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佳木斯供电公司电力扶贫工作纪实
7月15日,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畦畦水田,处处新绿。横跨在广袤原野间的银线伸向远方,连接一座座电灌机井,弹奏着丰收的乐章。
“我们要以充足的电力,开启村民脱贫之路。”佳木斯供电公司负责人说。该公司坚持以电力为保障,全面落实中央“精准扶贫”战略部署和政府相关帮扶实施规划,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助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定向包扶 动力电接到家
“我们应根据贫困户实际情况,提供技能培训,引导和帮助贫困村民掌握实用技术,同时提供市场信息,使其早日致富奔小康。”6月15日,方正县电业局局长、包扶干部康树华带着供电员工,为包扶的村民杨树宝家接通了动力电。
方正县电业局在扶贫工作中,注重从科技扶贫、文化扶贫着手,鼓励村民接受新观念,转变思想,树立致富的信心。该局15名党员干部对包扶的贫困户落实精准帮扶措施,制定了“一对一”帮扶规划,绘制了脱贫致富“路线图”。每月召开一次例会,每季度形成村帮扶工作小结。
“我们详实掌握贫困户的个人和家庭基本信息,清楚其生活条件、经济来源、思想动态,我们不追求统一规模,灵活做到一户一法,因势利导,因户而异,着力解决村民的生活困难。”康树华说,他通过实地走访调查、与村干部群众交流,得知包扶的贫困户杨树宝曾经搞过养殖。于是他选购了养殖方面的科技书籍,对杨树宝实施技能帮扶。
“捐钱给物,不如配个好干部。以前,我家也养过猪,但受多年的生产生活习惯影响,我们不会管理,也不善于学习养殖技术,一直摘不了贫困帽,现在有了包扶干部的帮忙,我家电力十足,动力十足。”杨树宝对美好的生活充满了向往。
“人有了精神支柱,干啥都有劲儿。”杨树宝说。如今,方正县电业局包扶的19名村民再也不死盯着救济款了,真干、实干、苦干起来。
高压计量 为村民减负担
“不用脱鞋,快进屋……”5月6日,担任汤原县吉祥乡保安村第一书记的汤原县农电局副局长唐晶来到保安村刘贤文家。家里整洁干净,新买的液晶电视机正放着《好日子》的歌曲。
说起变化,刘贤文媳妇一脸的兴奋和喜悦:“过去,家里就靠10亩旱田,一年打不了多少粮食,总是举债度日,现在有了水稻合作社,一亩地能多收1000多元钱,这不今年有余钱了,就买了一台电视机。”
“贫困村自有贫困的缘由,我们要认真分析查找,精准扶贫,对症下药。”唐晶走遍了保安村的家家户户,笔记记满了厚厚一本……最后的结论是,既要开源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等优势,也要为村民节流开支。
保安村有两处农田抽水集中的分支线路,均为村民集资建设。“我们这里抽水电费按地块大小分摊,以前每个变台都安装了计量装置,算起来费事不说,现在有的计量箱破损需要更换,有的互感器、电能表烧损也需更换,这对21户村民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保安村书记张海臣说。
“安装高压计量,不仅能为村民减负,而且还有利于表计抄录。”唐晶深思熟虑后,借助单位力量,积极争取资金支持,无偿为这两处抽水分支21个变台安装了两套高压计量。
“保安村位于松花江支流处,村民还可以把自家小院收拾出来,开办农家乐。”唐晶根据地域特色,还想让村民在休闲旅游等方面有所突破。
主变增容 村民致富有保障
“我们在检查施工安全的同时,一定注重施工质量,确保工程在6月末顺利投产运行,让桦川县水稻种植村民早日受益。”3月15日,桦川县35千伏九阳变电所增容工程现场人头攒动,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中。
桦川县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水稻是该县主要经济作物。近年来,随着九阳乡“旱改水”“油改电”面积不断增加,春灌用电负荷急剧增长,在春灌集中期间,35千伏九阳变电站总容量已不能满足村民排灌负荷快速增长的要求,
农民想依靠土地增收,佳木斯供电公司就主动投入。该公司将农业结构调整与精准扶贫结合,变“输血”为“造血”,提前实施九阳变电站增容改造工程。
35千伏九阳变电站增容改造工程施工在冬天,部分线路处于山区,冬季风大、寒冷,设备材料运输极为不便,给施工增加了困难。2015年10月下旬,施工现场就进入霜冻期,昼短夜长、昼夜温差大,施工人员冒着低温加快推进工程进度。该项工程投运后,极大地提高了供电可靠性,改善了电压质量。
听说家乡的变电站主变增容了,不少外出打工的村民纷纷回乡种地,他们把摘掉贫困帽子的希望放在了水稻种植上。返乡的村民胡东明看到增容后的35千伏九阳变电站,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以前,每亩稻田每年用油浇灌需65元,改电后仅需15元,每亩地节省50元,我家原有11亩稻田,又承包了20亩水田,今年都用电灌,仅浇地花销就能省下1500多元。”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