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兴供电公司“三道防线”筑牢变电站防汛“堤坝”
进入汛期以来,泰兴地区迎来多轮集中降水,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降水势头猛、对泰兴地区电网运行造成一定影响。
6月1日,在泰兴110千伏北郊变电站,笔者看到,去年汛期受涝严重多次启动强排预案的变电站防汛情况良好,以往常见的电缆沟积水情况已不复见。
“从去年汛期过后,泰兴供电公司对变电站进行了集中防汛改造。如今,三道防线并立,大大提升了变电站防汛防涝能力。”从泰兴运维站负责人王克照口中了解到,泰兴公司自去年11月份以来对所辖24座变电站进行了改造,通过设置挡水板、修建防洪墙及电缆沟挡水墙、增配防汛物资、配置双水泵等多种措施,有效提升了变电站的防汛防涝能力。
第一道防线:外围阻涝,筑牢防汛“铜墙铁壁”
一走进张桥变电站,笔者就看到大门外侧两端门柱上预留的挡水板固定卡槽。
“这里可以插一道高度在60至80公分,厚度相适宜的活动式铝合金挡水板,当变电站外发生水涝时,第一时间防止雨水沿着大门底部缝隙流入站内。”王克照说,这样一道实用简便的应急防水板,今年已在泰兴地区所辖变电站大门逐一装设。
“在运的变电站大门安装建设时一般考虑防爆、防冲击安全因素,普遍未设置防水阻涝措施。”王克照介绍,“制作的挡水板日常与防汛物资一同存放、管理。变电站外部水位升高时,运维人员仅需将挡水板对准卡槽插入,两侧用沙袋加固,便能较好地防水阻涝。”
与此同时,该公司针对7座易受涝变电站四周围墙的薄弱部位进行加固,围墙加固采用抗侧压支护柱形式,使用混凝土植筋工艺,加固标准可承受外部1.2米水压。对变电站围墙四周排水沟进行改造,增加排水沟和蓄水池,易涝变电站双水泵切换全部安装到位,进一步加强变电站外围阻涝能力,筑牢防汛“铜墙铁壁”。
第二道防线:疏堵结合,巩固抗涝“毛细血管”
修整原来的防火墙,在一次电缆进出口位置增设挡水墙,阻止雨水进入;挡水墙采用混凝土浇筑工艺,与墙面连为一体,具挡水性能。电缆周围安装保护管,对电缆进行保护的同时,方便电缆维修更换,中间采用沥青等防水材料进行密封,管口使用防火无机材料进行封堵,防火且防水。
“变电站地下电缆沟四通八达,好比人体的‘毛细血管’”,王克照形象地比喻,“常规电缆沟入开关室等场所设有的封堵墙,普遍只具备防火防小动物功能,一旦遇水,封堵极易受到破坏,并使雨水从电缆沟倒灌入开关室内,直接威胁设备运行安全。”
在此基础上,泰兴公司还集中对变电站地下电缆沟进行防水涂刷,对变电站屋顶加铺防水卷材,对内涝特别严重的变电站,在电缆沟紧靠建筑物处增设集水井,防止地下水通过电缆沟进入站内。
第三道防线:科学应对,增配抢险“实用利器”
只有一指厚,一条毛巾大小,可折叠收纳,存储搬运方便的新型膨胀袋,在其充分吸水后,体积能迅速膨胀至一个枕头大小,近50斤重,可供多层垒砌,起到防汛沙袋堤坝的作用。
“现行配备的封堵沙袋普遍采用麻袋灌装沙子,易腐烂破损不说,灌装后的沙袋重量达100公斤,现场搬运难度较大。”据王克照介绍,现在变电站增配的400多只新型膨胀袋,不仅具有经久耐用、抗压能力强,防洪止水性能好的特点,且使用时无需人工填充,大大提高了抗涝抢险效率。
同时,该公司运维站增配了4台移动式大功率“离心式”柴油抽水泵,方便现场应急处置,满足大流量排水需要;针对排查出存在内涝隐患的变电站,建立专项台帐,制定防洪涝应急预案,组织开展演练,有效提升防涝应急处置的实战能力。
“目前来看,汛期电网整体较为平稳,但是今年防汛形势严峻,各部门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扎扎实实做好防汛防涝工作,坚决克服麻痹松懈和侥幸心理,坚守一线,加强对设备的巡视力度,随时应对突发事件,关键时刻做到拉得出、打得响,确保迎峰度夏期间全市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泰兴公司副总经理徐正宏表示。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