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攻坚:新疆和田 科克克尔村的新变化
新疆策勒县乌鲁克萨依乡科克克尔村距离和田市180千米,是一个以放牧为主的小山村,由于耕地资源少,海拔较高,农作物每年只能收一季,农牧民58%的经济收入靠畜牧业。随着近年来国家加大生态保护力度,传统的放牧方式已经不适应现代发展要求。
根据和田地区全面脱贫攻坚部署,科克克尔村占比达68.5%的贫困户在2019年之前要整体摘掉贫困的帽子。在没有传统产业优势的情况下,如何实现全村脱贫致富?严峻的考验压在和田供电公司“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住村工作组每个成员的身上。
日前,我们来到科克克尔村,实地感受住村工作组给这个贫困山村带来的新变化、新希望。
扶贫先扶志
“只有深入村民中间,才能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真正以他们愿意的方式帮助他们,为他们出主意、找出路。”住村组组长卡哈尔・马合木提说,“只有脱贫的思想有了,希望才有。”
为了在“扶志”上做好文章,住村组连续住村近三年来,经常在各种场合向村民们做宣传,想方设法调动村民们的积极性、主动性,让村民们想挣钱、能挣钱。
在村委会的农家书屋和红色网吧内,我们看到一些农闲的村民正在通过读书和上网的方式,学习科技知识、了解外面的世界。在住村组的引导下,村民们学知识、求改变的意识慢慢得到了增强。
“我们现在养的250多只鸡,每天卖土鸡蛋的收入就有100多元。”木沙・艾沙家的后院一直空闲着,在住村组的鼓励下,他开始发展庭院经济,每年能增加4万元收入。
“我们现在发展家庭养殖,并不是给村民们发幼苗让村民养,而是通过给养殖户发放补贴、承诺包销等方式,鼓励村民自愿养殖。只有村民愿意了,才能养好、养出效益。”卡哈尔・马合木提介绍说,“我们已经帮木沙・艾沙家销售了近5000元的鸡蛋了。”
助力脱贫困
麦提卡斯木・麦麦提家以前靠上山放牧谋生,近几年当地大力开展草场保护工程和发展高山旅游业,他主动放弃了高山放养,改为林下养殖。开始时他还有些担心,夏天有青草等可以作饲料,到了冬天上哪儿找饲料呢?
这不仅是麦提卡斯木・麦麦提一个人的担心。住村组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决定出资帮助村集体购置一套饲料加工机,再以出租的方式承包给个人。这不仅增加了村集体的收入,承包人还可以通过代加工的方式收取加工费。
“以前麦秆、包谷秆放的时间长了就烂了,现在有了饲料加工机,我们可以把这些杆子加工后利用起来,也解决了冬草料的问题。”村支部书记麦麦提艾麦尔・麦吐肉孜介绍。
麦提卡斯木・麦麦提说,他承包饲料机后才两个月时间,加工费收入已达4000元,等小麦收割后,加工麦秆的人就更多了,加上他养的羊,他每年的收入能达到3万多元。
“住村组购置饲料机,不仅帮助村民解决了冬季饲料的问题,还推动了传统的游牧放养方式向科学养殖的方向发展。”乌鲁克萨依乡乡长麦麦江・买吐地说。
从麦提卡斯木・麦麦提家出来,天还没黑,有不少村民陆续向村委会附近集中,村委会大门外几个烧烤摊位前围满了人。烤肉、冷饮、小吃,科克克尔村也有了自己的夜市。这是住村组协调乡党委和村委会筹资2万元钱打造的夜市,夜市的建成解决了20余人的就业问题,也为村民休闲提供了一个好去处。
天色逐渐黯淡了下来,小夜市里的人也多了起来,村头那棵百年老杨树在微风的吹拂下,发出哗哗的声响。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