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罗供电照亮村民夜行路扶贫扶到心坎上
中电新闻网讯 通讯员 刘冠莹 报道 1月9日,对博罗县柏塘镇邹光村的村民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暮色中, 130盏路灯一一亮起,照亮了长达4公里的主干道和村道,也照亮了他们的心房。至此,邹光村村民彻底告别了摸黑出行的日子。
安装路灯 照亮村庄
邹光村位于惠州博罗县柏塘镇东北面属革命老区,距圩镇8公里,距博罗县城约50公里,属丘陵山区。“过去,整个村子只有几盏残旧路灯,一到晚上整条路黑乎乎,我们出行都要自带手电筒,出行不方便别说,还有几分危险性。”邹光村村民说到。
今年,博罗供电局定点扶贫邹光村,在调研过程中,村委和村民对于路灯照明的需求十分强烈。“我们从村民所盼所需出发,第一个着力点就是改善邹光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博罗供电局驻邹光村第一书记黄文斌如是说。
1月7日,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路灯安装工作已经接近尾声,沿着村内主干道远远望去,数十名电力工人在电线杆上进行紧锣密鼓地安装、调试,每隔约50米就安装一盏美观大方的LED路灯,覆盖了全村7个村小组。连一些居住分散,只有两三户人家的路段,也被贴心地装上路灯。这样的路灯共130盏。
值得一提的是,原本折算折算工程造价20余万元,总投入30多万元的路灯工程,博罗供电局扶贫工作组动用的扶贫资金仅仅是5万元。原来,在扶贫资金有限的困难下,博罗供电局想方设法调动各方资源。如此次工程中新立电杆125条,铺设25平方米导线12000米,均是符合安全规格的利旧材料。施工队则是各施工队志愿参加,8个施工队共动用了百来号工人,连续进行了7天。工人干劲十足,路灯安装工程得以顺利进行。“按市面价,5万元的资金只能买到80盏灯。我们觉得还是少了,最终辗转联系到中山一家灯具厂,直接从厂家拿货,这才买到了130盏灯。”黄文斌介绍。
“今年可以过个亮堂年了!”见证着路灯安装起来的村民喜上眉梢。在村里,一位辈分高的老人李伯当场就作起打油诗:“邹光是个好地方,家家户户喜洋洋,供电工人来帮忙,灯火辉煌到天亮!”
危房改造助安居
除了夜晚出行更方便安全这件事,让低保户李树林夫妇和五保户李丙福独居老人更开心的是,他们实现了安居梦想。“在入户调查走访时,我们发现这两户人家的房子十分破旧,亟需改造。”黄文斌动情地说,“今年海马台风,考虑到老人的房子有安全隐患,需要把他们转移到村委暂住。当我踏入李树林家时,发现地上摆着大大小小十几个盆,一问才知道是用来接房顶漏水的。而李丙福老人家屋里也是被柴火熏黑了一大片,下雨天潮湿昏暗,让人心酸。”如今,在博罗供电局的帮助下,这两户人家得以搬入新居。
1月6日,新居落成。新盖的房子面积40平方米,结构为砖墙天面钢构盖树脂瓦面,一房一卫一厅带着厨房,水电煤气齐全。看着博罗供电局的青年志愿者为自己的新家贴上对联,一派喜庆的样子,李丙福咧开嘴笑了。
据博罗供电局扶贫工作组介绍,包括这两户人家在内的邹光村16户贫困户住危房的全部纳入住建局危房改造项目, 力争两年内完成改造。其中,因李树林、李丙福两户因房屋极度残旧危险,而贫困户年老又无法自筹启动资金,博罗供电局为这两户先垫付建房启动资金,及时解决这两户的住房安危。
扶贫扶到心坎上
“扶贫先扶智”,在“授人以鱼”的同时,博罗供电局不忘“授人以渔”。 邹光村农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较完善,也有山林地等,非常适合开展大面积种植和养殖。针对当地农业发展特点,扶贫工作组鼓励贫困户通过“合作社+公司+农户”的方式确保种养技术、质量和销售渠道,带动农户开展种养劳作,形成生态链,在原有上百年老野生山茶“双髻茶“上推广种殖,加强管理。
在完成危房改造、路灯工程等基本硬件建设后,2017年,针对残疾的贫困户,该局计划努力为其争取或创造其力所能及的劳动项目,如理发、残疾车、开网店等,努力让其重拾自信和对生活的希望;针对有劳动能力农户,则通过技能培训和生产资料支持等方式扶持他们自身发展,鼓励和协助他们外出务工,号召他们参加本村集体经济项目,增加收益。
对邹光村6名困难学生每人资助1000元;在重大节日、“七一”、全国扶贫日”等节日,共开展了5次“暖心”活动……一年来,博罗供电局把扶贫工作做到村民心坎上,让村民真正得到了实惠,也让他们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憧憬和信心。
张媛媛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