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里村的“富硒”之路——贵港供电助农发展纪实
近日,在贵港市港北区大圩镇夏里村,大型收割机在金灿灿的早稻田里来回奔腾,丰收的喜悦在田里弥漫。韦露 摄
7月22日,贵港市港北区大圩镇夏里村,蔚蓝的天空飘着大片的白云,大型收割机在金灿灿的早稻田里来回奔腾,金灿灿的早稻随之翻滚,丰收的喜悦在田里弥漫。
头戴斗笠的夏里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永军站在田埂上,看着这片广袤的土地,黝黑的脸上挂着欣慰的笑容。
李永军告诉笔者,这些早稻不是普通的水稻,可是富含“硒”元素的“黄金米”。说到夏里村的“富硒”之路,李永军心里有段与电结缘的故事。
电力助推村民小康梦
贵港市位于广西最大的平原——浔郁平原上,素有“广西粮仓”的美誉。经权威部门初步检测,贵港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基本属于富硒土壤,是目前广西初测面积最大最连片平坦的富硒资源地区,当地水稻一半以上达到国家富硒米标准。贵港瞄准“硒”字,做好农业新文章,富硒品牌方兴未艾。2013年末,夏里村凭着广袤的含硒“富地”,计划成立了1700多亩的富硒米种植示范基地。
当时,在广东打工的李永军了解到家乡这一计划,便返乡投入合作社的筹备。但眼前的难题让大家忧心忡忡:合作社的目标是实现现代化农业种植,抽水灌溉需要电,育秧需要电,烘干需要电……一切机械化生产都离不开电。但是合作社离夏里村2公里,若从夏里村拉线供电,50千伏安的公变容量完全不能满足合作社以及村民的生活用电需求。卡在“电”上,承载着村民小康梦的合作社能否顺利建成?
“好在供电局大圩供电所了解到我们的情况,及时帮我们解决了问题。”李永军说,“不然我们的合作社就要推迟到不知猴年马月了。”
原来,贵港供电局主动对接乡镇府,了解到夏里村的生产生活情况,便派出专人到现场勘查,2013年底就筹集资金对夏里村进行电压整改,并在夏里村合作社旁安装了一台200千伏安的共用变压器,彻底解决了夏里村以及合作社的生产用电问题。合作社顺利建起来,现在已经发展到采用机械化插秧、无人机统防统治等全机械化生产。
“以前每年我们春节返乡,电器用得糟心,家家户户排队用电。”李永军说:“现在台区改造已经3年了,我们这里从来没有发生过停电故障,大家伙真真正正享受到了这个农网升级改造的实惠。”
更让夏里人窝心的是,供电局员工每月都会到田间地头了解他们的用电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帮忙解决。像2016年春耕时节,大圩供电所就帮他们检查抽水站的线路,协助村民们处理了抽水站的用电安全隐患,避免了农忙时节线路出现故障影响生产。
7月22日,大圩供电所副所长黄作新和他的徒弟蔡海来到夏里村合作社,给烘干厂线路进行检查。“厂里的室内线路残旧老化了,也存在安全隐患,我们下一步就协助他们重新对室内线路进行布线,帮他们更科学、安全地管理用电设备。”
电通财通,现在的夏里村,田块平整,道路畅通,排灌设施良好,成为新型农业发展的“孵化地”。据李永军介绍,富硒米是一般大米的2至3倍,富硒水稻种植户每亩增收300多元。目前种植示范基地辐射到周边村屯,1000多亩地也纷纷种植富硒米。下一步,夏里农业专业合作社还计划成立自己的富硒米品牌,形成富硒米生产、加工一条龙。“我们还打算走‘互联网++’的模式,通过网络,把我们的富硒米品牌打向全国!”李永军说到未来信心满满。
争取低压台区改造资金3.6亿元
据了解,2014年以来,贵港市将富硒农产品开发作为农业提质增效的抓手,出台系列扶持政策,每年安排资金1000多万元扶持富硒农产品开发、生产。至2015年底,全市57家企业及合作社参与富硒农产品的开发生产,有10个产品获自治区富硒农产品认证,数量为自治区第一。
为唱响“富硒”品牌提供可靠的供电支持,打通农民致富路的“最后一公里”,贵港供电局持续下大力气开展低电压整治,2016年争取低压台区改造资金3.6亿元,计划对2122个低电压台区进行改造,年内投运2045个台区,投资额及项目数都为历年之最。截至6月底,累计完成了880个低电压台区的改造升级工作,累计完成投资2.1亿元,11.6万用户因此受益,台区故障抢修率同比下降了45%。 (韦露 黄作新)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