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京供电公司服务江北新区发展纪实
7月7日,台积电南京厂在该市江北新区举行奠基大典,正式对外宣告开工,启动实质建厂。预计2018年下半年开始量产16奈米制程,初期月产能2万片。借力台积电,南京将打造大陆国家级集成电路中心,计划四年内建成“千亿级”产业基地。
就在6月底,220千伏秋藤至高旺线路方案顺利通过规划评审。这是国网南京供电公司服务江北新区重点项目台积电取得的又一个突破,将对该项目的设备调试及正式投产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自江北新区获批以来,国网南京供电公司紧密围绕新区战略定位,求新工作方式、创新科技手段、革新发展模式,保障江北新区高速发展。
可靠率5个“9” 精准衔接发展需求
江北新区位于南京市长江以北,处于长江经济带与东部沿海经济带的交汇节点,规划面积788平方公里。
针对江北新区地域广阔、定位多元的特点,南京供电公司精准衔接江北中心区、西坝新港口、桥林新制造等版块发展需求,科学划分供电分区,将整个江北新区共划分为27个供电分区。“江北新区核心区作为A+供电区域,我们致力打造基于合环运行方案的高可靠性应用示范工程,规划建设花瓣式闭环运行网络,将区域供电可靠率提升至99.9995%。”该公司发策部主任陈庭记介绍道。
南京供电公司依托《基于可靠性经济性的配电网络接线模式研究》成果,评估和优化江北新区配电网网架,开展“单元制”供电规划建设。该公司发策部专职成乐祥说:“‘按单元供电’将配电网‘化繁为简’,优化了配网网架结构,每个单元供电范围明确,相互独立。单元内和单元间联络合理,网架清晰。”
据悉,南京供电公司计划近两年在江北中心片区、雄州副城区建成16个供电单元,2018年-2020年在桥林新城、西坝新港口、科技创新片区、知识创新片区建成48个供电单元。根据发展阶段配套供电网络接线模式,满足江北新区高速发展的供电需求。
源网荷互动 精确把控供电品质
4月20日,江北新区首台源网荷互动终端在菱天化工有限公司经安装、调试成功投运,标志着该项系统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化工企业的生产安全性、可靠性、连续性要求高,发生电网紧急事故时‘一刀切’会造成安全事故,装上了这套系统,就是为我们的生产线上了保险。” 菱天化工有限公司电气负责人王家明感慨道。该终端可快速精准控制客户的可中断负荷,将事故应急处理时间从原先的分钟级提升至毫秒级,最大程度保障企业产能和电网设备安全。
“我们与用户协商,由用户自主选择后确定的一部分非核心、参与互动的用电负荷,这部分负荷被切除后,客户关键、不可间断的生产和安全保障用电不受任何影响,这对提升江北新区重要用户的供电可靠性至关重要。”六合供电营业部大客户经理易晓东介绍道。
据悉,根据江北新区智能电网示范区规划,“十三五”期间南京供电公司将推进源网荷协同管控中心、源网荷协同优化调度关键技术应用、“互联网++电力”双向互动平台应用三大示范工程建设,确保各类清洁能源100%并网发电,促进示范区内“源-网-荷”双向互动、协调统一运行。
“一条线”互享 精诚协作共谋发展
根据江北新区规划,2015-2020年,江北新区地下管廊建设长度将达39.33公里,2021年-2030年,建设长度将达168.5公里。如何统筹地下管网规划建设、节约建设维护成本成为关键。
南京供电公司总结提炼电力管线规划建设中的经验作法,革新电网发展模式,提出“一条线”互享、“一张图”管理的解决方案:对于地下空间资源的现状和规划信息,通过地下管线数字化平台实现地下空间资源利用的“一条线”互享。将规划信息和现状信息在地下管线数字化平台上通过“一张图”叠加,全面统筹管理道路断面和现状管线断面的空间资源信息。
“我们创新地下管线信息和管廊资源共享模式,与政府规划局、管线中心和测绘院建立协同工作机制,促请政府形成地下综合管廊管理的新办法,推动地下电力管线数字化建设,实现地下空间资源的共享和高效利用。”该公司发策部专职周恒俊介绍道。依据建成的地下电力管线数字化管理系统,南京供电公司实现了地下电力管线大数据的分析与挖掘,为规划选线、排查管线安全隐患、事故紧急处理提供辅助决策分析。
据悉,南京供电公司以江北CBD中心区地下城为试点,已建成10公里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实现了地下电力空间资源的全业务流程“一条线”互享。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