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点亮震区的希望
7月3日9时7分,新疆皮山县发生6.5级地震,造成3人死亡,71人受伤,倒塌房屋1.2万余间,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6.6万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府启动二级应急响应,协调各方力量迅速投入抗震救灾,国家电网公司也对做好抗震救灾保电工作提出要求。国网新疆电力公司第一时间加入救灾保电的队伍,一场与时间赛跑的行动全面展开。
快速反应 吹响抗震保电“集结号”
7月3日地震发生后,国网新疆电力立即启动地震灾害应急响应,连线和田供电公司、疆南供电公司与皮山县供电公司,开展24小时视频会商和应急值班。
迅速核实受损的供电设施,全力以赴开展供电抢修工作,确保当地电力供应;
积极配合当地政府做好抗震救灾工作,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全面排查设备隐患,做好居民安置点的供电和服务工作;
邻近的疆南供电公司集结队伍,做好应急救援准备……
一道道命令从应急指挥中心下达,一支支应急队伍迅速集结,紧急开赴地震灾区。
“不惜代价,全力以赴!”国网新疆电力上下形成共识。他们还确定了一个目标:把员工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加强现场安全监督和防护,以“零伤亡”目标打赢这场抗震救灾攻坚战。
经过农网升级改造,新疆电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已大大增强。此次地震新疆主电网运行正常,但皮山县有5条10千伏供电线路受到不同程度影响,10250户居民家中停电。
7月3日10时,皮山县供电公司的应急抢修人员冒着余震的危险出发了。当时,他们刚刚经历了一次考验:地震造成该公司办公楼、库房、车库、员工食堂严重损坏,全部人员都已紧急撤离。地震还造成110千伏皮山变电站和4个供电所(收费站)的墙壁出现裂纹。
13时15分,经过该公司的紧急抢修,除1条砖厂专用供电线路外,其余的4条受损线路全部修复,停电居民家中全部恢复供电。此时,距离发生地震仅4个小时。
八方救援 为了让灾区“亮”起来
重任在肩,国网新疆电力“电力铁军”的风范充分展现。灾情发生后的三天时间里,该公司连续召开5次应急响应会议,参与抢险保电的单位都接到了命令:讲政治、顾大局,积极配合当地政府做好抗震救灾工作。
尽快让灾区“亮”起来,国网新疆电力指挥系统在与时间赛跑,所属供电公司也争分夺秒地进行着救援。
7月3日17时40分,疆南供电公司87名抢修人员组成4支应急队伍开赴皮山县地震灾区,当天23时,经过近400余千米的长途跋涉,顺利到达灾区。没有时间休息,摆在眼前的任务是为救灾帐篷通电。当时,天已黑透,抢修人员打着手电筒在帐篷里接电装灯。帐篷过高,装一盏灯需要挪一回梯子。但为了快些让帐篷亮起来,大家都铆足劲认真干活,尽量加快速度。
天山雪莲共产党员服务队负责人蔡金龙和队友们也围着一辆黄色的皮卡车,快速地整理着电线。这支党员服务队是2013年成立的,专门在应对自然灾害中无偿提供保障服务。地震发生后,为了给政府搭建的救灾帐篷通电,哪里需要他们,他们的车就开到哪里。
皮山县供电公司主管生产的副经理李英哲是最早投入救灾保电的人员之一。他带领12名队员,除了负责震后皮山县城10千伏及以下配网抢修外,还承担着一部分救灾帐篷的通电任务。“每搭一个帐篷,就要点亮一盏电灯。我们根本没有时间休息。”李英哲说,地震发生后,所有抢修人员都是露天休息,累了只能坐地上打个盹儿。7月3日晚上,政府在各救援点搭建的340顶救灾帐篷,他们连夜全通上了电。他能感受到,震后第一夜,正是这盏盏灯光,安定了人心,给受灾的群众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抢修工作进展迅速,服务工作也照常开展。7月4日,在皮山地震灾情最重的皮西那乡,国家电网帐篷营业厅正式开业,全乡客户用电业务都能在那里正常办理。抗震救灾工作中,物资、后勤部门也将抢修物资、食物药品送到前线,工会人员亲切慰问一线抗震抢险人员。7月4日,和田供电公司员工艾尼瓦尔・芒素还自费购买了黄萝卜、羊肉、大米、清油等食材,来到皮山地震灾区,为受灾群众做了600多份热腾腾的“爱心抓饭”。
7月5日8时,国网新疆电力完成了皮山县地震灾区临时安置点837顶救灾帐篷的接线通电任务;12时36分,最后一条受损的砖厂专用供电线路送电成功,皮山县因地震受损的供电线路全部恢复供电,电网运行和重要客户供电保障全部正常。至此,救灾保电工作初战告捷。国网新疆电力共派出7支应急抢险队伍共计251人,累计调拨车辆38台,发电车1台,发电机16台以及帐篷、电线电缆、照明灯具等救援物资参与救灾。这支“电力铁军”也得到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车俊的肯定:灾情发生后,供电公司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反应,为抗震救灾工作顺利进行提供了支持。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