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扶贫好 林区致富快
1995年至2016年,国家电网公司在湖北神农架地区共开展了5期电力定点扶贫,扶贫项目涵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21年来,定点扶贫逐步走出了一条农村项目产业化、地方政府贯通化、人才培养一站式、供电卡口统解决、安全饮水全覆盖的特色模式,神农架林区百姓的生活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10月8日,湖北省神农架林区大九湖镇放养A区的黎宏财算起这些年家里收入,黝黑的脸上扬起了灿烂的笑容:“养了160头猪,自办了一家酿酒厂和‘农家乐’,去年一年收入68万元。”21年前的黎宏财还在大九湖的土地上靠天吃饭,家里还有患有严重腰肌劳损的妻子和风湿病的父母。沉重的生活压力使他一度丧失了对生活的信心,但国家电网公司自1995年以来实施的定点产业扶贫项目改变了他的命运。
1995年至2016年,国家电网公司在神农架地区共开展了5期电力定点扶贫,共投入资金2700万元。扶贫项目涵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包括边远村组公路建设、电力设施建设、安全饮水和科技“三下乡”等一系列扶贫项目。21年来,定点扶贫逐步走出了一条农村项目产业化、地方政府贯通化、人才培养一站式、供电卡口统解决、安全饮水全覆盖的特色模式。
山村里出了个硕士生
2002年,时任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的刘振亚来到神农架林区木鱼镇红花光明学校开展电力教育扶贫调研,并为该小学送去20台电脑,新铺了4000平方米的水泥操场,添置了部分教学设备,为每天穿梭在大山里的上学娃改造校舍,投入电力扶贫资金30万元。当年从刘振亚手里接过图书文具的张新深有感慨,“那年我刚满10岁,天还没亮从家里出发,翻过3座山,路上花费一个半小时才能到学校……”他说,得益于国家电网公司的电力扶贫,2002年校舍建设完成后,像他一样离家远的同学,都搬进了明亮舒适的校舍,每天不用早起赶路就能有更多的时间阅读课外书,和同学一起在新修的操场做游戏。
“真没想到,我这个贫困山区的农家娃能走出大山,一直被资助到攻读硕士学位,我永远不会忘记这些供电公司的叔叔阿姨……”说起毕业之后的去向,张新坚毅的眼神里写满对未来的憧憬,“我的研究方向是电力工程,毕业后我想回神农架,回报这个生我养我的地方……”
管道里流出了清水
“多亏供电公司的帮助,现在蓄水池建起来了,水管通到每家每户,饮水方便了,吃饭洗衣洗澡都不愁了……”当了神农架林区阳日镇大坪村二十多年村支部书记的黄广平提到这项惠民工程,竖起大拇指感慨道:“村里有167户共计712人,除极其偏远的1户人家,都解决了饮水问题。”
“水管一开,清水哗哗地来,咱这生活跟城市里没有区别。”距离村民黄林华家不足10米的后山上,是电力扶贫安全饮水项目为他和其他3户邻居修建的蓄水池。水池上盖了薄薄一层纱布,掀开纱布,池水充足且清澈见底。“供电公司给我们建的管道直接通家里的厨房和卫生间,水池修好后,家里新添置了洗衣机和热水器,做完农活回来还能洗个热水澡。”家住大坪村四组的陈文军说。
三年前,大坪村吃水得靠在山上刨一个土坑,下雨后接点雨水,如果一段时间没下雨,得到离家四五公里的小溪挑水。据神农架供电公司阳日供电所所长肖顺森介绍,2015年以前到大坪村实施线路作业时,农户喝的都是带泥土腥味的茶水,杯中沉淀下来一层厚厚的水垢,水质硬化严重。
现在大坪村已投资铺设水管5000余米,新建水池47个,安装饮水管道8.8万米,解决了4个村共4025人的安全饮水问题。
贫困村用上了动力电
神农架林区阳日镇长青村曾经是出了名的贫困村,2013年村民年均收入仅有7800元。据阳日供电所所长王龙介绍,过去长青村经常出现低电压现象。2015年,阳日供电所组织人员在该村新建4个台区,总容量650千伏安,并将表前表后线一次整改到位,助力扶贫产业蓬勃发展。
“今年以来,我几乎就没休息过,增加的订单加班加点都感觉供应不上。”7月20日,长青村二组的村级公路上农用三轮车一辆接一辆地往山下运送刚刚打包装袋的烘干香菇,长青供销合作社老板杨贵芳边记录产销数据边说。
“2015年之前,我一直在宜昌一家酒店当服务员,听说我们这个有名的贫困村实施了农网改造,我们家这边的台区也改好了,我就寻思着自己回来谋点生意。”说起自己从服务员到小老板的蜕变历程,杨贵芳满脸自豪。
2015年上半年,杨贵芳在自家后院搭了两个大棚,开始试着培育食用香菇,长青村海拔1200余米,空气湿润,香菇长势很好,短短4个月,纯利润达到4.8万元。“变压器就架在我家旁边的半山腰上,动力电通了,一下让我铆足了了干事的劲头。”下半年各地突增的采购订单,更是增加了她办合作社的信心,杨贵芳和村里8家香菇培育户又新建了8个培育大棚。
2015年,神农架供电公司改造升级了长青村电网,共新增变压.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