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节能环保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0电企年中工作会 2020电力安全生产月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新闻 > 评论 > 正文

新能源泡沫不得不防

  2009-07-31 15:49:21    来源:  
A- A+
电力18讯:    中国经济时报

  ■周雪松

  任何一个产业只要投机或炒作过度,就有可能形成泡沫并最终破灭,新能源产业也不例外。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当前应该给“新能源热”适度降温,使新能源产业朝着理性的方向前进。

  可能有人会说,这一提法是给新能源泼冷水,在眼下有些不合时宜,或者是小题大做,其实不然。

  人们应该清楚地记得,网络泡沫的破灭给包括美国和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造成不小的冲击。美国“IT革命”以后实体经济在创新方面后继乏力,而虚拟经济创新过度随着网络(信息技术)泡沫的破灭,为了防止经济衰退,美国政府不得不又吹起一个更大的泡沫,结果导致次贷危机爆发并最终演变成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之前,网络泡沫的破灭也曾使中国股市一落千丈,上证指数在这一轮疯狂消逝后失守1000点大关。

  如今新能源领域出现的某些苗头和网络泡沫形成初期惊人的相似。譬如,新能源股不断遭到暴炒,大量的资金甚至包括大批“门外汉”,源源不断地进入新能源领域,市场非理性成分日渐膨胀,等等。

  一个被历史重复印证的规律是:从100年来的工业进程来看,要阻止和挽救一个泡沫破灭之后出现的衰退,要么通过一个更大的泡沫来填补上一个泡沫的亏空;要么通过一场战争创造巨大需求来填补亏空。后者属于极端的情况,不过在未来能源短缺的年代,能源危机最有可能成为战争的导火索。

  人类能不能走出这样一个“宿命”,关键在于人们能否保持一份清醒和克制。

  现在来看看中国的情况,中国没有在网络泡沫破灭之后经济陷入一蹶不振,是因为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有着巨大的国内需求,但这并不能说中国不受上述规律的影响,更不能说中国始终可以高枕无忧。

  在国内,新能源题材在股市最先遭到狂炒,新能源概念股一飞冲天。此前统计数据显示,截至5月25日,沪深两市81家新能源概念上市公司,有近四成的股票股价翻番,平均年内累计涨幅达158%,可谓“黑马”层出不穷。与股市新能源板块表现抢眼交相辉映,新能源投资热情空前高涨,其中,风能和太阳能光伏领域最为突出,已经出现了产能严重供过于求的情况。

  目前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企业已超过70家,仅排名靠前的几家产能就已经达到了1200万千瓦小时,今年我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大概才800万到900万千瓦小时。光伏产业在经历一番阵痛后“一窝蜂”现象又有所抬头。近来频频有大项目、大手笔出现,包括从事服装、家用电器等传统产品生产的许多原本与新能源无关的“门外汉”,都削尖脑袋拼命挤进新能源领域,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相关企业,如今都有“好大喜功”的迹象。而目前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也是“概念”盛行,新能源汽车仍然像是“绣花枕头”,“眼球效应”大于实质利好。

  在上述现象背后,是新能源技术发展及其应用滞后,产业缺乏必要的市场支撑,一些制度性的障碍有待突破,行业目前缺乏科学的规划引导,产业政策配套不完善等诸多问题。一句话,新能源产业基础尚不牢固。倘若千军万马涌入,对于处在襁褓之中的这一新兴产业而言,未必是一件幸事。

  不久的将来,随着新能源发展规划的出台,相信新能源产业将迎来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快速发展时期,但是能不能挤掉泡沫,还要看投资者的心态,和政府的监管手段是否到位。从目前来看,有关部门有必要考虑设置新能源产业的准入制度,同时加强投资者教育,警示行业风险。

  有意思的是,进入上世纪以来,除网络外,汽车、铁路和飞机等新兴产业都曾出现过不同程度的泡沫,任何重大的技术进步在带来巨大机会和后期有效需求,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可能造成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而过度的跟风投资,项目盲目上马或投机、炒作,又可能反过来拖累经济。

  无疑,节能和新能源技术是21世纪人类最具潜力的技术之一,日益成熟的新能源技术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形成新能源投资热潮是一件好事,但必须有一个合理的尺度,超过这一尺度就有可能产生泡沫。这是有关部门不得不提防和尽力避免的情形。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推进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心中有

2019-09-30

仅靠煤改气拉动 三年后中国天

2018-11-24

能源辣评| 因为制氢,煤炭和风电

2018-08-29

胡评:能源局光伏发电补贴继续不

2018-06-20

热点排行
  • · 如何理解国网的“三型两网,世界一流”?
  • · 在守正创新中主动担当作为
  • · 年终岁尾把好安全“三道关”
  • · “一个引领,三个变革”见证国网清晰的战略途径
  • · 安全不能“搞忽悠”
  • · “麻痹”毁了我半生
  • · “三型两网”是“世界一流”最大的力量源泉
  • · 为警电共建员工特档叫好
  • · “三型两网”树立国家电网崭新形象
  • · 陈一舟:环保部缘何严罚绿色电力开发
推荐阅读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