优势,充分利用村部和学校天台闲置空间,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组件,改变科下村财政收入单一的现状。
然而,项目刚审批之初,钟爱却碰到一个问题:光伏发电设备有了,电卖给谁?怎么接?怎么结算?就在他还在为发电并网的问题头疼时,漳州供电公司主动上门,接通并网发电的“主动脉”,为他解决了发电并网等一系列难题。
原来,为保证工程尽快投运、群众尽快受益,在了解到科下村的光伏项目以后,漳州供电公司就主动上门对接光伏扶贫工程,建立“三专”动态服务体系。在项目启动之初,设立分布式光伏发电“专业一站式”并网服务窗口,向用户告知办理并网手续的申请条件、工作流程、办理时限,为客户提供了接入系统方案制订和咨询服务。在项目建设中,该公司为客户开辟了“专属绿色通道”,按照优化并网流程、简化并网手续、提高工作效率的原则,加快办理速度,全方位满足光伏发电发展需求。同时,针对贫困村电网基础相对较差,不能满足光伏并网接入条件。该公司结合电网发展合理安排调整规划,在此前制定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计划时,专门将贫困村纳入优先改造范围,对中低压线路进行“升级”,对台区配电容量进行“扩容”,进而满足接入条件,确保光伏扶贫项目上得好、上得快、早见效、早收益。
2月16日,在诏安县太平镇科下村学校的天台上,几名身穿工装、头戴“国家电网”标识的供电服务人员正穿梭在一排排整齐的光伏电池板之间检查光伏设备。自去年10月投产以来,漳州供电公司几乎每个月都会来为光伏发电项目进行义务检查。“没有国家电网的支持,我们不可能这样顺利的实现这个精准扶贫项目。”太平镇科下村书记钟爱说道,“目前我们已经安装了容量30千瓦的太阳能发电板,每年发电约4万多度,以每度0.98元的价格输送给国家电网,并网发电后每年可以为村财增收4万元,收益非常可观。”
“光伏发电能使贫困村获得长期稳定的投资收益,变‘输血’扶贫为‘造血’扶贫,为精准扶贫找到了一个可持续、各方共赢的新路子。”太平镇科下村书记钟爱表示。下阶段,该村将以光伏发电产业为科下村走出贫困的重要抓手,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成立蔬菜专业合作社、禽养殖专业合作社等,引领村民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张媛媛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