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局:“十二五”以来 创造四个全省“第一次”
本网讯 第一次引入设备全寿命周期概念;第一次将中低压配电网廊道规划纳入电网规划;第一次研究提出变电站10千伏间隔利用率提高办法;第一次在电网规划中充分考虑电网建设周期,将项目前期工作开展时间、列入电网计划时间和投产时间做了详细安排,加强规划与前期和建设工作的衔接。11月26日,笔者从贵阳供电局了解到,“十二五”以来,该局不断创新,创造了贵州电网规划史上的多个第一次。
据了解,“十二五”以来,该局将规划与发展需求相结合,在全省率先编制《贵阳市变电站站址用地及线路走廊控制规划》,并结合《贵阳城市电网饱和规划研究》,进行修编,为规划项目的落地创造条件,也为贵阳电网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该局利用新技术解决负荷新增问题,提高电网经济性。在观山湖区现代产业制造园,利用移动车载式变电站运输方便、装备完善、使用灵活的特点,解决了京东变投运前新增负荷的供电问题。在电网建设方面,该局取得4个500千伏项目核准,解决长期历史遗留问题,保障了该局500千伏项目建设的合法性。同时集中精力完成三桥、都司变电站增容工程,实现了当年开展前期工作当年投运,缓解贵阳中心城区供电紧张局面。积极配合相关单位开展小箐变电站的异地改建工作,保障了西南国际商贸城的用电需求。
该局于2012年开始开展综合计划管理工作,目前综合计划管理工作已基本常态化。由于综合计划管理工作每年都纳入到局级重点工作计划,每月对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过程管控,对异常明显的指标进行追踪和监控,并分季度、半年、全年编写综合计划管理分析报告。同时,为全面推进和指导分县局综合计划管理工作,还安排乌当、龙里两家县级供电企业试点,开展平衡优化分析工作,为下一步全面推广打下基础。
截至2014年,该局解决了110千伏电网单线变电站6座,单变变电站7座,缓解重载变电站8座降、过载变电站2座、重载线路3回。解决了35千伏电网单线变电站6座、单变变电站12座,缓解重载变电站6座降、过载起变电站6座。可转供电率由33.29%提升至63.58%,可靠率从2010年99.581%提高到2014年99.753%。线路平均负载率由47.18%降至42.64%,同时重载线路由38.59%降至14.3%。网架结构得到明显改善,供电能力相应提升。(杨志坚)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