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产能过剩 给动力电池加注“提质”动能
原标题:给动力电池加注“提质”动能
伴随着国家一系列鼓励政策的出台,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高速增长,作为其核心部件的动力电池,需求缺口进一步扩大。北汽、江淮、上汽等整车企业均表示,由于动力电池供应不足,已开始影响其新能源整车产量。
于是,不少动力电池生产企业看准商机,抓紧时间扩充产能。全球动力电池的前三强――松下、LG化学和三星SDI均已相继在中国投资建厂。三星SDI选择了和国内发动机活塞环及汽缸套领域排名第一的安徽环新集团合作,其西安工厂于去年9月建成投产,可年产4万台纯电动汽车用电池。2015年10月,LG化学在南京的电池工厂竣工,具有年产10万台新能源汽车电池规模。2015年12月,松下表示将在大连建造电池工厂,预计2017年正式投产,届时每年生产的电池可供20万台新能源汽车使用。
国内比较具有特色的动力电池厂商,如国轩高科、天津力神、比亚迪、亿纬锂能、天能动力等均大幅加码动力锂电池领域的投资,并在电芯、动力电池组、电池管理系统(BMS)及储能型电池组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技术实力。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我国动力锂电池行业新增投资突破千亿元。
业内人士担忧,当前动力电池行业的投资热潮,可能导致未来产能过剩。更为重要的是,目前国内较大的动力锂电池厂商,大多是由消费类锂电池厂商转型而来。而动力锂电池安全性和技术标准高出消费类锂电池很多,如果缺乏技术积累,盲目转型,市场前景将不容乐观。“从各个厂商争相扩大产能的态势来看,动力电池将来也许会面临产能过剩问题。”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总工程师黄永和说。
在今年“3・15”期间,关于新能源汽车消费投诉中,续航里程与宣传不符、充电度数与宣传不符、电池故障导致掉电严重三大问题成为投诉热点,而这些问题都与电池有关。与日韩电池巨头相比,我国厂商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安全性。业内人士指出,从材料到电池包的多种技术以及生产工艺、品质管理等综合能力方面,国内厂商目前的差距不小。二是一致性。国内电池生产过程中,一些生产工艺参数的要求没有国外企业高,导致产品差异性比较大。“可能国内企业单体的电池质量更好。但整车企业要用的话,还是国外的好。为什么?因为国外电池的一致性更好,这是关键。”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任勇说,国外厂商动力电池的生产控制点多达上千个,而国内厂商无法达到如此严格的质量控制水平。
对此,天能集团董事长张天任表示,动力锂电池行业不能仅满足于获取国家补贴和扩大产能,更应练好技术创新、质量控制、品牌建设等“内功”。“动力电池是一个技术、资金高度密集的行业,产品要求很高的可靠性和一致性,技术研发、资金实力和管理水平缺一不可。”亿纬锂能董事长刘金成表示,“未来新能源电池会出现产能过剩,但行业竞争有利于优胜劣汰,靠创新和品质存活的企业会有长足的发展”。(经济日报记者 秦海波)
- 上半年全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11
2020-08-03
- 又一位70后央企高管步入省部级
2020-06-16
- 两会访谈丨舒印彪纵谈能源“十
2020-05-31
- 补贴退坡,海上风电压力山大 地
2020-05-06
- 内蒙古能源发电投资集团有限公
2020-03-23
- · 国资委关于2019年元旦春节期间紧盯“四风”问题 坚持不懈正风肃纪的通知
- · 国务院总理 李克强 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9年3月5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 · 国家电网正局级干部“房哥”魏庆海终审获刑
- · 《2018煤炭行业发展年度报告》发布 2019年煤炭产能预增1亿吨
- · 贵州组建乌江能源集团
- · 西电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换人!难道是和国机合并的前奏?
- · 落选十九大中央委员,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的落马是否早有征兆?
- · 彭华岗升任国资委秘书长,白英姿升任国资委总会计师
- · 国网南网2019年工作会议透露发展“新”战略
- · 安徽省能源局印发《2019年电力直接交易实施方案》 交易规模750亿千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