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局:几十年如一日用光明之手传递爱
东莞供电局志愿者为麻风康复老人送上节日的祝福。尹文青 摄
东莞供电局供电人员前往泗安岛,为岛上麻风康复村老人服务。 尹文青 摄
东莞供电局供电人员为麻风康复老人修理收音机。袁绮雯 摄
泗安岛位于广东省东莞市麻涌镇,是广东唯一一家省级负责麻风病诊治、康复的机构泗安医院所在地,这里曾收治过2300多名麻风病人,目前仍有76名麻风康复老人居住。
“有医院时就有电了”,据广东电网公司东莞供电局老员工回忆,泗安医院最早创建于上世纪50年代,几十年来,一代代供电人风雨无阻为这座孤岛服务,给岛上带来光明,给病患送去温暖。如今,麻风病已自然消亡,麻风康复患者与供电员工结下的深厚情谊仍在延续。
“说不害怕是假的”
“说不害怕是假的,最初岛上住着的大部分是麻风病人,而不是现在的麻风病康复者,具有传染性,外人几乎不会踏上这个岛。”广东电网公司东莞供电局洪梅分局用电检查班班员刘润朋1987年参加工作不久就踏上泗安岛了,当时岛上的电由东莞供电局望牛墩变电站供应,日常维护管理工作由洪梅供电分局负责。
虽然心里有恐惧,但刘润朋和同事们没有退缩,一心一意将工作做好。“当初岛上的线路老化,抗风险能力弱,一有故障供电人员就得上岛。”洪梅分局副局长杨海介绍,那时的泗安岛四面环水,与陆地的连接仅靠一艘小渡船。
“先骑车到渡口,然后坐渡船到岛上,上岛后就只有靠步行了。”刘润朋说,那时从岛上到医院约1公里,平日里小的维护,拎个工具包到现场还算容易,遇上线路改造时,困难就很大了。1993年夏天,刘润朋与十多个同事靠肩扛手抬,将超过一吨重的12米水泥圆杆抬到了医院。“先抬着圆杆走过草丛、稻田、蕉林和灌木丛,然后停电、验电、拆线、拆方管、立圆杆、人力绞磨。”有时遇到一些抢修任务他们还需要在泗安岛住一晚。
上世纪90年代初,洪梅分局给刘润朋他们配了摩托车,但上岛之后仍需步行。直到最近两年,疏港大道通车,可以直接开车过桥上岛,刘润朋和同事的交通工具才得到彻底改进。
“惊险”中改造电网
“计划在今年6月底前为岛上电网进行升级改造,增加一条10千伏公用线路。”杨海介绍,泗安岛内只有6基水泥电线杆,需要进一步加强线路防风防汛的能力,提高全岛的供电可靠性。据了解,上世纪80年代初,洪梅分局接管泗安岛供电之后,开展了多次线路改造,跨河线从20米方管龙门架改造为30米铁榙,线路由35平方毫米的钢芯铝绞线更换为120平方毫米,泗安医院的电压合格率和供电可靠率进一步提升。
近年来,随着当地采沙船作业的活跃,发生多起因采沙船夜间作业撞断供电线路的事故,给泗安医院带来极大的困扰,也给供电施工作业带来隐患。
“有一次非常惊险。”洪梅分局配电部专责王柱民回忆,当时两名供电人员正在跨河塔上作业,一艘采沙船没来得及收起吊臂,直接挂断了跨河导线,导致铁塔猛烈摇晃,两名作业人员险些掉下。“幸亏提前做足了安全措施,挂着安全绳才没发生人身事故。”
为减少类似事件发生,洪梅分局进一步加强相关防范举措。近日笔者看到河边竖立着红白相间的铁塔状装置。“这是太阳能式航道标识牌,有夜间黄灯闪烁功能,提醒采沙船人员要注意跨河线路安全。”杨海介绍,这种10千伏跨河标识牌在东莞范围内是第一次使用,安装至今撞断线路的事故再没有发生过。
“麻风”无情人有情
虽然岛上线路进行了多次改造,但泗安医院的电房依然用的是上世纪60年代的老式发电机,刘润朋每次来都会“特别关照”下这个“老爷机”,还叮嘱医院电工安全事项。
“配电房被水浸啦!”2005年一场暴雨后,泗安医院电工吴梅欢在电话里焦急地喊。洪梅分局立即派出抢修队伍乘快艇奔赴现场。
由于泗安岛地势低洼,排水设施根本应付不了那场大而持久的暴雨,当抢修队伍来到配电房时,水深已超过50厘米。抢修人员迅速分为两组,一组人员用水桶、垃圾铲等将配电房积水奋力往外舀,另一组人员展开线路巡查和配电房设备抢修。3个多小时后,医院顺利恢复供电。
“我们不能帮病人治病,但可以帮电力设备‘治病’。”杨海称,分局一直以“重点用户”的标准协助泗安医院,确保医院用电“零”问题。2015年,东莞供电局根据国家政策规定将康复中心居住楼用电与医院门诊用电分表计量,麻风病康复中心居住楼电费标准按居民用电标准执行,为医院节省了电费支出。
目前,岛上仍有76名麻风病康复老人居住,他们因生病造成身体损害,几乎一生都在孤岛上度过,极少有亲人探望。“我们一有时间,就过来看望这些老人,帮他们维修电器,陪他们聊聊天。”刘润朋说,这么多年下来,感觉彼此就像亲人一样。
(袁绮雯 王启乐 刘晓)
■口述
我参加工作已经整整30年,和泗安岛打交道也快30年了。30年来,部门主任做过,“茄喱啡”(粤语,小人物的意思)也做过,但我仍然深深地记得当年第一次见到麻风病人的情景。
1987年,我19岁,参加工作不到一年。有一天,师傅接到任务要上泗安岛干活,带上了我。当时上岛非常麻烦,我们先骑自行车到渡口坐船,那时渡资还要1人1毛钱,加上自行车就是两毛钱。船家知道我们是上岛干活的电工,从来不肯收我们钱。走完1公里的泥巴路,来到泗安医院生活区,身边来来往往的人里,有人缺了手掌,有人缺了腿……我后来才知道,这家医院专门负责收治麻风病人,而且岛上还生活着传染性极强的麻风病重症患者。
说不害怕那都是假的,但是为了工作,担心害怕也要硬着头皮上。医院电工“华仔”就是麻风病康复者,每次我上岛干活都要跟他打交道。那个时候岛上条件比较简陋,一遇到大风大雨线路就容易跳闸,医院一个电话打过来我们就要上岛抢修,每年7、8月份的台风季节甚至一天要去两次。1993年,我们分局要对岛上的供电线路进行改造,当时没有机器,我们全靠人手抬起一吨重的水泥杆到医院附近立杆,其间的辛苦可想而知。
去泗安岛干活多了,我慢慢习惯了和岛上的麻风病康复者打交道。“华仔”为人爽快,干活又勤力,我们搭档做事都很愉快。有好几次干活晚了,大家也会在医院饭堂里吃顿中午饭,同桌周围都是康复病人,不过又有什么所谓呢。泗安医院这群孤寡老人,得了这种病,身体有残疾,孤孤单单一个人,家人也不在身边。有时间我就过来泗安医院看一看,帮他们维修一下电器、冰箱之类的。我们干电力这一行,辛苦是肯定的,但是能够帮到人就值得了。
经过几次的线路改造,泗安岛上供电网架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我们上岛抢修的次数也逐渐减少。如今,“华仔”退休了,医院电工换成了当地村民老吴,我也快50岁了,再叫我抬水泥杆都抬不动了。好在这几年洪梅分局一直都有新人进来,我会带着他们一起到泗安岛,看看老朋友,帮忙修理电器。
(口述人:刘润朋 整理:袁绮雯)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