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供电局精准扶贫助力六村脱贫致富
中电新闻网讯 通讯员 龚福强 报道 一场骤降骤停的暴雨,打破了浦北县六 镇六 村的平静,似在诉说“精准扶贫”的感人故事。
“七一”前夕,钦州供电局“扶贫攻坚小组”走进六 村,满含深情地慰问“精准扶贫”的帮扶对象。
特殊的“党日活动”,绽放万家灯火深情!
结亲
穷在深山没远亲吗?
不,浦北县六 镇六 村的刘光荣等12户贫困家庭,虽然家住偏远六万山区,却共同与200公里外的钦州供电局认了“亲”。
陌生人变亲人,“精准扶贫”来牵线,钦州供电局与六垠村结下了不解情缘。
据介绍,六 村共75条自然村户1490户4583人,其中,贫困户62户280人。分配给钦州供电局帮扶的对象共12户56人,分别居住在六 村委的马肚村和梅子田村。
精准扶贫,供电企业责无旁贷。
钦州供电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工作,积极配合市委、市政府推进精准扶贫,积极消除“无电村”,实现了“动力电”脱贫,全力保障生产生活用电。
当精准扶贫“责任田”落实到位时,钦州供电局深谋远虑地选派了具有多年基层帮扶经验的副处级调研员谭俊担任驻村干部的领队,扎实推进扶贫攻坚工作。
钦州供电局的精准扶贫工作序幕拉开了。
坑洼不平的村道上,钦州供电局驻村干部与扶贫工作组一起走家串户,苦苦寻找那12户素不相识的“亲人”,详细了解他们的家庭成员情况、经济收入状况……一一登记在册,建立帮扶档案,制定帮扶方案。
“我在浦北供电公司工作了几十年,虽然调离浦北好几年,现在才回到这里担任驻村干部,但依然感觉亲切。”谭俊一边翻开登记册一边说:“每一户帮扶对象都是我们的亲人,我们都有责任帮助他们脱困致富。”
谈话间,谭俊随手翻开了登记册,刘光荣、刘延才、庞瑞登、梁振梅等12户贫困户的登记表赫然在目。
他们已经与钦州供电局结下了亲情!
扶亲
山依旧,水长流。
但是,“精准扶贫”的春风拂来,六垠村仿佛一夜之间便发生了让人意想不到的变化。
万民村、利竹村修建了修建了水泥路,村民告别了行路难。西村和梅子田村建设了饮水工程,村民告别了饮水难。东村的配电线路改造完成,村民告别用电难……
谈到六垠村的新变化,驻村“第一书记”孙培春连声称赞:“钦州供电局给予了大力支持”。
今年三月,“第一书记”带领扶贫攻坚工作小组首次进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作为钦州供电局选派的驻村干部,谭俊代表钦州供电局向六垠村委作出郑重承诺:“有关群众生产、生活用电的问题,钦州供电局立即解决。”
言必信,行必果。
当六 村委反映东村群众用电困难时,钦州供电局立即组织电力工人勘察现场、制定施工方案、组织工人施工,很快便完成完成了1公里的线路架设,完成了东村的线路改造。通过“一事一议”,落实了梅子田、斗肚田、马肚村、根竹田、六 村等5个村庄的亮化工程。
同时,钦州供电局扶贫小组主动肩挑重任,主动地联系相关部门,争取扶贫项目,修建了进村道路、建设了饮水工程、争取了40万元资金改善王念分校和梅子田分校的教学基础设施……
驻村“第一书记”说:“短短三个月,钦州供电局便为六垠村委争取到扶贫各项资金200万元,在六 镇排名第一,在浦北县也名列前茅。”
润物细无声。
“精准扶贫”初见成效,六 村正在蜕变!
访亲
天哭了,又笑了。
“七一”前夕,六 村下起了一场急降急停的大雨,打破了山村的平静,洗涤了亲人远道而来的一路风尘。
当天上午,钦州供电局局长龚小林、党委书记周燕华率领钦州供电局“扶贫攻坚小组”来到六 村委寻访亲人。
弯曲的村道上,“扶贫攻坚小组”兵分四路,扛着大米、提着食用油,走家串户,寻访亲人,拉起了家常。
“见到你在编织红酒篮,我真的很高兴…………”
“一定要让孩子好好读书、安心读书……”
“有困难可以随时联系我们,或者直接联系我们的驻村干部……”
一言一语,饱含深情,更尽显钦州供电局帮助六 村尽早实现脱贫致富的决心和责任。
据介绍,今年钦州供电局与六 村委的梅子田村、马肚村“结对帮扶”,与村里的12户困难家庭确立了“帮扶”关系的同时更建立了亲情。
在帮扶过程中,钦州供电局共派出了四名驻村干部作为电力扶贫的开路先锋,坚守扶贫一线。
驻村干部结合当地大规模种植的八角,提出了以八角产业为突破口,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产业带动”推动八角“改低创高”发展,实现村民增产增收……
但是,钦州供电局“扶贫攻坚小组”心里也很清楚,火车跑得快要靠车头带。改变六 村的现状,除了改善硬件、发展产业,更重要的还是要装备好六 村委这个“火车头”。
当驻村干部反映六 村委办公设备简陋、对外信息沟通不便的时候,钦州供电局“扶贫攻坚小组”决定帮助六 村委添置一批办公设备。
“扶贫攻坚小组”六 访亲时,一台立式空调、一台液晶电视和三台电脑送到了六 村委。
从不遗余力帮助帮扶对象到主动帮助六 村委改善办公条件,钦州电力人的“帮扶模式”在悄然升级,特殊的亲情在六万山下交融。
六 村脱贫还会远吗?
周小博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