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电网毕节金沙供电局发挥“捆绑”效应 提升价值创造能力
发现隐患认真做好记录。来静 摄
“新化供电所本月基础贡献为55704.84度,本期增量贡献为7375.79元,6月奖励2867.78元。”
近日,贵州电网毕节金沙供电局最新一期《供电所基础贡献+增量贡献表》出炉。报表显示,新化供电所由于成本效益管控效果较好,年度账户已积存奖励31540.94元,位列15个供电所前列。其中,还有两个供电所因为管控不到位,年度账户积存奖励为0。
今年以来,面对经济下行的严峻形势,金沙供电局进一步加强成本效益管控,将与成本效益关系密切的综合线损、供电量、平均售电单价、电费回收率4个指标进行“捆绑”,形成合力进行管控,打通了价值创造的“全链条”,提高了基层单位的竞争能力,提升了价值创造能力。
伴随着压力和责任的层层传递,金沙供电局克服了经济下行以及去产能等压力,各项指标逐渐向好。截至8月份,金沙供电局完成售电量6.89亿千瓦时,同比上升4.91%;综合线损率达8.34%,同比下降0.45个百分点;电费回收率为100%。
知忧患重责任
形成全员成本意识
金沙县,坐落于贵州省毕节市东部。近80亿吨的煤炭储量,使金沙县成为全国50个重点产煤县、贵州省第二大产煤县。煤炭优势,为金沙供电局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支撑。以煤炭为主的工业用电量最高时占到全局售电量的65%。
近年来,随着国家调结构、去产能政策的影响,金沙县的煤矿开始纷纷关停或重组。从2014年下半年到现在,全县的煤矿数量从110多家降到40多家。对于曾经以煤为“生”的金沙供电局来说,影响是深远的。而作为金沙供电局局长,姚毅也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压力。
“今年,电力市场化改革又加快了步伐。供电企业的发展面临着多重环境的交织。”姚毅早早地意识到,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员工,必须要转变观念,提高成本效益意识。
“供电所的员工有多少?资产有多少?每年的人工成本有多少?资产运维费用是多少?效益有多少?是赚钱了还是亏钱了?”每到一个供电所,与所长、员工一同算算每一笔账成了姚毅的“必修课”。在他看来,算账的过程就是压力和责任传递的过程,也是提升员工价值创造能力的过程。
在转变观念的同时,金沙供电局还加强成本效益管控。分管营销的副局长林海认为,营销指标只是整个生产流程的最终数据体现而已,因此需要从企业整体的视野出发,把成本效益管理延伸至各个领域,物资采购、基础建设、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都纳入成本分析,形成贯穿企业各部门、各环节的成本意识,形成全员式的降成本、增效益格局。
“我们还将企业外部环境如客户群体、市场环境等纳入成本分析中。”林海说道,经济发展环境越复杂,供电企业越要发挥自身优势,帮助客户降低用电成本,让其能够正常运转起来,并且运转得好。
大西南煤矿销售有限公司成立之初,供电所得知该公司投运两台1万千伏安的主变后,经过成本测算,建议其报停一台,报停后每月仅基本电费就节约30万元。此外还建议煤矿的瓦斯泵、皮带传输机等采用变频设备,实现节能增效。
“对于我们来说,虽然在短期内用电量会有所下降,但从长远来看,稳固了市场,这是持续发展的根基。”林海说道。
抓成本提效益
综合考虑供电所贡献度
成本效益管控如何能够做到更直观?如何能够让供电所的工作真正转变到控成本、增效益上?今年初,金沙供电局制定了《成本效益管控试行办法2016版》。
“与往年每项指标单独管控、考核方式不同的是,今年的办法将多个指标‘捆绑’在一起,并且各个指标‘环环相扣’,综合考虑供电所的贡献度。”林海说道,这种改变对供电所来说是一种质的改变。以前,供电所在完成指标上存在“加减法”,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优先完成绩效奖励较高的指标。
现在,任何一项指标“拖后腿”,都会影响其综合贡献度,进而影响整体绩效。比如,如果一个供电所的线损降下来了,在以前可能有很多绩效奖励。按现在的绩效考核方式,如果人工成本、资产运维成本上升了,对这个供电所来说利润是没有增长的,对企业是没有贡献度的,就不会有绩效奖励。
在新的办法中,对于每项指标设定了一个基准值和一个创先值。对于基准值,供电所稍微努力一下就可以实现,绩效奖励也稍少;对于创先值,供电所需要更多地努力才能实现,而绩效奖励也很“丰厚”。
新办法还注重对各项指标的管控,规定连续4个月或累计5个月完不成指标,所长免职、副所长撤职。金沙供电局下达年度指标后,各供电所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月度分解,避免在完成情况上出现较大的波动。新一期报表显示,虽然源村供电所在各项指标完成较好,但由于分解不合理而没有绩效奖励。
新办法出台后,金沙供电局领导班子成员制作了PPT,对所有供电所进行宣传。每一项指标的贡献度如何计算,计算方式是什么,计算结果如何运用,均做到一一详细讲解。
随着宣贯的深入,供电所在慢慢改变,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质量均有很大幅度的提升。
“一开始肯定感觉到压力很大,但压力也是动力。”新化供电所所长丁常刚认为,在服务好客户、提高用电量的同时,更应该通过提升工作质量来达到既降低成本又提高效益的目的。“现在,我们每开展一项工作都要分析对成本效益的贡献度。”
“虽然不能做到每一项工作都让员工积极主动地、心甘情愿地去做,但这是我们始终努力的方向。”林海说道。
强竞争优服务
让客户感受到供电的贴心
今年5月份,位于金沙县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优仕新能源公司因开关故障突然停电,工作人员随即拨打了供电所电话。几分钟后,大水供电所员工陈乾赶到现场进行了紧急处理。
看似简单的一起故障抢修,在大水供电所却有着不一样的意义。
在金沙县人民政府主导成立县售电公司后,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也开始有了成立售电公司的念头。经济技术开发区是金沙县工业型企业的聚集地,园区主导产业为煤化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型建材、食品加工等。“对我们来说,这些都是优质负荷。”大水供电所就位于经济技术开发区,所长张志军非常清楚成立售电公司对于供电所意味着什么。
随后,金沙供电局领导班子成员和张志军多次到管委会进行沟通。“成立售电公司需要增加管理成本,园区内大多数小型企业都没有专业电工,聘请电工也需要增加人工成本。”经过算账后,张志军承诺,让供电所的管片员工来当园区以及企业的电工,做到随叫随到,保证服务优质、到位。
至此,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才打消了成立售电公司的念头。而从此,“一包到底”的服务成为了大水供电所服务经济开发区的一项义务和责任。“虽然我们的员工辛苦了点,但留住了客户。客户在,市场就在。”张志军说道。
与大水供电所通过优质服务留住客户所不同,新化供电所则通过综合施策,实现效益提升的目的。新化供电所辖区内有煤矿10余家,大工业用电量占到总用电量的七成。新的成本效益管控办法出台后,丁常刚的工作重点开始多了起来。不仅要维护好线路,服务好大客户,尤其是煤矿企业,确保其可靠用电;还要管理好台区,降低线损。而如今,历史遗留下来的煤矿区转供电问题、用电类别的梳理、高压设备容量核定等多项工作也在加快推进。
通过综合施策,截至8月份,新化供电所电费回收率100%,完成累积欠费回收235.2万元;综合线损率达1.89%,同比下降0.42个百分点。 (王明科 来静 廖瑶瑶 周凯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