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桂供电解决用电难题助力村民致富
中电新闻网讯 通讯员 粟慧琼 报道 临桂会仙镇旧村是临桂县唯一的少数民族回族村,沿袭数百年的清真板鸭发展至今,已成为临桂农产品品牌化的重要载体声名远扬,依靠板鸭产业致富后家家户户建起了回族特色小楼,更是生态农家乐的热门去处。每年的11月至12月间,是村民们集中制作板鸭的时间,一只只、一串串板鸭整齐地晾晒得满屋满院,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
村里有个年轻人,叫白法立,原来是桂林市曾三家味餐饮连锁公司的行政总厨,每次回老家都在琢磨一个事:“传统的板鸭制作工艺很复杂,需经数十道大、小工序,这其中有个问题始终制约板鸭的大规模生产,那就是天气和温度。因为老天爷不刮北风,腌制好的鸭子吹不干,温度以高了,鸭子就会腐烂、发臭。”
“通过行内的朋友介绍,‘热泵风干机’这个东西,恒定温度的风能模仿风干板鸭的老北风,30个小时就能把鸭子风干,就不像其他村民用煤火、炭火烘,火候掌握不好的话,鸭子还没干就烘熟了,味道就不是腊味了。只是20个千瓦的机器上来,家里的线路挨不起。” 白法立也很发愁。
会仙供电所得知这个情况后,员工们纷纷表示不能让村民因为用电‘拖住’了致富的步伐,一定要全力支持白法立带头搞产业创新,让传统的老手艺“触电”,让板鸭“飞”得更远。
经过一周的筹备、施工,三相动力新线路“扯”到了白法立家,他的热泵风干机上马了,前后能比其他的村民多生产两个月,每次能烘干一千多只鸭子, 四个月下来能有4万多只板鸭产出。再配上全自动真空包装机保鲜包装,白法立家的板鸭不仅是周边老百姓喜爱的年货,还可全年供应桂林及广西各地的饭店,甚至远销北京、上海、广州和香港等城市,仅他一家年销售额达300多万元,并带动村民走上大规模生产、电商模式销售的致富快车道。
在临桂,像“板鸭村”这样,因解决了供电问题而得到大发展的地区还有很多。近年来,临桂供电公司将解决农村线路线老旧、台区“低电压”问题作为农网改造升级建设重中之重,确立了“安全为先、分步推进,因地制宜、确保精品”的项目管理指导思想,有序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建设,累计完成农网投资2.86亿元,覆盖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增容11.63万kvA,建设改造供电线路1299.16公里,供电质量和可靠性水平稳步提高。同时,积极响应政府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政策,因地制宜对临桂 “生态村落”、“文化村落”等新农村建设主动跟进,打造出一系列现代化农村示范台区,为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家里边创业”提供了坚实保障。
周小博
【稿件声明】凡来源出自中国电力新闻网的稿件,版权均归中国电力新闻网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s://www.cpnn.com.cn。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