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供电局“三个优先”打赢扶贫攻坚仗
中电新闻网讯 通讯员 薛博 沈宏 报道 2016年下半年,红河供电局继续坚持创新精准扶贫思路,在绿春县牛巩村委会大山深处的牛巩村,正以“优先改善教育环境、优先建设村容村貌、优先发展生态养殖”为精准扶贫目标,将挂钩扶贫村区域发展与精准扶贫工作相结合,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攻坚克难,打牢基础,齐头并进,精准脱贫,“三优”扶贫措施成效明显。
教育扶贫乐了“牛巩娃”
怀揣着云南省电力学校的录取通知书,打点行装,准备入学――2016年9月,绿春县牛巩村委会牛巩村的高中毕业生何沙福,是红河供电局教育扶贫工作开展后第一个受益的“牛巩娃”。
何沙福家中有父母、姐姐和弟弟,一家五口主要靠父母在家中种地过活。为了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姐姐还没读完初中就到上海打工补贴家用。尽管如此,何沙福和弟弟的学费一直是这个贫困的家庭“最头疼的事”,沉重的经济负担几度让他们濒临辍学。
“孩子读书很用功。”何沙福的爸爸何然护是位老实巴交的哈尼汉子,话说到这,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水烟筒,发了白茧的眼角含着泪。“能考上学是一件好事。”何然护说儿子何沙福很好学,眼前最担心的就是孩子学费的事,家里今年卖茶叶赚了三千多元钱,给老伴看病花了一大半,剩下的将就够一大家子下半年的生活。
“不想读了。”何沙福说,他想早点工作赚钱补贴家用。
何沙福一家是红河供电局局长吕凌霄帮扶的贫困户,听说何沙福要退学去打工,吕凌霄亲自带队,赶到牛巩村,找到何沙福。“孩子,你喜欢电专业吗?像叔叔们一样,做一名电力工人?但是你要先把书读了。”吕凌霄劝孩子不要担心学费,安心读书。原来,红河供电局为了何沙福的未来已有了打算。
何沙福的高考成绩达到了云南省电力学校的录取分数,在红河供电局的指导和帮助下,何沙福顺利被录取了。在红河供电局与校方的沟通下,校方同意免取何沙福的所有学费和杂费,并补助一定的生活费。红河供电局局长吕凌霄鼓励何沙福好好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争取将来进入到电网企业这个大家庭中。
“如果不是红河供电局,我可能就不继续读书了。学校不收学费、杂费、住宿费,还有饭费补贴。”何沙福的脸上洋溢着天真的笑容。
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培养一个孩子,改变一个家庭,而“教育扶贫”能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掌握知识、改变命运、造福家庭,是最有效、最直接的精准扶贫。接下来,红河供电局将走出一条以教育扶贫带动山区群众拔穷根的新路子。
“教育扶贫,就是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而辍学。同时做好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无缝对接,让没有升入大学的山区贫困家庭学生接受职业教育,提高就业技能,彻底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红河供电局主要领导说。
22户村民喝上放心水
一拧开水龙头,清甜甘冽的山泉水汩汩流出。10月11日,是绿春县牛巩村委会东二村大喜的日子,这里的村民,家家户户再也不为吃水难犯愁了。
东二村有农户22户,地理位置比较偏僻,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容村貌较为落后。从2015年起,东二村饮用水不但水流小,而且逐渐变浑浊,透着一股浓厚的水锈味,吃水变成村民的一个难题。
“十七八年前,我们村里凑钱修了一口小蓄水池,水管道到家门口。时间长了,水窖年久失修,水管道都锈了,一直凑不齐钱,哪里有水坑,就去那挑水。”据50多岁的东二村村小组长卢老四介绍,从家到附近的水坑得走一段山路,挑一担水来回要20多分钟。当时,卢老四家共五口人,吃水量大,一天得挑五六担水。“现在水窖修好了,水管接到家门口,用水方便了。”卢老四乐呵呵地说。
俗话说“吃水不忘挖井人”。李鲁嘎和李文强是红河供电局在绿春县牛巩村委会的驻村干部,在对牛巩村委会东二村进行贫困信息调查时,听说了东二村村民“吃水难”,驻村队长李鲁嘎记在了本子上,把解决东二村村民安全饮水问题纳入重点解决的问题中。
“我们先是和绿春县水利局沟通,争取将相关扶贫政策落实到东二村。”李鲁嘎说,走访贫困户、搜集材料、材料上报等环节前前后后用了半个月,在与绿春县水利局的共同努力下,1.8万元的修缮款被拨到了东二村。“驻村更要驻心,村民们最棘手的事情,我们最该用心做好。”李鲁嘎对着村民家的水龙头喝了一大口水,他笑说着:“很甜。”
一听说村里要建新的蓄水池,家家户户的水管也要重新改造,东二村的村民十分高兴,为了节约成本,村里的青壮年们主动参与到施工项目中,包揽了所有体力活。
下一步,红河供电局拟定将启动危房改造工程,为牛巩村6户贫困户购置水泥和钢筋,缓解贫困户因建房带来的压力,改善村民居住环境,让温暖住进每家每户。同时,帮助牛巩村建造3个无公害厕所和3个绿色垃圾池,营造整洁、卫生、干净的村内环境。记者在牛巩村村口看到,规划建设的320平方米村民文化活动室已经平整好地基,红河供电局还将为牛巩村购置活动器材,丰富村民文化生活。
生态猪落户牛巩村
“今年,每斤生猪的价钱可卖到10元一斤,我家的两头猪都有200多斤了。”绿春县牛巩村养猪户何然护一边喂着猪食,一边打扫着猪圈。
为实现牛巩村贫困户快速增收,红河供电局扶贫工作组多次到牛巩村调研,最终为贫困户实施个体养殖项目,通过养殖生猪,实现贫困户快速增收。
2016年7月,红河供电局出资35000元购买了30头种猪,送到了牛巩村15户贫困户家中,并给每户500元帮助建造猪圈,解决了村民“缺资金”的难题。
没搞生态养殖猪之前,受经济条件限制,牛巩村贫困户主要经济来源是靠种植茶叶、桉树和少量水稻为主,收入单一且不稳定。
“猪粪本身的营养价值不高,发酵后不要喂猪,喂了容易生病,但它是喂鱼的好饲料和肥水剂,可以卖给那些养鱼塘。”绿春县农业畜牧站杨利伟在“养猪培训班”上向牛巩村村民讲解养殖新妙招。“以前没经验,怎么给猪防病都不太懂。”村民何然护说,现在他基本懂得了怎么选饲料、怎么给猪预防疾病,确保生猪的安全生长。红河供电局帮助牛巩村民引入科学养殖的知识,又解决了“缺技术”的难题。
牛巩村驻村干部李鲁嘎告诉记者,接下来,红河供电局准备购买26头种猪,分发给牛巩村其余的13户贫困户,并继续帮贫困户建造猪圈。
据红河供电局扶贫组工作人员介绍,下一步,红河供电局还将采用村委会与农户合作的形式,帮助牛巩村建设一个产业化养殖示范基地,扩大贫困户养殖规模,在实现村集体稳定增收的同时,带动农户增产增收,让贫困户得到真正的实惠。
经过长期的学习和不断地积累,牛巩村的驻村干部李鲁嘎和李文强已经成了“养猪专家”。一谈起生猪的生活习性、饮食规律以及抗病防疫等一系列知识,他们可以滔滔不绝讲个不停。如果哪家村民家里的猪出现问题,他们会第一个出现在现场,帮村民跑前跑后。
“村里的原生态资源是保存的比较好的,空气好,水质好,村民们养的猪是原生态的,出栏的时候,我们还要帮他们联系个好买家,卖出个好价钱。”李鲁嘎说,今年猪肉价钱还不错,村民们的腰包又会充实一些。
周小博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