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供电局220千伏大丰变电站精益之道
中国电力新闻网讯 通讯员 蒙万兴 莫晓姣 报道 从2001年11月8日建站至今,南方电网广西桂林供电局220千伏大丰变电站已保持安全运行5900多个日夜。不久前,在广西电网公司2018年变电运行规范化选拔赛中,该站在所有220千伏参赛变电站中综合得分名列前茅。成绩得益于该站对精益管理思维的落地,并结合自身实际提出的运行“四范”思路的实施。
管理树规范,风险严防范
变电运行,工作繁多必须规范,关键在于人。大丰站运维人员提出了“设备主人+”的工作思路,以“熟悉、维护、追踪”的六字原则指导设备主人的日常工作。作为设备主人,除了以表单化的方式规范日常工作之外,大丰站邀请每个检修班组确定一个设备责任人来加强运行与检修专业之间的横向沟通,对于运维中的问题,设备主人通过照片、视频等方式与相关设备责任人同步分析并共同制定解决方法,实现了运行与检修人员更紧密的日常对接。
其次,大丰站以专家讲坛、技师讲坛、三个一培训制度等载体规范人才培训并制定详细的员工成长地图,实现站内运维人员1年“会”、2年“熟”,3年“精”的雄鹰计划,还通过区内独有的变电虚拟VR技术培训提高培训效果,使得运维人员能真正理解规范、执行规范。
“对于风险防范,我们当然知道现代化管理中的灰犀牛与黑天鹅理论。”田仁杰是大丰站的站长,他认为严防风险首先要破除人对于潜在风险“视而不见”的状况。所以,大丰站每年联合检修专业人员共同开展一次变电站全员参与的零死角巡视,既增强了设备运维力度,同时又借助外力对值班员技能和工作方式进行考量。而对于防范应急工作忙乱无序,大丰站“精于粗细”,首先,将班组应急处置方案以科学方式浓缩成简短易记的口诀便于形成固定记忆,类似熟练的打字员在输入时并不需要琢磨所需按键的位置,一旦出现应急情况,值班员凭借身体对记忆的反应便可立即按步骤进行处理。在细的方面,运维人员将作业指导书的技术要求融入表单,细化明确每个作业环节“达成”的前提要素,比如检查设备时必须到达的具体位置和记录的具体状态等信息;在另一个维度,大丰站的保供电电子方案对每个人在工作中的角色、时间节点、完成标志等要素予以明确。这样,规范化就使不同的轮值班次和人员都能保证相同的工作成效,每次任务都井然有序、风险就此得以控制。
人人争模范,创新筑典范
“包括2017年春晚桂林分会场、兴安风电接入工程等多次重大保电任务,我们担任市区主供电源;我们是南方电网公司变电站节能减排技能竞赛工人先锋号;我们是广西电网公司变电运行规范化及设备主人交叉评审集体二等奖。”田仁杰说起站里最近获得的一些荣誉,脸上掩饰不住自豪,“我个人也在大家的帮助下获得了南方电网2018年防冰抗冰先进个人荣誉。”原来,维护珍惜荣誉,尊敬资历更尊敬贡献是大丰站的老传统,在这种氛围中,站里人人争优秀、比进步,巡维班14名工作人员平均年龄33岁,却有变电运行助理专家1人,技师8人,而且他们几乎人人都是管理所的“突击队员”,每次高标准、严要求的任务中,他们总能不出错、不间断地完成值守,啃下了不少“硬骨头”。在日常工作中,他们更是比业绩、不服输,2017年这个团队在巡视、维护过程中发现处理异常数据352条,将设备不良状态“拦”在了产生缺陷之前。
桂林供电局的南网工匠、创客双料荣誉获得者彭彦军这样评价大丰站:“14人的团队却不止14人的力量,因为他们还有云团队,我也是其中的一员。”据了解,该站在技能专家唐保珍师傅的牵头下“走出去,引进来”,与所在管理所、桂林电网、甚至是其他局的劳模工作室联建对标,架构出的云团队已经使大丰站在创新创效过程中颇有成效。如获得国家专利的电缆进出口封堵装置,不仅解决电缆封堵胶泥易掉落造成易受潮及小动物进入的问题,还每年为站里节约时间528分钟每人次;改善检修电源箱课题解决了检修电源箱因检修引出电源线无法关闭箱门,小动物、雨水等会趁机进入箱内损坏箱内设备等难题;改善GIS设备通风过滤网课题将通风设备维护时间从之前的120分钟降低到36分钟;节能照明控制系统应用课题将大丰站站用电量每月减少1300多度。此外,大丰站依托云团队主导或参与攻克了“接地线管理系统应用课题”、“平开式防鼠挡板”、“伸缩式围栏桩”、“变电站E匙通”等成果,这些成果都已经在班组得到很好的应用,使得众多班组在管理水平、工作效率、工作质量上均有提升。
目前,桂林供电局220千伏大丰站正响应南网规范化班组要求进一步强化变电站规范化建设,将精益管理全面渗透到变电站的方方面面,以运行“四范”争做新的榜样。
周小博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