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节能环保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0电企年中工作会 2020电力安全生产月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专题 > 电网 > 社会责任 > 正文

长河如歌 宁夏电力30多年扶贫之路

  2015-11-02 00:00:00    来源: 
A- A+
电力18讯:

  “也许肩上越是沉重,信念越是巍峨;也许我们歌唱太阳,也被太阳歌唱着……” ――题记

长 河 如 歌

――国网宁夏电力公司30多年扶贫之路

中电新闻网通讯员 郭文英

  8月31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对2015年全区定点帮扶工作进行通报,国网宁夏电力公司的扶贫工作再次受到表扬。其中特别提出“宁夏电力公司2015年为红寺堡区红寺堡镇团结村投入43.6万元,扶持贫困户种植甘草、解决养殖户的用电问题。”

  1972年,听说宁夏西海固人民还在干旱和贫穷中煎熬后,时任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流泪说:“西海固人民还在受苦,我当总理的有责任呀!”。1982年,中央实施“三西”(宁夏西海固、甘肃河西走廊、定西)扶贫攻坚工程,拉开了中国最大规模扶贫开发的序幕,当年宁夏贫困人口年收入仅有44元。经过30余年努力,贫困地区人均纯收入已达5247元,收入提高119倍,贫困离宁夏渐行渐远……这些成绩离不开公司的无私奉献。

  “情系西海固,扶贫暖人心。”地处宁夏中南部山区的西海固,是黄土丘陵区的西吉、海原、同心等国家级贫困县的统称。由于这里山大沟深、气候干旱、自然条件恶劣,被联合国确定为不适宜人类生存地区。从1982年开始,自治区党委安排区直机关、大中型企业等单位对西海固等中南部县区进行扶贫。公司不辱使命,自此踏上了长达30多年的扶贫之路,一直保持着“宁夏回族自治区扶贫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并多次受到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通报表扬。

  助贫困群众拾阶而上

  在30多年的漫漫扶贫之路上,公司及广大员工为贫困山区人民群众早日脱贫致富做出了积极努力。通过对现存资料的不完全统计和梳理,仅从1995年到2013年,该公司及员工捐助扶贫事业的资金和物质达1500余万元,直接参与扶贫的党员干部达200多人,派出的扶贫支教人员就有43人,为扶贫点兴修水利、发展产业、捐资助学等,使扶贫点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还记得,在贫瘠的西海固地区,海原县李旺镇上川村和北梁村的那106户乡亲。扶贫人员背着锅、扛着粮进驻了李旺镇的两个村。清晨6:00的第一缕曙光催醒了扶贫队员,“上工喽!”那一声嘹亮的号子,振奋了整个大地。正午毒毒的大太阳,晒烤着在杆上一站几个小时的施工队员们原本白皙的面容。乡亲们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一声声地唤着:“娃儿,下来喝口水,吃个西瓜吧!”而队员们舔着干裂的嘴唇,一声声回应:“不渴,你们快留着自己用吧!西瓜长成了卖钱呀!”回头却蹲在储雨的窑边,手捧着藏了一年的雨水喝。

  据统计,公司先后为定点帮扶的海原县李旺镇上川村和北梁村修建水池120个、沼气池120个,解决了人畜饮水和农业用水困难;建立了养殖专业合作社,扩大畜牧业规模,实现种植业和畜牧业互助发展;引导村民树立“脱贫靠自己”的思想,4年间共组织两个村输出劳务人员1653人次;协助两个村建立了村委会议决策程序、村务公开等制度,实现了村级领导班子规范化管理;为村党支部和村委会配备办公设施,使党员群众有了议事场所和活动中心。2010年,北梁村人均收入达到了2000元,从原来全镇的“后进村”变成了“先进村”,村支部被海原县命名为“五个好”党支部。

  村民刘斌说:“摩托车、农用车、现代电器家家都置办全了。”公司通过党员缴纳特殊党费、职工自愿捐款等形式筹集扶贫资金,自2011年起,三年内帮助同心县新园村发展设施拱棚1300座,肉牛和滩羊养殖6600头(只),建设100亩圆枣集体经济林,解决3000人次的农民工就业,对该村在人、财、物和技术、信息、管理等方面予以全面帮扶,以从根本上提高该村自我发展能力,帮助贫困人口快速脱贫致富。

  捐赠助学托起希望的太阳

  2011年4月,自治区将同心县下马关镇新园村确定为公司的对口帮扶村,要求选派专人参与定点扶贫。宁夏公司党政负责人当即表示:一定要尽最大努力完成工作,向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全区人民交出满意答卷。

  随后,由公司纪委书记靳昶任组长的扶贫工作队迅速成立,于接到通知的第二天向同心县委县政府报到,先后多次深入新园村调研。

  “扶贫要从教育抓起,教育得从娃娃抓起。扶贫关键是要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在新园村学校,靳昶一行看到教育基础设施比较简陋,只有简易的泥土平地作为操场,没有篮球场,也没有图书室和阅览室。500余人学生、12个教学班却只有10名教职员工,学校师资力量匮乏。他表示将把这些情况带回公司,研究后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想方设法开展帮扶工作。

  当了解到新园村小学的办学困难时,该公司将改善落后办学条件列为此次扶贫帮困的第一项内容,发动机关300多名干部职工向新园小学捐助爱心图书,在不到两天的时间内,共收到职工捐献的各类儿童读物、课外图书3000册,同时还多方筹集资金,为该小学500多名孩子捐赠了一批教学急需的课桌凳和办公文件柜。

  2011年11月11日,同心县新园小学的一间教室里,不时传出阵阵惊叹声,支教老师杨鑫正在给学生演示计算机的神奇功能,精彩的动画令学生目不转睛。公司在扶贫工作中始终把扶助当地教育事业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不断加大对扶贫点小学帮扶力度。该公司先后给扶贫点选派了支教老师、捐书、送桌凳、电脑等,受到自治区党委的通报表扬和当地村民的赞誉。

  翻开扶贫档案,先后涌现出了在生命弥留之际仍带病工作的许留狮、优秀支教教师胡君、青年骨干杨鑫及17年如一日扎根扶贫第一线的李林生,他们翻山越岭、走村串户、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为贫穷偏远山村点亮希望之灯。

  红寺堡区团结村是红寺堡唯一的纯回族村,红兴小学是该公司帮扶的团结村中一所完全小学,现有学生200余名。宁夏公司投资10万元首先在该小学建立了“公司爱心希望图书室”样板,在图书配置上,紧密结合小学生能力水平和需求,综合考虑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权威性,从教育部及各省教育主管部门推荐的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目中精选图书1000种,每种图书配2套,共采购图书6000余册;在家具配置上,购置了开放式钢制书架、阅读台,配置了管理计算机、激光打印机、管理工作台等。这也是该公司大力弘扬企业精神、模范践行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

  “电力公司的慷慨解囊,极大地改善了我们的办学条件,为山区的小学教育送来了新的希望,我代表全村的乡亲感谢你们。”该校校长马海珍激动不已。

  把实事办到农民心坎上

  9月22日,走进团结村,我们看到了路边12000平方米、12栋砖木结构的全封闭集中养殖小区,村庄路面宽敞,房舍整齐、漂亮,村民们的精神饱满,提起公司对他们的帮助,个个都是赞不绝口。

  团结村地处红寺堡开发区,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严重制约着经济发展,50%为贫困户,群众脱贫致富的呼声日渐强烈。2013年3月以来,公司积极响政府号召,在圆满完成上川、北梁、新园扶贫任务后,又在这里摆开新的战场。主要以“产业帮扶”为目标,坚持从思想上引,生活上扶,产业发展上促,基础教育上帮,以确保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自打开始进村帮扶后,团结村一天一个新变化,一月一个新气象,村民的意识转变了,生活质量提高了。公司累计向团结村投入资金153万元,新建改建配电线路,建立新型农民创业培训室,援建爱心图书室等,这都为团结村快速发展和致富奔小康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障。

  在采访中, 团结村村书记告诉记者,以前这里是有名的贫困村,电力公司派了干部天天住在村里,开会、学习、讲道理,慢慢地,村民们的觉悟都有了提高。“国网宁夏电力的领导还经常来看望我们,对我们真是太好了。”

  “在这里,我及家人十分感谢关心、支持和援助我们的电力公司领导和员工,感谢你们的仁爱之手,让我增添了战胜病魔的勇气和力量……”8月21日,公司扶贫办收到帮扶村患病村民马晓玲的感谢信。信中,她表达了对公司的感谢以及自己战胜病魔的决心。

  马晓玲是公司帮扶点――红寺堡团结村村民的一位村民,今年5月份,被诊断患有脓毒症和腰肌结核,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给这个原本经济拮据的家庭更增添了沉重的负担,5月初,她在治疗脓毒症的50多天里,花费20万元;7月初,又因腰肌结核急需手术,就在全家为手术费一筹莫展之际,公司伸出援助之手,捐助3万元善款,为住院费正愁眉不展一家人解决了燃眉之急,使这家人感动地痛哭流涕。

  有这笔善款的援助,马晓玲的手术于7月9日顺利进行,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病情得到缓解,她非常感谢公司在全家一度无望之际的爱心援助,她说:“是你们的善行极大地鼓舞了我与病魔做斗争的勇气,使我及家人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我相信,有了你们的祝福、关爱和帮助,我一定会创造生命的奇迹。”

  辉煌而壮丽的30多年过去了,扶贫工作如清风拂心扉般在人们心底留下了永久的记忆。今后的岁月那是一条时间的长河,相信公司还能唱出一首壮歌,走向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采访手记:

  为改善民生送去希望和光明

  来到几个扶贫点采访,我被这里的生动景象吸引,被这些真实的扶贫工作故事深深地感动,我更为国网宁夏电力公司模范践行核心价值观、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而震撼。一个企业做点善事并不难,难的是三十年如一日,积极投身当地扶贫事业,助贫困群众拾阶而上。30年的大爱坚守,书写了中国扶贫开发史上浓烈的一章,他们用真情温暖了回乡大地,用责任点亮了万家灯火。

  责任高于一切,责任重于泰山。正因为有了这种责任,才有了帮扶的生动事迹。国网宁夏电力人无惧风雨险阻,不畏酷暑严寒,实施大规模的农村扶贫通电工程、农网改造及“村村通电”工程,为千家万户送去光明,彻底解决了当地百姓用电难问题。新一轮的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国网宁夏电力累计投入25亿元,全力支持自治区“十二五”扶贫攻坚战。他们多年坚持“一度电服务”理念,架线送电,为改善百姓民生送去光明和希望,注入了新的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国网宁夏电力在发挥行业优势,做好电力帮扶的同时,积极开展社会扶贫。公司党政“一把手”亲力亲为,带领广大干部员工坚持不懈抓扶贫,为宁夏全区扶贫开发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采访中,电网人弘扬扶贫济困传统美德,心系贫困地区群众的奉献精神,让我铭记于心。采访中,曾受助的村民几度哽咽,村民们连声称谢……离开时,已是灯火闪耀,我明白:那是国家电网让社会发展之路灯火璀璨,让贫困群众心中小康之灯更加光明。

周小博

  【稿件声明】凡来源出自中国电力新闻网的稿件,版权均归中国电力新闻网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s://www.cpnn.com.cn。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热点排行
  • · 李根的扶贫故事
  • · 江西吉安公司:产业扶贫助力贫困户脱贫致富
  • · 那山 那人 那些事——曲靖供电局留田村扶贫工作队工作纪实
  • · 重庆南岸供电公司:实施危房改造通电工作 推进巴南脱贫攻坚
  • · 黑龙江齐齐哈尔公司:东西帮扶“帮”出实效
  • · 蒙东赤峰公司:党员服务队情暖留守家庭
  • · 以真情实干回应群众期盼 以责任担当书写脱贫答卷——曲靖供电局留田村扶贫硕果累累
  • · 广西隆林供电局:让贫困村“电力十足”
  • · 灯更亮了 心更爽了——江门新会供电局志愿者服务低保户
  • · 山东莘县供电公司“双联共建”助力精准扶贫
推荐阅读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