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局:李坊变电站是怎样建成的
李坊220kV变电站是西环高铁的电源点和昌江核电西电北送的重要枢纽站,承载着为高铁牵引站输送电能和昌江核电启动调试工作的重任。项目初期规模为180MVA主变压器一台,220kV出线12回,110kV出线5回,初步设计概算动态总投资为1.8亿元。该工程自2014年6月开工建设,克服征地、迁坟、施工等诸多出人意料难题,历时1年零5个月终于完工,其中艰辛的付出与收获的喜悦只有亲历者才有最深刻的体会。所幸,记者用镜头与文字记录下了这样一座重大配套基础设施成长的片段和一线电力工人的艰辛与风采,使我们得以重温李坊站建设的艰辛与不易。
结同心:破解征地迁坟难题
李坊变电站自开工建设以来,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便是征地和坟墓迁移问题。李坊站2012年开始立项征地,当时的标准是4万一亩,2014年5、6月份儋州市国土局和供电局排除万难,按4万一亩的标准和村民签订完征地协议。
不巧的是7月份海南省政府下发了新的赔偿标准:5万元一亩。这时按原来4万一亩签订征地合同的村民就不干了,要求按照新的赔偿标准重新签订,三番五次阻工,导致施工面迟迟无法全面展开。
坟墓迁移更是一个老大难,整个李坊站内具体多少座坟墓谁也搞不清楚,因为有些祖坟到底有没有、在什么位置,坟主的后代也搞不清楚,只是凭记忆便冒然以荒谬的坟墓迁移赔偿金为要挟,阻碍施工,这大大增加了理清迁坟赔偿的难度。
“李坊站是我们建设过的所有变电站中跟市委、市政府沟通最密切、心最齐的一个。儋州市专门成立以工信局为牵头的协调组织机构,专门协调征地、迁坟问题。单单是市委书记就至少3次亲赴现场协调解决征地、迁坟难题,分管副市长来现场的次数已经无法统计”,儋州局副局长黎必传说。
为保证李坊站人员、设备安全,解决阻工难题,市政府还专门把警务室设在了站内。
截止2015年7月,李坊站先后完成了变电站场区征地协议签订以及最后13座“钉子坟”迁移。最后一座李姓祖坟,标准迁移赔偿金为5千,坟主却开价10万,在公安、国土、供电等部门的多方努力协调下,最终拿下了这最后一座“钉子坟”,至此站内所有征地和70多座坟墓的迁移难题全部解决,为李坊站按时间节点顺利完工送电铺平了道路。
“在整个李坊站的征地、迁坟过程中,我们大的阻工遇到过10余次,小的阻工更是不计其数,如果不是因为李坊站的重要性和各个部门的通力合作,这样艰巨的征地、迁坟任务鬼都拿不下来”,李坊站现场负责人曾树磊既无奈又高兴地说。
赶工期:开创海南同等级变电站建设人财物投入之最
由于施工屡屡受阻,李坊变电站直到2014年6月才正式开工建设,当年的11月才算真正理出了一些施工面,大机械可以大规模施工了。
为了弥补因阻工导致的工期延误,在李坊站建设的高峰期,儋州局组织施工单位清理出十几个工作面同时开工,交叉作业。6部挖掘机,3部吊车,2部装载机,200余人施工力量的投入,开创了海南同等级变电站建设人、财、物投入之最。
在征地和迁坟的协调谈判期间,为了赶工期,儋州局组织施工单位在坟堆间清理出工作面日夜赶工,真可谓是见缝插针、争分夺秒。此时进入李坊站,看到施工面旁的杂草丛生处,那肯定是尚未迁移的“钉子坟”。
“因为工期紧,我们必须最大限度地跟踪投入。这么多的工作面、这么大的投入,无疑增加了施工的安全风险系数。在赶工期的同时为了确保施工安全,我们组织施工单位专门成立安全监管大队,施工期间24小时不间断监督,儋州局也进行不定期的安全抽查”,海南输变电公司的项目经理林明豪说。
战酷暑:施工人员现场晕倒了仨
2015年9月初,正值李坊站建设的最后冲刺阶段,现场作业人员达200余人,站内220KvGIS系统第一次实验不合格,耐压不够,需做擦拭处理,更换气格。
此时的海南依然持续着高温酷暑,李坊站所在地木棠镇由于干旱少雨,高温酷暑尤甚,一线电力员工不得不在正午顶着高温酷暑赶工。由于施工人员很多都来自北方,受不了海南异常强烈的紫外线,施工人员在更换GIS系统气格的第一天就因中暑晕倒了仨。
为了防晒防暑,他们在草帽顶上开个大洞套到安全帽上,既防晒防暑又安全还不妨碍施工,我们不得不佩服一线电力工人在劳作中总结出的智慧经验。
保质量:曾树磊签订“卖身契”
据项目经理林明豪介绍,为了确保李坊站的施工质量与进度许多同事都把家安在了李坊站的施工工地。
李坊站的项目负责人之一儋州局基建部副主任曾树磊不但把家安在了工地,为了方便协调,还被派到木棠镇政府挂职副镇长,同事们都戏称为了李坊站把身都“卖”了。
在李坊站开工建设的400多个日日夜夜里,曾树磊没休过一天假,一直坚守岗位,现场办公、现场监督、现场协调。
由于连续的熬夜,曾树磊患上了眼疾,眼睛经常是红肿的,曾树磊在角落里偷偷滴眼药的一幕也成了施工现场最经典的感人场景。
在李坊站蹲现场,熬夜是常事,挨饿也是常事。有一次,村民阻工,把所有施工人员从施工现场驱离,大门被村民从上午9点一直堵到晚上10点,阻工村民还把站里的饭全吃完了,曾树磊和站里的施工人员饿了一天肚子。
“李坊站的使命是服务于高铁和核电,把李坊站建设成百年工程既是我们的职责也是我们的荣耀,为了这些吃再多的苦都值得”,曾树磊说。
稳送电:送电需3天 准备30日
从10月22日17时29分,李坊站220千伏#1母线第一次启动送电正常,到 10月23日11时56分,李坊站#1主变第一次启动送电正常,到10月24日16时45分,李坊站到银滩牵引站220千伏I、II线送电成功,李坊站内电力设备和相关配套线路前后经过了3天才全部启动送电结束,标志着李坊站已经正式具备向海南西环高铁牵引站送电和作为昌江核电启动调试电源的能力。
据悉,为了保证李坊站平稳送电,整个李坊站及相关配套线路的送电就用了整整3天的时间,而送电前的准备工作足足用了1个多月的时间。建设、施工单位,生产厂家和省公司相关部门都抽调精干力量亲赴现场检测、试验、消缺,前后共计消除缺陷276项,站内作业人员最多时超过200人。“正是各相关部门不辞辛劳地密切配合,日夜奋战,才使得如此庞大的工程一次性送电成功,”曾树磊说。
李坊站的正式启动送电,提前满足了西环高铁牵引站和昌江核电并网的用电需求,为海南环岛高铁的通车和海南电荒的彻底破解打下了坚实基础,历史将铭记这一伟大日子。(马胜杰)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