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局:十六载深耕 夯实运行规范化基础
多专业现场会诊,实践“1+N”管控机制
防误操作新招:GIS隔离开关位置指示装置画线
分组识别袖章的应用,防止了人员串岗现象
硕果累累的荣誉墙
本网讯 今年6月,南方电网公司规范化运行劳动竞赛评比结果新鲜出炉,东莞供电局变电管理一所500千伏东莞站被评为“南方电网公司变电运行示范基地”,这一殊荣连同5月初获得的南方电网“工人先锋号”,再一次丰富了站内原本就硕果累累的挂着近30个奖状的“荣誉墙”。
500千伏东莞变电站是广东省第八座、东莞市第一座500千伏变电站,历经16年的锤炼,已形成了具有标杆示范作用的变电运行管理模式,也代表了南方电网变电运行管理的较高水平。“运行这个专业,没有其他套路,归根到底是走向规范化的过程。”东莞局企业管理部主任陈志钊说,“我们将以竞赛为起点,持续规划未来规范化管理的蓝图。”
“做个有心人”——精心规划 细心挖掘 恒心推广
“千锤百炼已成钢,伏虎降龙心中藏”,这篇出自值班长卜照荣的“五百千伏东莞站”的藏头诗,是站里每个人都会吟诵的《值班赋》,也是东莞站人坚守的运行管理信念。
变电运行规范化管理是一项涵盖范围广的管理工作,从安风体系,到安健环基础管理,各方面都要按章办事。“这是常态化开展的工作,依靠的是日常工作的积累。”站长黄志轩说,“对于如何开展运行规范化管理,我们从刚开始只注重高技术和保安全的较简单的管理理念,逐渐形成了现在严勤细实,保安全带队伍,再到优化流程,精益规范管理的理念。”
工程管控“七板斧”、设备管控 “1+N”(设备主人+专业责任人)、作业管控“四创新”、站外隐患“三联动”等,经过每个运行人员的用心挖掘和不断完善,东莞站形成了一系列规范化管理成果,十六年来共成功化解1120起设备隐患,消除37 处站外隐患。此外,编制红外测温指引,研发智能地刀地线系统和GIS隔离开关位置指示装置等,有效降低作业风险,预防事故事件发生,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确保电网安全有效运行。
“零误操作”——规范化作业 谨小慎微代代相传
从2009年的500千伏开关改造到2012年完成的STATCOM(国家十一五科技项目)技术试验,多年间大大小小的工程,东莞站都实现了零误操作,这靠的不单单是五防保障,更是靠东莞站人长久以来所传承的细心、严谨的工作作风,仔细巡视设备,认真执行操作任务,保证了东莞站这一供电关口的正常运作。
为了使倒闸安全有保障,东莞站创新研制了防误操作两新招:GIS隔离开关位置指示装置和GIS刀闸位置检查“七步法”,规范倒闸操过程中GIS隔离开关位置检查行为,成功发现2起GIS隔离开关合闸不到位缺陷;而开发地刀(线)集中管控系统,则实现全站接地刀(线)状态立体管控,有效杜绝误操作事件。
“十几年来做到零误操作,说起来真不是那么容易。”黄志轩介绍,一体化手册直观地说明了各种变电站日常业务基层规范,班站的每个人都具备“火眼金睛”和风险洞察能力,从而使事故防患于未然。面对暴风雨的袭来,更是提前谋划和准备行动,众志成城,抵御风雨。
“运行黄埔军校”——规范化培训输出人才 爱钻研勇创新
被誉为“运行黄埔军校”的500千伏东莞站,十多年来共培养科级以上干部十余人,值班长以上人员数十人。自建立之初便悉心培育员工,“实行师徒制,每月由不同的人轮流做培训师,工作容易上手。”专门负责培训的副站长蔡林辉介绍。据了解,近期,该站还建立了“专家+内训师+技术骨干”内训团队,制定了15个专项培训课程。
东莞站人都很爱“琢磨”,善于动脑解决问题。遮拦自动装设孔、二次压板的自动检测、预埋式地桩,都是他们的技术专利,首创分组识别袖章等小发明,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电缆沟盖板很重,两人都很难拿起来,于是想到可改变盖板材质,更加方便工作。”值班长卜照荣介绍,“可以这样说,班站的每个人都具备研发的素质和能力。”
该站管理严格也是在班站之间出了名的。“一个PPT,只要站长不最后点头,都不算做完,最多的时候修改8-9轮。”班员说。去年刚入职的新员工小陈,对此也有着深刻体会,“为了测评轮岗效果,师傅要求我写一篇小论文,他利用刀闸更换工程监督的闲暇中给我讲解机构箱各部分的功能,指导我完成。”
下一步,东莞局将在全局范围内开展变电运行规范化管理专项工作,继续发挥亮点,补足短板,依托专家支持机制,力争在3年之内全面打造出变电运行专业“严、勤、细、实”的工作作风。(顾萱)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