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故事】“中国通”塔布的电建情缘
在沙特国王港项目现场,有一名苏丹籍翻译,掌握着三种语言的他,能够熟练的在中文、阿拉伯语和英语之间自由转换。起初他在中国留学,机缘巧合之下又在沙特的中国公司上班,这让他和中国结下了深深的情缘。
“学习中文是我人生的转折点”
“学习中文是我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点,若非当初自己对中文的坚持和热爱,我现在可能还在苏丹当着一名普普通通的工人,没有中国留学这样宝贵的经历也没有现在这么好的工作机会。”塔布在工作之余经常这样感叹。
塔布最开始接触中文,是在苏丹工作过的一家中国公司里,那时他刚刚步入社会工作,他发现工作中语言交流成为一大障碍以后,他就开始跟着中国同事学习中文。后来,机缘巧合之下,他得知非洲学生去中国留学有很多的优惠政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他成功被大连的一所大学录取,在那里开始了长达四年的学习生涯,四年时间,他的足迹遍布了中国的大连、天津、北京、广州等多个城市,也越来越热爱中国。
“毕业以后我来到了沙特,本以为求职之路会很艰难,没想到才来不久,就看到了中国电建的招聘通知,我毫不犹豫的就投了简历,凭着在中国留学的背景和一口流利的中文,整个面试相当的顺利”。谈到加入沙特国王港项目的经历时,塔布有些得意地庆幸自己当初的选择,在施工现场,有很多外籍劳工,不会英语更不会中文,安排工作沟通交流的时候就会非常困难,而塔布本身是一名苏丹人,掌握了阿拉伯语和英语,再加上流利的中文,让精通三国语言的他成为了工地上的香饽饽,他也尽自己所能,架起了中外员工之间沟通的桥梁。
“在这里有大家庭的温暖”
虽然一个人远在异国他乡,但是塔布并没有感到孤独,因为在沙特国王港项目,有许多水电五局员工都在苏丹工作过,他们参建的麦洛维大坝、罗塞雷斯大坝和上阿特巴拉大坝,不仅解决了数百万人灌溉饮用水和发电短缺问题,还为苏丹人民创造了很多的就业机会,为苏丹培养了一大批各个领域的专业人才,这三座大坝还被印在了苏丹新发行的100磅苏丹币上,足以体现三座大坝伟大的历史意义。所以每每和这些人聊天的时候,他们都有很多的共同话题,听着他们讲述在苏丹的故事,特别是偶尔从这些中国同事嘴里跳出几句苏丹口音的阿语,塔布都感觉非常亲切。
“在这里工作,项目部中能从各个方面为我们外籍员工考虑,有舒适的居住环境,体贴的节日关怀,还有一群有着共同话题的朋友,我体会到了中国人说的那种大家庭的温暖。”
“想学好本领回去建设自己的家乡”
说到现在的工作状态,塔布表示,现在的工作,很苦很累,特别是高温季节,室外温度达到50度,在工地上的时候,衣服就没有干过,但是,他觉得这样的工作生活非常的充实,每天跟着中国同事工作,他能学习到很多东西。
在工作之余,塔布没有放松自己要求,每天都会安排时间看看书学习,他看的书涉及到工程管理、合同谈判、施工管理等多个方面,而其中最特殊的是一本中文散文集,这是他在中国留学时买的一本书,他表示,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这本散文集已经读过一遍了,现在读第二遍,又有着不同的感受。
“我希望借助我的语言优势,加强管理能力提升和对工程技术的了解,通过现场的学习,我现在已经基本能看懂施工图纸,对陆域建筑物的施工顺序、验收程序等都有所了解,我现在给自己定下的目标就是在这个项目完工以后,能成长为一名现场工程师,然后回到苏丹,和中国水电一起建设自己的家乡。”说到自己对未来的规划,塔布满脸的期待和憧憬。
现在在沙特国王港项目,有500多名来自一带一路国家的外籍员工,他们有普通工人,有工程师,有高管,他们同中国电建的建设者们一起,在沙特国王港项目各自的岗位上,共同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的热潮中来,一起谱写着一个新的华章。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 国投公司王会生:四十年来家国梦
2018-11-20
- 谢开:我国电力市场体系发展路径
2018-10-18
- 电力员工职业病图鉴及自救指南
2018-10-18
- 【改革开放40年】一位“黄金人
2018-07-11
- 有人说我搞垮了光伏行业!我现在
2018-07-11
- · 双达标-夜巡
- · 酷暑潭电人
- · 大唐梦
- · 【珍藏30年】清流变迁
- · 改革添活力 拼搏铸辉煌――写在贵池供电成立30周年之际
- · 夏日风情
- · 渔家傲•赞潭电迎峰度夏
- · 改革开放30年 丹棱电力大变迁
- · 安全生产不是什么难题
- · 水天之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