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供电公司舒心电照亮回汉群众致富路
中电新闻网讯 通讯员 邵军 李孝杰 报道 6月12日,笔者获悉,龙源公司运维分公司承建的333项目西吉县域10千伏农网改造施工进入收尾阶段。笔者多次跟随施工人员到现场,记载了该项目施工的点点滴滴。
规划先行 强电网
六盘山下、葫芦河畔的西吉县是农业大县,人口53万,其中农村人口占90%。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家用电器、动力农用设施逐步进入寻常百姓家,农村用电量大幅增长。由于西吉县域面积大、地形复杂,电网结构薄弱,低电压卡脖子问题成了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
“近年来西吉县电网发展迅速,大力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有效满足了西吉县用电负荷的需求。希望固原供电公司继续加快推动西吉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加强电网建设规划衔接,解决合理布局,加强电网建设规划项目对接,加大电网建设项目投资,为西吉发展提供可靠的能源保障。” 2014年3月12日,西吉县政府副县长赵延军代表西吉县委、政府,感谢固原供电对西吉县的大力支持,对加强西吉电网提出希望。
“要加快西吉第三座110千伏变电站前期选址、规划、可研等工作,通过110千伏变电站建设推动35千伏变电站双电源供电问题,利用2到3年时间,加大西吉农网投资力度,彻底解决西吉农网薄弱问题。”
在“十二五”期间,西吉10千伏及以下累计投资达4.93亿元,新增及改造10千伏线路1410公里,低压线路改造4073.52公里,新增及改造配变1889台,配变容量新增8.63万千伏安。2016年,西吉农网工程计划投资1.21亿元,新增及改造10千伏线路699公里,低压线路改造203公里,新增及改造配变48台,配变容量0.215万千伏安。
“ 在制定西吉电网‘十三五’规划的基础上,2015年,又将电网规划纳入地方‘十三五’规划,增强了电网规划的精准性、可行性。到2018年,西吉县将有4个110千伏、18个35千伏变电站,93条10千伏配电线路支撑,每个乡镇都有35千伏变电站,10千伏线路绝缘化率达到85%以上,村村通上动力电,50%以上上农村用户用上动力电。”6月8日,在西吉县张湾农网改造施工现场,西吉县供电公司党支部书记李军鹏谈指着110千伏张湾变电站和附近农网改造施工现场,介绍农网改造升级工作情况,对西吉电网规划和建设,这位老农电管理人员对各类数据如数家珍,一脸的兴奋劲。
从2011年3月到西吉县供电公司接任主管农电的副经理到党支部书记,5年来,他将全部的心血都倾注到了西吉农网事业中。西吉农网规划和建设目前正按李军鹏的目标一步一步地实现着。
规范管理 提质量
“赶紧将这支羊给收拾了,过节了,让大家好好的吃一顿,伙食搞好了,现场工作才有劲。”6月8日,在西吉农网改造第三十二施工队驻地,刚下车,龙源公司运维分公司副经理高俊岗直奔厨房检查卫生情况,什么生熟食物要分开,碗筷要按时高温消毒,生活垃圾要挖坑掩埋处理,走到一处,都要给相关人员强调注意事项。
当天中午,施工队员用过午餐,正在宿舍休息。笔者见到一个年轻的小伙子。经过交谈,得知他叫李小福,西吉人,今年22岁月,在农网工地上施工已经3年了,工作一年,除去各类开支,一年净落3万多元钱。当问到个人问题时,小伙子憨憨一笑:“现在取个媳妇将近20万元,自己还要好好奋斗呢。在这里干活,管理很规范、安全有保障、工资按时发,我们工作劲头也很足。”
施工队长马宝民16岁开始在电力施工现场工作,现在带领村里14名村参加农网改造施工。这个施工队,年龄最小的22岁,整个施工队15名队员平均年龄33岁月。马宝民说告诉笔者:只要给大家有吃好了,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到位了,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大家干起活来密切配合,不窝工,速度非常快。
在施工人员宿舍,笔者看到安全员管理职责、质检查员职责、卫生管理制度等制度职责整齐地挂在墙上,各类安全工器具摆放有序。材料现场,标示明显、材料摆放整齐。在离生活区不远的一处空地上,保障人员挖了一个深坑,将生活垃圾进行深埋。面对工程管理人员不定时的检查,施工队已经形成了无论大事小事,事必做细的好习惯。
“目前,在西吉县,有35个施工队,平均近500名人员在一线施工,龙源公司将各施工队驻地与各项目部一样纳入规范化管理,管理人员多跑现场多到驻地,动动嘴、拉拉袖,让施工队员形成良好的习惯,工程才能有序推进、人员安全才有保障。”高俊岗告诉笔者。一天的行程,检查两个施工队驻地、两个施工现场、两个项目部,对西吉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管理,可谓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虽然各项目部管理人员工作都很踏实,但是只有自己过目的工作,高俊岗心里才有底。他们就这样一天天地奔波在西吉的山峁梁、沟沟岔岔。
坚强西吉电网,“十三五”期间还有更加繁重的工作,只有本着对企业负责、对员工负责、对广大客户高度负责的精神,强规范化管理、念好安全经,西吉电力的明天才会更美好!这是参加西吉农网建设人员共同的心声。
风吹日晒 赶进度
6月的一天,在西吉县一农户家的水窑前,田坪供电所李彦虎所长帮助老人从水窑中打出一桶水,看到浑浊的水面上还漂着一些草屑。“这里的百姓很穷很苦,就靠共产党和老天爷生活。” 李彦虎说,“为了解决村民生活吃水问题,政府出资帮助村民修建了水窑积蓄雨水和雪水,虽然不是太好喝,但人蓄生活用水基本够用,至于生产用水就没办法了,远处拉一车水450元钱,在这里水贵如油,打出了地下水,村民的好日子就有盼头了。”
今年2月份,西吉县燕李村孔恒恒发动村民筹资12万元打井,向地下要水。如果成功了,大家的生活将会有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快,县里打井队到燕李村一个小山坳里开始打井施工。西吉县供电公司的服务人员此时也没闲着。天天跑打井现场,了解进展情况,勘察方案上报项目。
“我们已经筹备了项目,争取到了资金支持,只有打井成功,我们立即架线、安装变压器,确保抽水用电正常。”得到肯定答复的村民们信心更足了。
2016年4月的一天,经过打井水队一个月的努力,一股浑浊的水从68米深的地下抽上来。
看到打井成功了,供电公司立即投资18万元,安装一台50千伏安变压器,架设850米长的10千伏线路,290米长的0.4千伏线路。该村1000余亩旱地转水浇地提供了可靠的电力保障。这可是百姓的致富水、幸福水,祖祖辈辈种旱了的燕李村这下也有了水浇地了。
“龙源公司施工队的人员头顶烈日,连续工作了三天,为抽水设施架好了线路,我们看到大家辛苦,叫他们吃饭,说什么也不答应。”孔恒恒说。
打井成功了,电路也通了。看着哗哗流淌的井水,孔耀斌支书和村民扳着指头算起了村民的致富帐:原来种植地膜玉米、杂粮等每亩一年收入也就600元,有了水,种植胡萝卜、马铃薯、芹菜等作务,一亩一年保守纯收入将达5000元,这里1000多亩旱地将转为水浇地……
“入春以来,施工人员们没日没夜地加紧施工,为的就是确保农网工程如期投运。”6月16日,在西吉县兴隆镇王河10千伏农网施工现场,西吉公司农网施工管理人员表示。按照计划,333项目西吉农网改造工程6月底竣工。在西吉,35个施工队,近500名施工人员正在抓紧点滴时间赶进度,做最后的冲刺。
在西吉农网工程中,面对点多面广,施工环境复杂,安全、质量、服务管控难度大等诸多问题,西吉县供电公司农网工程管理人员成天找政府协调、到现场监管,尽最大努力为施工正常进行创造条件。
施工人员马存福说:“遇到下雨、刮风等不良天气,施工人员就开展安全和业务知识培训学习,检查整理材料器具,做好准备工作,天气好了,就早出晚归加快施工进度,任务紧张时在工地就餐,稍事休息又投入了工作。”
“只要现场有工作,管理人员就要坚守,尽管施工点多,来回跑比较辛苦,但安全质量无小事,我们会尽职尽责。”西吉公司党支部书记李军鹏朴实地话语道出了管理农网的切身体会。
在西吉,这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义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53万回汉儿女用勤劳的双手铺就致富的道路。农村电网改造经历了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村民从用上电、用好电到现在以电为媒,共圆致富梦,西吉人的路会越走越宽!
周小博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