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临桂供电局:银线深山架 幸福生活来
本网讯 按下开关,电灯照亮了屋子的每一个角落;接通电源,风扇转了,在酷暑中送出阵阵清凉;从今往后,夏天可以把西瓜放入冰箱,冬天可以围着取暖器看电视,不再忍受湿寒难耐。。。。。。
这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事情,在这里,临桂黄沙乡宇海村委的宇海、大村、下槽、罗江四个自然村,从2017年7月27日开始,终于实现了。
宇海村委平均海拔约1300米,地处广西花坪国家自然保护区内,有着美丽的林海、云海、雾海,连绵黛青的群山,苍翠茂密的森林,终年云雾缭绕令人心旷神怡,人称“临桂小西藏”。宇海村委距县城约120公里,通向大山之外的只有一条简易机耕路,因为不通高压电,村民仍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从临桂城区驱车近三小时到达黄沙瑶族乡,再颠簸两个半小时,终于到达宇海村委。村委72户人家,都是瑶族山民,散居在30多平方公里区域内的崇山峻岭之中。
用电,这个最基本的生活条件,在这里曾今是最大的难题。每年的3月到8月是山里的雨季,山上的水池蓄水一天,到了晚上8点前后,放水下来能带动微型发电机正常工作大概一到两个小时,可以看看电视,其他时间就只是亮一根灯丝,微弱的光能照亮屋子的一角;不下雨的时候蓄一天两天也不一定满,除了生活必要的用水,就没有多余的水能带动发电机,只能靠煤油灯照明。在冬天,长达3、4个月的时间里没有水能发电,村里有谁出山赶集都是大事,帮村民们买回煤油。
“村民们家家有个小的水轮发电机,大家最讨厌起风和下大雨的时候,上山沿着水沟清理树叶和杂物也是大家常常做的事情,水流被挡住形成了“堰塞”,发电机就转不起来了,水突然冲下来发电机突然发力,虽然有稳压器,还是经常烧坏灯泡和电视。”宇海村委副主任何顺亮道出了用微水电12年来的苦恼。
为彻底解决宇海村委的用电问题,从根本上改善村民们的生产生活条件,桂林临桂供电局投资660万元,从项目申报、勘察设计到施工历时近5年,为宇海村委实施通电工程。10千伏宇海线路全程32公里,线路走廊基本处于崇山峻岭之间,204基杆塔却使用了348根电杆,最大跨越处达604米。
从事线路建设30多年的施工监理陈荣志说,宇海线是他遇到过建设难度最大的一个项目。由于地处花坪自然保护区,其实绝大多数的地方都是“无人区”,进山只有一条沿山边开凿的石土路,平均宽度两米不到,一年四季都有塌方、滑坡的情况发生,雨季更为频繁,基本不能走大型机械,而且杆塔基本在大山大岭间,必须先开辟施工便道和马道,通过人扛马驮,才能将金具材料等运送上山。最最困难的137号杆,离车辆能到位的地方有700多米,距离看似不远,但是要翻过两个坡度在70多度的山头,全部靠人力足足拉了半个月,才将电杆拖到位。
348根电杆在大瑶山里落地生根,32公里的银线飞架山间,托起了宇海瑶乡盼望已久的用电梦,这些深山里的村落将告别微型水轮机、蜡烛煤油灯照明,用上稳定的电力。经过测算,宇海村委通电工程户均投资高达10余万元,是全区农网建设工程中户均投资最高的地区。
宇海大村村民贺顺丽在2017年春节赶集买年货时,看到商场家电促销,买了一台海尔洗衣机,边上的老乡笑她,家里就亮一个灯泡,买洗衣机能用吗??她笑着告诉老乡:“供电局已经把电杆都拉到山上拉到村子里了,很快就会有高压电了!”现在通电了,贺顺丽把攒了一层灰的洗衣机外包装取掉,研究了很多遍的使用方法终于派上了用场:“手洗衣服洗了40多年了,终于用上了洗衣机,以后做活路回来再也不用辛辛苦苦洗一家人的衣服了!
“以前我在宇海小学当老师,不下雨的时候,阳光可以投过屋顶的亮瓦照进教室,可山里的天气变化莫测,阴雨的日子很多,光线很暗,很心疼孩子们看不清黑板上的字,这时候就带着他们朗读,不用看黑板。”回想当年,宇海村委支书周元良感慨万分,“要是有现在的条件,孩子们就不用小小年纪离开父母到山外住校上学了。”
宇海村民万长春5岁的小孙女羞涩地扯着衣角,笔者问她“家里的灯亮多了,电视机一天都能开了,你开心吗?”小姑娘使劲点头。万长春说,现在高压电通了,打算先把家里的木楼收拾好、加盖多几间房,过一段路修好了,就着在家开始搞高山水养鱼,搞搞农家乐,让进山游玩的游客有饭吃、有地方住,我们有了创收,这样孩子们就不用常年在外打工了。
罗江村里年龄最大的老人,86岁的彭云芬奶奶,从没走出过大山,盼电盼了六十多年,虽不善普通话,但还是不停的讲着当地的方言,与笔者碎碎念着在有生之年看到电网架进大山,用上高压电后的欢喜。(粟慧琼 李传琪)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