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供电局220千伏罗涌变电站:30年老站全停消缺 百人奋战精益显威
班组现场核对安全注意事项。 蔡志芳 摄
“母线充电完成!”12月18日,运行人员在一、二次设备检查操作票上划上重重的对勾后,广州供电局220千伏罗涌变电站恢复送电。这标志着罗涌变电站瓷质绝缘子更换的消缺工作,在200多人连续奋战5个日夜后终于告竣,这座守护广州30年的老变电站又换上了新的铠甲,继续坚守着广州电网的西部门户。
连守三关,老将终迎卸甲
广州供电局220千伏罗涌变电站投产于上世纪80年代,运行至今已近30年历史。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罗涌变电站及相连的北涌甲乙线是广州城区的重要输电通道。
2017年9月,广州供电局变电二所进行变电站瓷质绝缘子零值带电检测,结果显示罗涌变电站6串瓷质绝缘子中有2串存在零值或低值,绝缘子表面发现贯穿性的爬电痕迹。综合分析,罗涌变电站内瓷质绝缘子缺陷属于重大缺陷,运行风险极高——瓷质绝缘子的更换刻不容缓。
由于悬挂绝缘子的导线横跨整个220千伏站场,要进行更换,必须全站停止送电。但作为广州西部重要的输电通道,要停止送电并不容易:9月,是广州夏季用电高峰;10月,党的十九大开幕,罗涌变电站承担了重要保供电任务;11月,《财富》全球论坛举行……
在暂时无法更换瓷质绝缘子的情况下,广州供电局采取多项措施确保老站安全稳定运行,不仅立即对罗涌变电站所有的绝缘子进行清洁,给绝缘子表面喷涂PRTV加强绝缘。同时采取红外测温、紫外测局放等措施对绝缘子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
12月,经过广州中调的反复测算和应急演练,罗涌变电站终于可以全站停电,实施瓷质绝缘子和部分主变更换的消缺工作。在罗涌变电站全停期间,涉及转送电的其他6个220千伏变电站和7个110千伏变电站承担了很高运行风险,广州供电局为此发布了IV级电网风险。
“全停一次不容易,时间空隙极为珍贵。”广州供电局变电二所生技部专责易鹭说,“工作不仅要快,还要在全停窗口期完成多项工程,以求时间价值最大化。”
百人同作战,随处可见的精益细节
12月14日早上7点,电机的低鸣逐渐停止,罗涌变电站的消缺工作多线开启了。绝缘子的更换是工作重点,围绕着更换工作的准备、预防、消除安全隐患和转送电,也极为重要。
细节是魔鬼,在短时间里做到消缺、保障和多项工程的施工,精益管理的手段必不可少。广州供电局运用精益化管控思路,统筹考虑施工、电网、操作风险,既要确保现场施工安全、工期充足,也要将电网风险与操作风险降到最低。该局通过优化调整运行方式确保罗涌变电站全停期间广州用电无错峰。同时,运用可视化原理制作三块现场安全管控看板,将精益管理做细做实。
据统计,本次消缺工作中,广州供电局投入200余人,各部门统一部署、分工有序。在工作场内,大家量度新的玻璃绝缘子匹配长度,搭建设备防护棚,更换长导线……最高峰的时候,200多人同时作业;在工作场外,罗涌巡维中心当值人员对停电所涉风险设备、线路进行特殊巡视维护,保证全停期间,这些线路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除了绝缘子更换,220千伏双母双失灵改造等10个项目工程也在全停窗口期开展。“这些项目工程都需要在停电期间进行,”罗涌变电站副站长王尉说,“利用好这次全停机会完成项目,后续就可以减少计划停电次数。”
最终,广州供电局同步完成包括主变更换、架空导线和绝缘子更换、构架防腐处理等高风险工作,这不仅是精益化思维的体现,更是电网企业对不断提升供电质量的执着追求。
设备差异化运维,真正的幕后英雄
在罗涌变电站的消缺工作中,能看到百人作业的火热现场,能看到全停消缺的一项项工作部署安排,而调控这一切的正是“电网设备差异化运维策略”。
据了解,近年来,广州供电局根据南方电网公司检修管理办法、检修规程等要求,制定了一系列差异化运维策略,对老旧设备、隐患设备及其健康度和重要度开展诊断性检修,探索科学检修策略。这次罗涌变电站的消缺工作,就是设备管理要求“应修必修,修必修好,应试必试,试必试全”的一次典型实践。同时,广州供电局对生产核心业务,包括生产计划及缺陷处理工作进行跟踪管控,对发现处理超时情况进行通报并督促处理,形成有效的工作闭环管理,各项生产任务完成质量显著提升:生产计划完成率从2016年的96%上升至2017年的99%,紧急重大缺陷消缺及时率从2016年的98%上升至2017年的100%。
220千伏罗涌变电站的消缺工作是检阅,也是缩影。它显示了广州供电局设备风险、电网风险的可控在控,更显示了广州供电局在精益管理工作上的落实和深耕。
(何靖治 李晨涛 李悦)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