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开平局:我所经历的“6天与60分钟”
今年54岁的周耀权,目前是江门开平供电局塘口供电所的一位客户经理,1988年参加工作,至今已经在塘口镇服务了29年,街坊和同事都习惯称呼他为“权叔”。
“我几乎是和这个地方一起成长的。刚工作那会儿,开平碉楼还没那么出名,道路还没那么平坦,塘口还没那么多商贩,也还没实现10千伏线路环网……”权叔一边带着小编走在开平碉楼的乡间小道上,一边介绍着自己所见证的电力变迁。
2006年,自力村的巷线全面改造成低压地埋电缆,权叔一同参与了此次改造工程,自力村从一个贫穷的小村落发展成为少数使用地埋电缆的村庄。
2011年,塘口镇实现了全部10千伏线路环网。
而今年,权叔再一次成为塘口电力历史的见证者与参与者。
今年初,南方电网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贺锡强在2017年营销工作会上提出,要按照“建成一片、投入一片、转岗一片”的原则开展低压集抄建设和应用;重新定位抄表岗位、运维岗位职责,逐步推行抄维合一、自主运维,提高业务效率。
集抄装置调试过程
面对这场自上而下的变革,江门供电局以塘口、牛江供电所为试点,创新推行基于网格化的“客户经理+设备主人”制,以点带面开展低压集抄建设。
我经历了从“手抄时代”到“智能时代”的转变
今年4月2日,塘口所集抄正式上线,并在江门局率先实现了“三个一片”。权叔深有体会,低压集抄结束了抄表员“全副武装”进村、顶风冒雨去抄表的历史,从“手抄时代”步入了“智能时代”。
在过去每逢双月份4-11日,是抄表员最忙碌的时间。权叔每天出发前,都要清点好手电、抄表仪、电笔、发票单、笔记本……等工具,计划好每天抄表的线路,完成好当天的任务后,还需要回来办公室接入电脑,录入相关的数据。
三年前的一次经历要周耀权记忆犹新,那次抄表期间碰上台风,为如期完成抄表,他和另外一位同事冒着大雨挨家挨户去抄表,雨势很大造成视线模糊,他们打着手电筒才勉强看清电表上的读数。等完成当天任务回到所的时候,衣服都已经湿透了。“每个月的固定任务摆在那里,一定要在规定的时候内完成,这没得说。”
电脑远程自动抄表
开平塘口所工作人员在后台进行调试集抄系统。
集抄系统建成投用后,由电脑远程自动抄表,有效避免人工抄表的估抄、漏抄等误差,大大提高了抄表工作的精确性;对于线损管控来说,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在同事的指导下,权叔认真学习集抄系统操作流程。
现在,坐在办公室轻点鼠标,权叔只用了60分钟就完成了过去需要6天的抄表任务。
我经历了从“抄表员”到“客户经理+设备主人”的转变
针对低压集抄建设后的人力资源现状,江门局将抄表员的岗位重新定位为“客户经理+设备主人”,并从网格划分、人员分流、培训与持证等方面入手,推动占全员20%比例的抄表员转岗。原来的供电台区分为若干个网格,实行专人承包,网格负责人既是“客户经理”,进行电费催收、停电通知、客户走访等服务,又是“设备主人”,负责计量装置运维、低压线路巡视、简单故障处理等。而业扩、装表接电等低频率、高技术含量的专业业务则由专业班组完成,即“网格化+专业化”管理。
以前,权叔的工作主要是抄核收业务;现在,他是35个台区的客户经理和“设备主人”,更多的时间用在走访客户、用电检查和低压运维方面。
江门局还开发了“ 互联网++ 电力服务”手机APP,包含了业扩、抄核收、计量、用电检查、抢修、线损等模块;借助移动平台的地点签到、客户评价、工作量统计等功能,逐步从客户服务结果管理向服务过程管控迈进。
面对这样的转型,权叔和其他抄表员一样,都充满了期待。
权叔:“每次改变,我都非常期待和欣喜。退休之前能够再次经历如此巨大的转型,我感到很庆幸,事情总是越变越好的。”(陈婷 张丽娜 邱显帝 吴炎龙 覃彬)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