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电网元江供电公司“幸福电”扮靓哈尼人家
“灯亮了!”棉花地的哈尼族群众喜笑颜开。杨海洁 摄
“棉花地要通电了!棉花地要通电了!”这些天,这个消息在异地搬迁元江县甘岔村委会棉花地村不胫而走,人们奔走相告,纷纷把老家的电视机、洗衣机、电炉等家电搬下来,满怀期待地等待着这一刻的到来……
10月18日,天刚泛起鱼肚白,棉花地村村民组长李况龙起了个大早,今天是异地搬迁新村通电的日子,头一天就和全村人商量好一起庆祝,因此他要到曼来镇买羊。一想到盼望已久的通电梦即将实现,况龙按捺住心中的狂喜,惬意地哼起哈尼小调,一脚跨上摩托直奔曼来镇。
想方设法
点亮哈尼山寨那盏灯
棉花地31户哈尼人家,原来一直居住在距离这里10多公里的山上,山高坡陡,田地远,每天村民们都要包着冷饭,拿着农具,吆喝着牛,走上两个多小时的山下地里干活。春耕秋种,周而复始,地里庄稼黄了,也得费很大的劲,用牛驮着回家,许多时间都耽搁在来回的路上。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2014年村民相继搬到这里安家落户,陆陆续续就搬了31户人家,离田地近,离县城也近,唯一不足的就是没有电。
棉花地没有电,村民们在黑灯瞎火中度过,玉溪元江供电公司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对此公司领导高度重视,多方落实项目资金后,并将此列入元江县2015年自筹转中央投资项目。此后,该局组织人员多次到现场进行勘察,落实方案,拉运物资, 组立电杆……
“在所有农网项目中,棉花地属于最难啃的骨头!山路陡峭,泥泞不堪的松软土路,常常将去的施工车困在半路。前段时间,阴雨连绵了好几天,尽管用上了防滑链,车依然纹丝不动不听使唤,是村民们用锄头将路面的淤泥铲除后,慢慢移动回来的。”说到施工中的困难,负责人施春发感慨道。
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协调也是一大难题。有些村民不允许电杆离他家太近。为此,工作人员苦口婆心多次上门和村民沟通协调,耐心讲解农网改造的重要性,在全体工作人员的努力下,农网改造升级项目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10月18日6时,施春发和工友们早早就备好了设备物资,这一天他们要去棉花地突击最后的扫尾工作,具体的工作任务是:搭接400伏引出线,安装桥架和JP柜,安装后面才搬来的4家新户表,及10千伏元磨线T白骨冲支线拉线搭头。
从公路到铁塔,需要横跨一个800米的箐沟,茂密的杂草,坡度足有65度陡坡,聪明的施工人员将麻绳稳固后,沿着陡坡放下麻绳,施工人员就是靠这股麻绳下到铁塔处,困难程度可想而知了。因为沟深路远,彼此之间只能用对讲机大声联系。
在10千伏元磨线T白骨冲支线不远处,施工人员加快速度放线,拉线盘快速地滚动着,70毫米的钢芯铝绞线,随着上下施工人员的配合下,缓缓抵达一号杆,再从一号杆径自拉到10千伏元磨线T白骨冲支线拉线搭头。
一想到艰辛付出了大半年的棉花地工程,今天终于可以完美收官了,施春发心里甜丝丝的。
喜笑颜开
幸福流进哈尼人心窝窝
前些天听说要通电了,杨为成家也在紧锣密鼓的建盖新房,他说,地基早下好了,但一想到没有电,就打了退堂鼓。听况龙组长说,10月18日就要通电,一家人坐不住了,多方筹足资金,马不停蹄地忙碌着。看到拔地而起的新房,让杨为成对今后的生活充满了无限憧憬。
今天村里要通电,棉花地哈尼妇女们穿上了哈尼盛装,虔诚地等待着幸福来敲门。17时05分,随着“电来了!电来了!”欢呼声,棉花地村沸腾了,家家户户拉亮了电灯,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中……
施春发激动地说:“每次看到这场景,心里总有一种无以言表的成就感油然而生,好像自己的亲闺女找到了好婆家一样高兴!”
据悉,此次棉花地共投入资金32.83万元,架设10千伏线路806米,400伏线路634米,220伏线路659米,新建一台100千伏安的4标台变,新装户表31只,新组立电杆29棵。今天工程竣工后,将为咪哩乡甘岔村委会新组寨棉花地电网安全、可靠供电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支撑。 (杨海洁)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