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节能环保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0电企年中工作会 2020电力安全生产月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专题 > 电网 > 人力资源 > 正文

北海供电局:匠心青年的精益创新路

  2017-11-17 00:00:00    来源:南方电网广西公司 
A- A+
电力18讯:

  本网讯 “‘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工匠精神的论述,对我们青年员工来说是一种莫大的鼓舞,我希望在劳模精神工匠精神风尚的影响下,能带领更多同事一起走精益创新之路,提高工作效率,并从中得到快乐。”广西电网北海供电局变电管理所检修班员工万俊在谈十九大报告学习体会时这样说。

  正是他的大胆创新,在刚结束的广西电网公司劳模(技术能手)创新工作室变电专业创新成果展中,由他和班长李志永带头研发的《新型导线(电缆)连接器》和《便携式高空作业打磨装置》项目分获一等奖和三等奖。其中《新型导线(电缆)连接器》受到公司工会林辉主席的高度赞赏,称该项目是“现有导线连接方式的一项重要变革”,并得到由公司设备部和2017年广西电网工匠组成的专家团队的一致认可。

  “原计划是主推‘便携式高空作业打磨装置’的,因为相比还处在试验阶段的‘新型导线连接器’,打磨装置已经在我们局的检修工作中应用了一年多。”万俊所说的“ 便携式高空作业打磨装置”是一个可以代替人工手磨来去除设备零件表面结痂、氧化层和不平整的电动打磨工具,能够有效减少设备线夹发热的概率,提升打磨工作效率。以打磨设备线夹为例,手工打磨一组线夹平均要用30多分钟,使用“ 便携式高空作业打磨装置”只需不到5分钟时间,且打磨后的接触电阻值比手工打磨的要小3到4倍。

  “虽然‘便携式高空作业打磨装置’这项发明各方面技术都很成熟,成效也很明显,但我心里始终认为新型连接器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更能体现‘管理精益’的目标。因为像打磨装置这种发明,只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工具,而新型连接器却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实现‘消除浪费、创造价值’的要求。”在创新成果展的项目介绍环节,万俊果断调整原本主推《便携式高空作业打磨装置》的计划,在仅有的5分钟介绍时间内,花了4分钟主要介绍《新型导线(电缆)连接器》项目。“现在‘新型导线连接器’还相当于一个‘概念机’,虽然我坚信它在以后的推广应用中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但毕竟没有经过时间的考验,所以一开始我不是很有把握,最后的比赛结果打消了我的顾虑,让我更加坚定要走精益创新之路!”回忆起比赛时的场景,万俊兴奋地说道。

  设备线夹和导线大量使用于变电站中,所有的高压设备都要通过线夹和导线进行连接,为了防止松动,现有的线夹和导线采用的是一次性压接成型的连接方式,两者是固定死了的,这就意味着当其中一项需要更换时,就必须把线夹连同整条导线一起换掉,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而“新型导线连接器”打破了现有设备线夹和导线连接的既定模式,采用螺旋逼紧的方式进行连接,在确保了线夹和导线不宜松动的前提下,再遇到两者之一需要更换的情况时,就只需更换需要更换的那部分,剩下不用更换的那部分可以继续保留使用,减少了资源浪费,大大节约了生产成本。“我们做过实验推算,采用‘新型导线连接器’后,更换设备线夹及其附属导线的时间由原来的60分钟减少到20分钟,提高设备检修的效率近70%,在降低作业难度、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大幅度缩短了检修停电时间。”万俊介绍说,下一步,他们还将对该项目进行更深层次的研发。

  目前,《新型导线(电缆)连接器》和《便携式高空作业打磨装置》已分别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万俊真诚地希望他的发明创造都能够得到推广应用,尽早地将专利转化成效益,帮助更多的同事节省时间和力气,提升电网设备的健康水平。

  有人说,只要拥有一种纯粹为了把事情做好而好好工作的欲望,每个人都是匠人,只要用“心”,就能创新。万俊就是这样用“心”的“匠人”,坚持“简单的事情认真做,认真的事情重复做,复杂的事情简单做”。每每在工作中遇到疑难问题,他都会记录在笔记本中,在业余时间积极向同事、专家们请教,直至问题得到完全解决掌握,再将答案再详细地整理到笔记本中。6本厚厚的“成长笔记”,使他在短短的四年时间内迅速地完成了由一名新员工向一名技术骨干的蜕变。

  对于未来,万俊充满自信,他将继续踏实坚定地行走在创新的路上,以实际行动在平凡的岗位上扎实工作,练就过硬本领,在实现南网梦中放飞青春梦想,实现自身价值。(叶维颖)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热点排行
  • · 国网人资部赴湖北宜昌调研“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情况
  • · 科学调配人员 适应变革发展
  • · 辽宁省电力公司推出冬训“套餐服务” 亮点纷呈效果显著
  • · 国网公司举办状态检修集中调考
  • · 辽宁省电力公司:“3456”打通“双向培养”任督二脉
  • · 科学调配人员 适应变革发展――郑州供电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建设侧记
  • · 国网青海电力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
  • · 国网山东电力轮训乡镇供电所长
  • · 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多样化培训促员工成才
  • · 创新培训模式 提升全员素质 湖北省电力公司走出技能人才培养新路
推荐阅读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