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央企”横行无忌背后:资本寒冬下,民企不得不信的无奈
2018-10-13 12:02:24 来源:
A-
A+
电力18讯:昨日晚间,上市公司*ST尤夫(002427)发布公告,称合作方中国华宇旗下子公司持有公司49张商业承兑汇票(每张面值人民币100万元),在中核集团声明辟谣中国华宇非其旗下公司后双方未产生合作,但对方未返还票据,调解未果后公司向法院发起诉讼。
*ST尤夫还表示,暂时无法判断对公司本期利润和期后利润的影响。这是继融钰集团、迪威迅后,中国华宇的“假央企”骗局又一名受害者。
中国华宇在被揭开真身后,依然不罢手,胆量之大,令人佩服!
细细思索,在“假央企”横行无忌的局面下,受害者都是一些面临资金压力的民营企业。“央企”对于他们来说,是救命稻草,但却成了上钩的诱饵。
那么,*ST尤夫与中国华宇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假央企”骗局又在怎样上演?“骗局”背后,民企在资本寒冬中有哪些无奈?我们一探究竟。
以“中核”之名骗取合作
还原本次事件,还要从一起产品采购纠纷说起。当时,*ST尤夫曾与中铁中宇(山东)能源有限公司(下称“中宇能源”)就产品采购产生商业纠纷,后者声称其为国务院直属国企,由央企中核集团控股,从工商网站显示的也是如此。
在相信了中宇能源的“央企”身份后,双方开展了合作,中宇能源持有*ST尤夫49张商业承兑汇票(每张面值人民币100万元)。
然而,随着“假央企”中国中宇被媒体曝光,2018年2月6日,中核集团发表声明,中国华宇(中宇能源的上级母公司)不是其出资设立的公司,并称中国华宇以中核集团下属公司名义开展经营业务,给中核集团造成了负面影响。
*ST尤夫在发现此事后,也是迅速做出反应,双方的商业往来并未有实质性展开。但是,中宇能源未返还相关票据,并且经调解仍然无结果。
而后,*ST尤夫便寻求法律途径解决,就公司与中宇能源及第三方江苏金票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金票通投资”)票据返还请求权纠纷事项,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令中宇能源立即返还公司出具的49张商业承兑汇票。
整件事情简单明了,但若想解决恐怕困难重重。对以“假央企”身份敛财的中国中宇而言,商业规则并不对其适用,一旦钱财入袋,恐很难追回。*ST尤夫只是受害者之一,近年来多家公司均被“假央企”骗局所累。
“假央企”横行无忌 资本寒冬凉了民企
中国华宇可谓是“假央企”的标杆企业,其自我介绍为:立足传统核工业,落实央企混合经济政策,近年来成立了多家金融机构、类金融机构,并购了多家产业公司,逐步形成以金融为主、产业为辅的集团公司。查询中国华宇官网,却显示:该页面因服务器不稳定可能无法正常访问 !
中国华宇可谓劣迹斑斑,早在2017年12月,上市公司平潭发展(000592)发布公告称,拟以现金约6.32亿元购买中国华宇旗下中核新源资产。同样,在中核集团发布澄清声明后,平潭发展3月26日终止了上述资产重组计划。
到了今年中旬,急于盘活资金的迪威迅成为了受害者。6月14日,其发布公告,拟与华宇政信商业保理(深圳)有限公司就办理应收账款保理业务事项签署《商业保理合同》,保理业务总额度为5亿元。表面上,这是一份对迪威迅比较有利的合同。
但是,华宇政信背后股东实际为中国华宇。花与政信在达到目的后,办公场所人去楼空。9月21日,迪威迅公告与华宇政信解除保理合同。
除中国华宇外,另一个冒充中核集团的是中核国财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核国财”)。其曾经大摇大摆的投资融钰集团,但被媒体曝光其“李鬼”身份。8月5日晚间,融钰集团最终确认了中核国财的“假央企”身份,并终止与中核国财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
这些并不是“假央企”案件的全部,只是冰山一角。通过分析不难发现,无论是*ST尤夫、迪威迅还是融钰集团,都是处于自己短缺中的民企。在近两年资本市场渐趋寒冷的形势下,融资成为了民企的头等问题。
民企缺少资金,而作为国企中坚力量的央企却是财大气粗。于是,央企成为了处境困难民企的“救火队长”。在当下,也正在上演着一出“国进民退”大戏。无论是主动拉投资还是被动卖身,民企目前的处境和地位,远逊于把握主动权的央企。
在此大背景下,“假央企”便趁虚而入,正是利用民企缺钱急于融资救命的心理行骗,民企面对最后一根稻草,也没有选择的余地。相对于防范和加强鉴别“假央企”能力,民企更需要的是从根本上解决融资问题,或是报团取暖,或是引入国资,在资本寒冬中活下去。
“骗局”背后,民企之难,仍在继续。
*ST尤夫还表示,暂时无法判断对公司本期利润和期后利润的影响。这是继融钰集团、迪威迅后,中国华宇的“假央企”骗局又一名受害者。
中国华宇在被揭开真身后,依然不罢手,胆量之大,令人佩服!
细细思索,在“假央企”横行无忌的局面下,受害者都是一些面临资金压力的民营企业。“央企”对于他们来说,是救命稻草,但却成了上钩的诱饵。
那么,*ST尤夫与中国华宇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假央企”骗局又在怎样上演?“骗局”背后,民企在资本寒冬中有哪些无奈?我们一探究竟。
以“中核”之名骗取合作
还原本次事件,还要从一起产品采购纠纷说起。当时,*ST尤夫曾与中铁中宇(山东)能源有限公司(下称“中宇能源”)就产品采购产生商业纠纷,后者声称其为国务院直属国企,由央企中核集团控股,从工商网站显示的也是如此。
在相信了中宇能源的“央企”身份后,双方开展了合作,中宇能源持有*ST尤夫49张商业承兑汇票(每张面值人民币100万元)。
然而,随着“假央企”中国中宇被媒体曝光,2018年2月6日,中核集团发表声明,中国华宇(中宇能源的上级母公司)不是其出资设立的公司,并称中国华宇以中核集团下属公司名义开展经营业务,给中核集团造成了负面影响。
*ST尤夫在发现此事后,也是迅速做出反应,双方的商业往来并未有实质性展开。但是,中宇能源未返还相关票据,并且经调解仍然无结果。
而后,*ST尤夫便寻求法律途径解决,就公司与中宇能源及第三方江苏金票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金票通投资”)票据返还请求权纠纷事项,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令中宇能源立即返还公司出具的49张商业承兑汇票。
整件事情简单明了,但若想解决恐怕困难重重。对以“假央企”身份敛财的中国中宇而言,商业规则并不对其适用,一旦钱财入袋,恐很难追回。*ST尤夫只是受害者之一,近年来多家公司均被“假央企”骗局所累。
“假央企”横行无忌 资本寒冬凉了民企
中国华宇可谓是“假央企”的标杆企业,其自我介绍为:立足传统核工业,落实央企混合经济政策,近年来成立了多家金融机构、类金融机构,并购了多家产业公司,逐步形成以金融为主、产业为辅的集团公司。查询中国华宇官网,却显示:该页面因服务器不稳定可能无法正常访问 !
中国华宇可谓劣迹斑斑,早在2017年12月,上市公司平潭发展(000592)发布公告称,拟以现金约6.32亿元购买中国华宇旗下中核新源资产。同样,在中核集团发布澄清声明后,平潭发展3月26日终止了上述资产重组计划。
到了今年中旬,急于盘活资金的迪威迅成为了受害者。6月14日,其发布公告,拟与华宇政信商业保理(深圳)有限公司就办理应收账款保理业务事项签署《商业保理合同》,保理业务总额度为5亿元。表面上,这是一份对迪威迅比较有利的合同。
但是,华宇政信背后股东实际为中国华宇。花与政信在达到目的后,办公场所人去楼空。9月21日,迪威迅公告与华宇政信解除保理合同。
除中国华宇外,另一个冒充中核集团的是中核国财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核国财”)。其曾经大摇大摆的投资融钰集团,但被媒体曝光其“李鬼”身份。8月5日晚间,融钰集团最终确认了中核国财的“假央企”身份,并终止与中核国财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
这些并不是“假央企”案件的全部,只是冰山一角。通过分析不难发现,无论是*ST尤夫、迪威迅还是融钰集团,都是处于自己短缺中的民企。在近两年资本市场渐趋寒冷的形势下,融资成为了民企的头等问题。
民企缺少资金,而作为国企中坚力量的央企却是财大气粗。于是,央企成为了处境困难民企的“救火队长”。在当下,也正在上演着一出“国进民退”大戏。无论是主动拉投资还是被动卖身,民企目前的处境和地位,远逊于把握主动权的央企。
在此大背景下,“假央企”便趁虚而入,正是利用民企缺钱急于融资救命的心理行骗,民企面对最后一根稻草,也没有选择的余地。相对于防范和加强鉴别“假央企”能力,民企更需要的是从根本上解决融资问题,或是报团取暖,或是引入国资,在资本寒冬中活下去。
“骗局”背后,民企之难,仍在继续。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 “白马股”亨通光电头顶两百亿
2020-08-03
- 埃森哲:区块链商业价值全扫描
2020-06-21
- 市场升温!储能招标多样化趋势明
2020-03-24
- 新基建来了!国网产业链投资方向
2020-03-24
- 大逆转!4500亿元,国网大幅提高20
2020-03-24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
- · 大逆转!4500亿元,国网大幅提高2020年电网投资!
- · 国家电网决心退出房地产业务,“巨无霸”房企鲁能将成历史?
- · 半年报看电企利润:发用电量下滑,利润为何上涨?
- · 银星能源股价从20米高台跳水 650万股打板客”关灯吃面 1天亏损18%!
- · “煤炭第一港”将让位 新王曹妃甸港接棒 将如何开疆拓土 秦皇岛港黯然失色
- · A股“大洗澡” 能源上市公司业绩频爆雷
- · 赖小民的华融帝国
- · 董大姐很不满!银隆称原董事长魏银仓、原总裁孙国华侵占公司超10亿 已起诉、报案
- · “531”新政持续影响光伏行业,33家上市公司经营不理想
- · 叶简明被控行贿王三运后 华信再卷入另一国企大案 还牵扯出...