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局:在技术创新中把路越走越宽
大丰变电站QC小组在研究更换下来的老旧隔离开关,从中寻找解决开关拒动的原因。 伍昭静 摄
大丰变电站QC小组连续5年参与QC活动,通过创新解决问题,提升效率团队的成长越来越快。伍昭静 摄
工作已有四年的大丰站员工邱志新在用摇表测量电阻。伍昭静 摄
在变电运行中,隔离开关是转换运行方式的主要工具。抢修工作完成后,常常会因为隔离开关拒绝动作而导致无法继续操作,延误了送电时间。
问题频发促动了海口供电局大丰变电站团队的思考,通过对“降低隔离开关拒动率”的研究,从分析原因、制定对策到实施解决,从根本上解决了隔离开关拒动的问题,在2016年海南电网公司举办的QC成果发布会上,获得QC成果一等奖。
从2012年开始,大丰变电站QC小组连续5年参与QC活动,发现问题、改变现状、提升效率,5年里团队的成员不断地更新,不断成长,这股创新传承的力量也一直在延续。
团队活力
新老员工相互补给
像多数变电站一样,海口供电局大丰变电站地处偏僻,值班人员一天24小时不间断轮换值班,基本上不会外出。值班模式是上二天休四天,上班期间,里他们都在跟电力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继电保护装置等这些或庞大或微小的设备打交道。在这些冰冷机器的背后,是单调而枯燥的生活。刚毕业的年轻人来到这个地方,新鲜感在一年后往往会消磨殆尽。
大丰站站长吴强已经有了20多年的工作经验,他先后在永庄变电站、迈号变电站工作过,感触很深:“天天跟着设备打交道,久了人也像设备一样。”尽管积累的知识越来越多,操作越来越熟练,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大,对工作的激情却越来越少。
直到到了大丰站,吴强说“找回了那种有活力的感觉。”站里10个人,90后的员工就占了5个,“特别喜欢跟刚入企的大学生一起干活,有干劲有活力。”
团队里的邱志新、崔方俊分别是2013、2014年入企的大学生,对于这些年轻人而言,能从“老供电人”吴强身上学到很多宝贵的经验。几个不同年龄段的人在一个团队里,相互补给。
邱志新说,工作时间并非用长短来衡量。大丰站是海南省北部电网最重要一个枢纽站,有时候一天的工作量相当于其它部门几天的份量,没有节日,没有年假。邱志新举了个例子,一般的倒闸操作往往属于计划工作,根据调度令及操作票一步步操作,流程相对固定且枯燥。但是在12月8号这一天,,220kV母线停电消缺,一天就要办理8张工作票,操作任务15项,共334步操作。
但是大多时候,变电站一天的工作并不是一种饱和的状态,巡视、测温、抄表,规律地重复着,稍微懈怠,年轻的时光就会在这些反反复复的操作里一晃而过。
大丰站让邱志新有了不同的感受,一进站就参加了2015年的QC活动,当时研究的课题是降低220千伏大丰变电站站用电量,课题的涵盖面很广,要对站内的用电量大的加热器、设备驱潮器、直流系统等用电量进行分析,从节点管理和节电技术上改进。“不仅仅一下把视野打开了,更重要的是找到了一条更精益学习的路。”
这是一个更能凸显学习主动性的机会,团队一起查询资料,讨论解决的问题,做数据分析,将问题一一解开,每天都有不同的任务去探索,每年都新的创新发现,知识在累积,成就感也在累积。
QC带路
连续5年进行技术创新
大丰变电站团队5年的QC路,是一种指引,更是一种长期的锻炼,将这个团队磨练得结实。 5年里,关于提升现场工作效率的课题成果就有4个,整个团队依靠自己的力量,动手制定对策,调动团队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团队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6年,团队统计了大丰站从2013年到2015年里,因隔离开关拒动而延误送电时间的情况,发现隔离开关的拒动率从13年的5.3%增长至15年的12.1%。问题的迫切性又再次调动这个团队的积极性,他们分工合作,寻找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逐个分析,进行排除和确认。比如是因为隔离开关没有维护到位,还是因为开关弹簧弹性强度不足等等导致,这其中有涉及高中大学的物理数学知识,也涉及到工作中的设备维护检修规范。
不仅如此,找到了主要原因,想出了解决问题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充满了不确定性。比如要跟检修部门沟通,能否在紧凑的检修期间见缝插针执行应对策略,或者给厂家反馈存在问题时能否得到及时就解决。
有的时候,解决问题的部门可能指向性不明,说不清到底是要对接哪个部门,这就需要团队不断地摸索解决。执行层面还有更多的沟通问题,和输变电管理专责的沟通,跟厂家的沟通,无形中又锻炼锻其他方面的能力。团队的心情随着一个研究成果的实践过程高低起伏,有历练有收获,
“过去在实际工作中遇到问题,运行人员为往往都是上报完事,如果大家都能充分利用自身的条件打开思路,尽可能去想解决的办法,这就是创新的一大思路。”吴强说,这次解决隔离开关的拒动问题,等于是改进老产品的一些设计缺陷,使老产品得到更新升级,实现了老型号到新型号之间的过度,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相比更换隔离开关也节省了资金和时间。
邱志新总结自己这些年的变化:“刚来的时候我是学着去做对设备熟悉的过程,现在是想着怎么做得更好,使我的工作更有效率。”做哪一行都是,要做稳都必须找路子,下功夫,大丰站团队在QC活动中摸索出了一套创新的方法 ,也找到了精益求知的方向,在技术创新中把路越走越宽。(伍昭静)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