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塔城公司:金秋九月喜丰收 扶贫成果盈满筐
“鸿雁,天空上,对对排成行,江水长,秋草黄,草原上琴声忧伤……”进入9月,新疆塔城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铁布肯乌散乡查干阿德尔格村正如歌曲《鸿雁》中唱的那样,天高云淡、鸿雁成行,秋草枯黄、牛羊成群,不同的是,这里的草原上回响的不是忧伤的琴声,而是牧民们幸福的笑声。
9月18日一早,新疆塔城供电公司住村工作队队长傅世勇召集牧民前往草场打草,为牲畜储备冬季牧草。走在前往草场的路上,看到光纤进村入户,水渠贯穿村落,道路干净整洁,家禽悠然漫步,他心里一阵高兴。半年多来,工作队和村民们一起奋斗在这片土地上,如今,精准扶贫工作初显成效,村队正在悄然发生着喜人的变化。
基础建设得民心
查干阿德尔格村是塔城地区指定帮扶的重点贫困村,也是纯畜牧业村队,全村138户村民全部为蒙古族,青壮年一年四季过着传统的转场游牧生活,村落的定居点多以身体较弱、行动不便、年岁较大的村民为主,贫困人口占到全村的三分之一。
查干阿德尔格村基础设施非常落后,村子缺水、牧道堵塞、无药浴池等严重制约着村队经济的发展,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水流丰沛的和布克河就在村外不远处。要想把水引到村里,需要铲车和人。经过深思熟虑,工作队与村里协商:每家每户出人,协调乡里协助找辆铲车,工作队争取资金列支开销。多方协调后,引水工程正式启动。
村民得知要为自己修渠,积极性很高。第二天,一辆铲车缓缓驶进村里,按照规划好的路线,铲车在前,村民们在工作队和村干部的带领下,以小组为单位,加入到了挖渠引水的行列中。就这样,经过3天的努力,一条长约3千米的水渠贯通了。
“引入水,不仅可以灌溉周边草场,还可以用于种植树木,同时也为发展庭院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看到一个美丽的查干阿德尔格村。”看着源源不断的水流进村子,傅世勇畅想着查干阿德尔格村的未来。
查干阿德尔格村一条年久失修的牧道让牧民们头疼不已。牧道是牧民们世代转场要走的路。多年来,雨水冲刷加上山石滚落,牧民们转场时拉物资的车根本上不去。后来,牧民们只好绕道进入牧场。这样一来,原本50千米的转场路变成了90千米,牧民们要走近一半的冤枉路。
了解到这一情况,工作队人员多次前往和布克塞尔蒙古自治县、塔城市多个部门,最终项目得到50万元批复资金。资金到位后,工程立即投入施工。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工作队人员隔三差五就上山去查看工程进度和质量,力争在今年冬季转场前完工。
让村民津津乐道的还有一座建在夏牧场的药浴池。按照当地牧民放牧的习俗,羊每年要洗两次药浴才能保障不生病。由于缺乏资金,查干阿德尔格村近2万只羊每年都要赶到几十千米外别的村子的药浴池洗澡。
“自从工作队给我们村把药浴池建好后,我们再也不用赶着羊四处跑了。周围7个村的牧民也来我们这里洗羊,真是给我们解决了大问题了。”查干阿德尔格村村委委员普尔巴・布塔说。
村民利益无小事
住村以来,工作队始终把村民利益放在首位,尤其是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工作队都竭尽全力去解决,在解决一项项难题中,持续提高村两委班子和自身的公信力。
7月的一天,村民巴生加甫跑到工作队说有四五个人开着挖掘机在破坏草场,不知道该怎么办。得知情况后,工作队立即驱车30多千米赶往事发地点一看究竟。现场5条约2米深、0.7米宽、400多米长的坑道如同草原的疤痕一样让巴生加甫心疼不已。
“这片草场是我和叶尔登巴图共同放牧的一片草场。毁坏草场,我们的牛羊就没有吃的了。”巴生加甫十分激动,“一定要给我们个说法。”
见此情景,傅世勇主动上前询问。原来,开垦草场的是一支勘探矿石工程队,只是在县土管局有过备案,并没有完整的探矿手续,也未征得当地政府部门的同意。鉴于此,工作队立即制止了探矿队私自破坏草场的行为。
经过协商,探矿队提出愿意恢复破坏的草场,但并未提出相关赔偿问题。巴生加甫和叶尔登巴图商量后告诉工作队说,草场被破坏得很严重,对放牧影响很大,恢复草原的同时只要给他们每家1万元赔偿金够买饲料就行。
为了维护牧民的利益,工作队仔细查看探矿队带来的文件,终于在其中找到了一条关于生态破坏赔偿的条款,并结合政府部门相关赔偿条例提出赔偿要求。经过多次商谈,探矿队最终同意赔偿两家牧民共计5万元,并恢复草原原貌。
拿到赔偿款的巴生加甫和叶尔登巴图高兴地说:“这次拿到的赔偿款超过我们一年的放牧收入了,工作队是值得信任的好兄弟。”
平日里,凡是村民的事儿,无论大小,工作队都尽心尽力做好。慢慢地,工作队在村民心中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如今,村民凡是有拿不定的事儿,都来工作队问主意。
“输血”“造血”奔小康
查干阿德尔格村距离和布克赛尔县城46千米,距离铁布肯乌散乡政府也有15千米,由于地理位置偏僻,这里一直没有互联网+接入,与外界的信息沟通特别少。
工作队打破村界和行业界限,投入20余万元敷设光纤5千米,彻底解决了群众看不上电视、上不了网、生活娱乐极度单调的问题。光纤入户当天,就有58户牧民表示要安装网络电视。
为了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工作队还积极筹措资金4万余元,从浙江引进优学派学习平台,与远程教育相结合,用科学文化及现代教育解决村民及其孩子“一代贫代代贫”的问题。
如今,走进工作队办公处的一间房子,十余台平板电脑整齐摆放在款式新潮的桌面上,让这个偏远、封闭的村落焕发出现代化的气息。
据工作队人员介绍,村里有条件的家庭都把孩子送去了县上或乡里读书,放假了也很少回来。自从有了学习平台,村里的孩子也能和县城里的孩子一样享受到现代化的教育,一些住在县城读书的孩子放假的时候也开始回来了。
“扶贫先扶智,抓教育是改变村子落后的长久之计。我们就是要通过这种‘互联网+教育’扶贫的新模式改变孩子们看到的世界。”傅世勇说。
除了引入互联网让村民从思想上改变对致富的理解,工作队还把发展实体经济作为重头工作来抓。
在入户走访期间,工作队了解到,影响到该村发展生产、改善生活最严重的瓶颈是资金的制约。但因为出现过不能按期归还贷款的问题,该村被金融机构列入了诚信黑名单,养殖贷款成为村民们这些年最迫切又最无奈的需求。
对于存在的问题,工作队和村两委共同商谈陈欠款的处理办法,并与乡领导、信用社多次对接沟通,最终达成共识:由工作队队长个人提供抵押,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发放贷款85万元。
养殖贷款签约发放仪式上,村民加木苏・乌卡激动地说:“我们这里冬季时间长,8月就开始准备牲畜过冬的饲料了。1月到4月正是雪大、牛羊缺草料的时候。有了这笔贷款,我们就可以提前购买草料,踏实过冬了。”
先“输血”,再“造血”,帮助村民永远摆脱贫困,是塔城供电公司住村工作队的目标。如今,拟在村里投资2亿元的集驼奶加工、疗养院及旅游基地等产业于一体的项目已完成前期考察;投资50万元的“兴边富民”母羊养殖项目顺利落地;牧民庭院经济发展也已具备条件……
“我们蒙古族史诗《江格尔》有73章内容,每章能说唱两三个小时,但供电公司工作队为村民办的实事儿好几天都讲不完!”查干阿德尔格村党支部书记巴代・米卡这样评价工作队的工作。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