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梧州供电局用工匠精神打造艺术工程
中电新闻网讯 通讯员 潘晓君 报道 今年,广西电网梧州供电局“新建长地一队配电台区工程”配网项目获得2015年度广西电网建设优质工程”奖,成为梧州网区配网工程建设优质典范。
据了解,该工程采用三位一体低压综合配电箱,改变历年来配变台架附挂设备较多、配变跳线杂乱的现象,同时增设围栏、操作平台、巡视便道,各带电处安装绝缘护套,低压线路分相色架设,跳线美观整齐,大大方便了运行维护。实际上,梧州供电局长地一队配电台区工程背后所反映的精神正是与国家倡导的“工匠精神”不谋而合。
长地一队公变建设了一个水泥平台,方便检修人员日后的维护工作。从功能来说,一个台区建设好并投入正常使用这是“工”,要做到“匠”,不但要求工艺上的精致、外观的赏心阅目,更要求其后续服务上要“周全”。
拿出2013年和2014年的配电台区,我们可以看到上面的线路杂乱无章,让人心也跟着乱起来,而且没有水泥平台,不便利检修人员日常维护。正如财务部主任所说,“当同一件事情做到了极致,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一个小小的配电台区,对于整个电网来说可能起不到关键作用,但是对于其周围每天都可以看见它的居民来说,它可以是一件艺术品,可以给居民带来愉悦的心情,也是我们电网企业展现给居民的一种追求极致和完美的工匠形象。
然而如何把同一件事做到极致?“匠心”和“匠能”很关键。
没有平庸的工种,只有平庸的工作态度。“我觉得‘匠心’就是一种工作态度,‘匠能’就是一种工作的技能。”人资部主任说。例如长地一队配电台区,也许每一个台区工作内容都差不多,诸如落实业主项目部人员到岗到位、定期召开工程协调会解决问题、抓好施工过程质量管控、规范设置WHS质量控制点等等,但是这里面的“人为因素”很是关键作用。事实上打造一个优质工程不是一帆风顺,而是经过精心策划学习指导、现场监理和协调困难、对地形和布线的反复考究做出来的,中间历经的磨难也不是三言两语,但梧州供电局员工硬是把苦头啃了下来。这是梧州供电局员工的“匠心”在发挥作用。
如果说“匠心”是工作的动力,那么“匠能”就决定了工作的高度。“我们在选择作业人员时也是经过一番挑选的,年轻且经验丰富的作业人员是这个台区建设的所需求的。”基建部黄伟杰说。“由于长地一队配电台区执行的是南网公司提出的配网工程新要求和新技术,而年轻人在接受新事物方面能力比较强,所以从年轻人中挑选配网建设工艺骨干是有必要的,通过年轻骨干将工程典范做出来,来达到推广学习的目的。”
一开始,梧州供电局就有意将长地一队配电台区打造成梧州供电局的精品示范工程,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用实物向员工展示优质的配电台区,以此作为日后配电台区建设的典范。
其实,这何止是“配电台区建设的典范”?当中蕴含的是梧州供电局员工对工作的敬业、专注、执着、奋进的精神,就是一种“匠心”和“匠能”的结合体,一种超出优质工程本身并值得让人学习的宝贵财富,对培养一个个梧州电力工匠,打造梧州供电局“工匠式”企业文化有重要作用。
周小博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