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公司:打实基础,和线损“较真”
本网讯 线损是供电企业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线损管理是否到位,线损率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着经济效益,也说明了供电企业的基础管理水平。一直以来,弥勒供电有限公司高度重视线损管理工作,加强管理降损措施运用,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公司管理线损精益化水平。
全省率先开展线损四分管理工作
目前,依托营销管理系统、计量自动化系统和营配集成等平台,从规范抄表管理、计量管理、用电检查等方面入手,强化系统运用,注重指标提升,建立和完善公司管理线损“监测和发布”、“两个比对”、“异常处理闭环”、以及“技术降损需求联动”四项工作机制,形成以管理降损为抓手提升营销基础管理的共识,促进管理线损工作目标顺利实现。
近几年,弥勒公司均顺利完成了年度线损率指标,且线损率完成值均优于指标计划值。综合线损率2010年5.50%,2011年5.90%,2012年6.27%,2013年6.02%,2014 年3.77%。2015年1至8月份4.74%。
2015 年上半年管理评价弥勒公司位于线损率较低前十名红河州第一、全省第八名。
努力打破现状瓶颈 在软实力上下功夫
弥勒公司线损管理专责陈涛介绍:“35kV弥白线、35kV白竹352-382线、35kV虹溪线路长度分别为30.35、11.16、47.84km,10kV线路137条,部分线径小,线路老旧,运行年限长,线损率偏高及S7及以下配电变压器61台,占总数的4.61%。” 针对网架相对薄弱,需要改造的高损、老旧、重载设备较多等问题,加之农网改造已经过十余年时间,当时的设计标准已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台变、线路过载、重载,部分表计使用年限长、低压集抄终端覆盖率低,需要加大改造、投入力度,老旧、淘汰型电能表为第一期农网改造表计,使用年限超期,校验合格率低,占比约49.49%。厂站电能量采集终端、公用配变监测终端、负控终端、低压集抄终端覆盖率分别为100%、96.56%、95%、50.89%。大部分户表电量仍为手工现场抄表;由于部分终端SIM卡经常出问题,造成专变、公变总表终端上线率较低,由人工现场抄表,统计存在抄表时间差导致线损波动等等,以上瓶颈凸显的问题,弥勒公司着重从管理上下功夫,想办法、解困难。
目标“实”
2014年初,弥勒公司定下了“台区线损率不出现大于20%的台区,线损率大于11%的台区明显下降的目标”,至2014年年底,线损率大于20%的台区由2013年的35台下降至1台(新装杨柳寨#2公用变,供电量75kWh,售电量37 kWh,线损率50.67%),累计线损率大于11%的台区同比下降了31台,台区总线损率下降了0.33个百分点,节约电量65.70万kWh。
台区线损以线损电量大,连续超2个月异常的为重点,进行四级分析管控(责任人 -供电所-市场营销部-公司),从营销管理分析、查找每个环节存在的问题,以每月每个供电所至少完成两个台区异常处理为基数,逐步实现全面降损的创先目标。
平台“实”
公司非常重视营销信息系统“管理线损”模块功能的运行,积极推进线损四分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工作。营销信息系统中线损考核功能模块的上线运行,为线损管理实现信息系统“幕后”监控搭建了非常有用、实用的信息平台。与此同时,通过计量自动化系统建设、营配集成、配网普查、营业普查等工作,扎实开展营销信息系统线路、用户基础信息清理,一并做好线损统计基础资料的实时更新,确保生产管理系统、营销信息系统、客户档案、供用电合同信息一致。
工作“实”
公司在多年线损管理工作中,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建立了全面的线损统计分析报表。线损统计分析工作由专人负责,每月进行统计、分析和总结。通过每月的电量、电费核算、线损统计,对线损指标完成情况和波动原因逐一进行分析,从表计计量的准确性,抄表的同时性,是否存在估抄、漏抄、错抄、窃电等多个方面进行定量、定性分析。每月通过线损分析会,选取一个供电所进行经验分享。
与此同时,为提高各级线损管理人员的技术、技能素质,每年按计划组织线损管理工作培训、不定期到基层供电所进行现场指导培训。多项举措有效促进了供电所线损管理人员队伍素质、技术技能的提升。
业务“实”
线损管理工作关联到规划建设、电网运行、技术设备管理、营销管理等方面,线损管理工作相当于对这些工作的一个汇总,这些工作开展得是否有效,可以用线损率完成值来检验。通过每月的线损率完成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及时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找准问题的根源,并加以改进,持之以恒。开展线损管理分析活动,达到四个目的:找出当前线损工作中的不足,指明降损方向;找出电力网结构的薄弱环节,确定今后电力网结构改善的工作重点;找出降损措施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新的降损措施更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查找出线损升、降的原因,确定今后降损的主攻方向。线损倒逼,督促了各项业务的有效开展。
线损异常管理也与用电检查实现联动。近年来,通过异常分析,发现、处理计量故障、窃电多起,共计补收电量500余万千瓦时。
责任“实”
线损管理应建立一个严格的管理体系,只有完善线损管理考核体系,实行线损分级管理,才能做好责任到人,指标到人,各负其责;只有通过层层落实责任制,严格考核兑现,才能使管理有章可循。
弥勒公司每年根据线损理论计算结果,结合近三年线损指标的实际完成情况及年内降损措施、负荷增减和用电结构变化等因素,编制下达年度线损指标值及措施(计划),并对指标进行层层分解,责任到人,将线损相关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员工绩效考核。线损管理绩效显著,指标可控在控。遵循“PDCA循环”管理方法,建立了比较完整的计划、实施、检查指导、考核和总结分析的闭环管理系统,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控制线损异常率。
和线损“较真” 有收益
通过集抄改造及日常线损管理工作的常态开展,台区线损异常率逐步下降,截止今年9月,台区总数1323台,异常总数52台,连续3个月异常数12台,连续6个月异常数1台,连续7-9个月异常数1台,线损异常率及连续异常数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线损率分布区间逐渐趋于正常,台区线损率0%~8%区间的数占总数的82.69%。
2014年,弥勒公司荣获省公司“线损管理应用优秀集体”荣誉称号,2015年,荣获省公司“管理线损示范单位” 荣誉称号。(陈涛、廖兰英)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