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电建伊拉克项目部获评工人先锋号
中电新闻网通讯员 李鹏
4月28日,在天津市河东区组织的“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五一劳动奖、工人先锋号大会”上,中国能建天津电建下属的伊拉克华事德项目部喜获“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华事德项目部项目经理张德胜代表项目做了交流发言,再次带领大家回到伊拉克,回到中国工人在那里挥洒汗水,并肩奋斗了两千多个日夜的华事德项目。
项目高效管理:助工程提前8个月完工
伊拉克华事德电站是伊拉克国内最大的燃油发电机组,也是中国能建天津电建当时最大的施工工程。为此,天津电建上下高度重视,调集公司精锐力量,立志将华事德项目打造成天津电建进军海外的精品工程、亮点工程。2011年9月,华事德项目首批员工在津集合,整装出发,前往陌生的国度――伊拉克,开始了四年的异国征程。期间,项目部克服了政局严重动乱、自然环境恶劣、语言沟通障碍、员工水土不服、管理标准不统一等重重困难,提前8个月顺利完成了5号和6号机组移交。得到了伊拉克电力部的高度赞赏。
严谨的计划管理对于保证国际工程高效开展至关重要。“我们结合同行在国际项目建设的经验,制定了模拟法施工,超前五个月盘点工程进度。”时任华事德项目部的项目经理张德胜说。所谓模拟法施工,就是组织项目骨干和各施工专业人员,做项目的模拟施工,依靠模拟施工制定,提前部署物资储运和发运。通过模拟法施工,很好地统筹了物资、物料、机械、人力和后勤保障,确保项目所需的人、机、料及时达到现场,快速推进施工开展。
项目原定工期是“40+4”个月,经过项目部的周密安排和全体工程人员的高效施工,项目从开始打桩到完成720小时试运行,最后36个月顺利完成移交,比原定计划提前整整8个月。
建立国际友谊:把中国技术传给中东朋友
众所周知,伊拉克当地连年战乱,伊拉克人民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当地的失业率很高。华事德项目成立之初,就认真接受中国驻伊拉克使馆的建议,从履行社会责任的角度考虑,逐步安排伊拉克当地的人员参与工程建设。
由于伊拉克当地技能工人奇缺,为满足工程建设需要,提高属地员工的技能水平,项目部组织技能经验丰富的国内员工对伊拉克籍员工进行了焊工、木工、钢筋工、架子工等十二个工种的针对性培训。2012年11月,伊拉克华事德项目部成立了自己的“中伊技能鉴定中心”,对项目部聘用的伊拉克籍员工进行技能水平鉴定,到2015年,近200名伊拉克籍员工通过了中级技能鉴定。“我们通过一带一,一带多,以中带伊,以伊带伊等传帮带形式,实现了500多名伊拉克员工长期活跃在施工现场”华事德项目部总工郭永康介绍说。在施工高峰期,属地化员工超过了1200人次。
技能传授带来的好处不只在于一时。华事德项目竣工后,这些在项目顺利“毕业”的伊拉克籍员工凭借跟着天津电建打拼学到的技术,在战后重建的伊拉克当地成了“香饽饽”,他们有的继续在电厂做工,有的凭借一身本领到巴士拉、库特等寻求更好的发展。“我有天津电建颁发给我的焊工技能证书,我可以轻松找到不错的工作。”伊拉克籍员工默罕默德.阿里骄傲地向亲朋好友展示。
不惧战乱恐怖:顶千金重压保项目建设
2014年,战乱多年的伊拉克刚刚看到重建的曙光,恐怖组织ISIS席卷而来。到2015年初,ISIS已经快打到巴格达了,众多的国外企业纷纷撤离伊拉克,甚至有中国企业员工被困于撒哈拉丁,“当时情况非常危急,大家每天都可以从电视上看到恐怖组织一点一点向我们靠近”张德胜介绍说。
“你们别坚持了,人家有的单位设备那么先进,连直升飞机都有,都撤了,你们还坚持什么呀”大使馆负责人一再督促天津电建赶紧撤场。为践行契约精神,按时完成项目建设,在恐怖组织活动最严重的时期,华事德项目部顶住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没有退缩。一方面,项目部下大力气安抚现场广大员工,让大家安心工作,同时,继续安排国内员工分批次陆续进入施工现场,“对冲回国人员”,缓解现场紧张的气氛;另一方面,项目部与中国驻伊拉克大使馆沟通,联系好政府的电力警察,认真考察安全撤退路线,组织开展安全撤退演练。“那个时候,天津电建华事德项目在场1700多人,仅次于某家油企公司。我的手机经常响个不停,员工们的家属从国内打来的电话一个接一个”。张德胜讲到。
随着政府军的不断壮大,ISIS恐怖组织力量开始削弱,安全局势也逐渐好转。现场再次投入热火朝天的施工中。
开辟绿色家园:异国也有家的温馨
由于饮食上的巨大差异,伊拉克当地绿叶蔬菜很少,为了解决蔬菜稀缺的问题,项目部开辟了12亩菜地,专门从国内聘请了一名种植经验丰富的人员种植了各种瓜果蔬菜,满足现场员工日常饮食需求,国内想吃的,在伊拉克也能吃到。等到丰收的季节,中国驻伊拉克部分单位的工作人员也能一起分享收获的喜悦。
“为了满足大家各种伙食需求,项目部还购买了饺子机、包子机、和面机、压面机等,并从国内聘请了10多个厨师。员工只有吃好了,才能有力气、有心情干好活”。伊拉克华事德项目部党工委副书记薛广说。
为了让大家在国外劳逸结合,项目部开辟了篮球场、足球场、乒乓球、台球、卡拉OK等,并定时组织各种文体类活动;同时,项目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问题从来不过夜”,通过及时听取大家意见和建议,并在一天之内出来让大家满意的解决方案,尽可能在“衣、食、住、行、洗、乐、心”等方面做好,让大家心情舒畅,工作愉悦,生活快乐。
优化工艺设计:开源节流助力项目盈利
控制成本是每个项目都要算的一笔经济账。华事德项目从成立之日就研究成本控制,按照经营组织设计来编制施工方案,完成了很多可行性的创新方案。“很多方案在公司原有方案的基础上结合项目特点进行了再创新。根据项目统计,华事德项目总共完成了120余个案例创新”。项目部现场经理陈建说。
“与设计院沟通尤为关键”张德胜强调,“我们经常组团到设计院沟通交流。充分发挥我们的施工优势,与设计院深入沟通完成设计优化。”在工程打桩之前,设计院出的方案是桩径800毫米打桩40米,项目部在对现场土壤、水分等各方面进行了深度勘察和桩基试验后,根据多年的施工经验,提出了打桩600毫米35米的方案。通过与设计院多次沟通验证,最终完成了对打桩工作的优化。“仅仅这一项,就为项目部节约了几千万的支出”。
践行社会责任 传递跨国友情
“我们在这里帮助伊拉克战后重建,也是希望伊拉克人民早日走出苦难的阴影,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华事德项目党工委副书记薛广说道。在华事德项目建设期间,项目部组织员工到项目所在地慰问当地小学,给孩子们带去了书包等学习用具,鼓励孩子们好好学习,早日成才,帮助国家早日强大起来。
恐怖袭击在伊拉克随时都有发生,人员伤亡的事件也是频频出现。在华事德项目建设期间,项目部工作的多名伊拉克籍员工遭遇不幸――家属在恐怖袭击中遇难,生活陷入无尽的深渊。为安抚和帮助他们尽快从痛苦中走出来,项目部给予他们多种形式的人文关怀,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同时发放体恤金,让他们感受到中国企业的温暖关怀。“在这里工作,我充分感受到了中国朋友的友好,和你们在一起有家一般的温暖”得到抚恤的伊拉克籍员工乌代.侯赛因.吉拉德表示。
除此之外,项目部还充分尊重民族信仰。伊拉克作为伊斯兰教国家,国民多信仰伊斯兰教,项目部在斋月、宰牲节等重大节日,给伊拉克籍员工发放奖金,表示节日的关怀。
把握发展机遇:助力企业加快走出去
伊拉克华事德燃油电站竣工后,80%的电输送到首都巴格达,支持巴格达经济建设。“再过不久,摩苏尔也将解放了,伊拉克将迎来新的发展黄金期”。张德胜讲到。“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借助华事德工程良好的业界反响,天津电建成立了伊拉克分公司,继续深入巩固、维护伊拉克当地客户关系,加强与伊拉克电力部、市政部、住建部和中国驻伊使领馆的交流。目前,天津电建已经在伊拉克先后中标了油田自备电站、加油站、机场跑道、水泥厂等项目,现在还重点跟踪化肥厂、水厂、电厂、电网、学校等多项工程,即将迎来中东地区市场开发的“收获季”。不久的将来,天津电建的铁军将再次闪亮展现在伊拉克,中国能建的旗帜将再次在伊拉克上空飘扬。
张媛媛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